王慧芬
(山東省濰城區望留街辦中心小學)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是必然的,探究了當今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問題;對策
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必將引起基礎教育的巨大變革,這也順應了國際教育發展的趨勢。改革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出更多更高素質的人才,從而提升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當今我國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將就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1.語文的功能在逐漸弱化
許多學校在進行語文教學改革時,過度地重視內容上的變革,將大量的其他學科內容添加到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或者是應用多媒體技術將一些圖片和影音加入到課堂上。這些措施的應用雖然得到學生的認可和喜愛,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在根本上弱化了語文教學的功能,失去了語文教學傳統意義上的優勢。小學語文課程作為其他學科的教學基礎,其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提升辨音識字能力和理解文字的能力,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和運用能力。
2.教師對課本內涵理解不足,過于強調發揮式教學
當今許多教師幾乎將全部的精力放在發揮式教學中,這將嚴重影響教師對教材的研讀時間,以至于不能夠把握課本中的精髓。然而現在的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課文都是資深的專家和學者經過認真研究和反復調查選定的,通過良好的語文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還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3.閱讀教學過程過于繁瑣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與閱讀相關的教學存在著很大問題,學生的閱讀量嚴重不足,學生僅僅從課本中學到的東西太少,并且在教學中一直采用的是一種較為刻板的模式,非常不利于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文章的學習先是解釋詞語,然后是對段落進行大意概括,隨后是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總結出一些枯燥的寫作方法。
二、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
1.教學中突出語文的本質意義
語文教學的根本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過于嚴重的教學改革會使語文教學失去應有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教學語文的功能和本質擺在第一位,既要結合新的教學手段,又要始終把傳統的教學方式運用在其中,不斷引導學生培養識字辨音能力和語言應用的能力,達到真正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的目的,為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奠定堅實的基礎。
2.研讀課本,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要認真研讀教科書,加強學習,仔細領會文章中蘊含的深層含義,在教學中既不能偏離教科書,內容不脫離課本,要先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注意與實際結合。除此之外,在教學中還要多與學生溝通,采用對話式教學的模式,有助于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課文中詞句的含義和運用方式,把握段落間的關系,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領會作者寫作的意圖,真正地提升學生的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
3.倡導學生自主和合作型學習
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和合作學習能力,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讓其更加深入和廣泛地融入學習的氛圍中。過去教師認為學生在課堂上發言就是參與學習了,但這只是表面上的參與,根本的是學生的思維是否活躍,是否在進行獨立的思考。一些課堂上看似氣氛很活躍,學生能夠正確地回答出教師的問題,但是學生并沒有建立自己的觀念和獨特的見解,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并沒有真正地互動和溝通。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提出一些引發學生好奇和探索的問題,營造有趣的氛圍,從而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對于取得進步的學生,教師要給予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同時,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教授一些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更加高效地參與學習。合作型學習也是很重要的一種方式,教師與學生共同在課堂上學習進步,組織一些小的活動或游戲,不僅可以在歡樂的氛圍中掌握知識,還有助于促進師生之間關系更加融洽地發展,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總之,課程的改革是一項開創性的偉大工程,不是幾年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我們做好長期的準備。現今,課程標準、教學經驗和方法都已經提出,但是要想將其完善地應用于廣大的教師自身,變成他們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行為,仍然需要長期、艱苦的努力。未來的教學改革仍然需要我們更加積極地去探索和勇敢地實踐,踏實穩健地前進,讓廣大的教師發揮最大的潛能,施展出更大的才華。教師要努力將科研與教學融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專家型和學術型的教師,這樣才能培養出創新型、發現型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師進福.淺談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3(35):192-193.
[2]張海燕.淺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3(7):79-80.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