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麗芬
生活是語文的源頭活水,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這就告訴我們,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要重視語文和生活、語文和實踐的綜合,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和其他教育資源,加強課內與課外的聯系,設計和開展相關的活動,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擴大學生的語文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豐富校園課程資源
在語文綜合性學習資源整合中,要堅持以語文教材為依托,以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架設課內與課外的橋梁。
1.細觀察,利用學校歷史文化整合資源。
生活是語文的源泉,也是學生語文能力形成的土壤。每一所學校都有其歷史積淀的文化,可引導學生關注校園文化,利用學校歷史文化等來整合資源。如開展全校性“知我文化,愛我校園”綜合性主題活動,引導學生了解學校的歷史積淀,留心觀察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每一處景物,發現校園的美,感受美,欣賞美,描繪美,書寫美,吟誦美,把眼中最美的風景化作最美的文字音符,并開展“亮麗的風景”征文活動、繪畫比賽等。把語文綜合性學習融入到學校的活動中,豐富學生的生活,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提高學生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審美情操、創造才能等,讓綜合性學習散發濃濃的語文味。
2.廣實踐,結合學校文體活動整合資源。
結合學校開展的“快樂閱讀健康成長”讀書節、校園文化科技藝術節、陽光體育運動會、七彩社團文藝匯演等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可引導學生先實踐再創作,比如運動會,組織學生投稿;或者先創作再實踐,如設計課本劇,讓學生對作品進行改寫,編成劇本,然后表演:還可組織少先隊“志愿者在行動”活動,成立“文明勸導隊”“青青護綠隊”“小小保潔隊”等,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并且寫出實踐報告。整合這些內容,使之成為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求拓展,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整合資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第三學段“綜合性學習”“目標與內容”中要求:“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教學中,可結合教材內容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收集、歸納、整理、分析、綜合的能力及完善自我、勇于創新、與時俱進的思想。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七組課文是以“勿忘國恥”為主題編排的,教學時,可先引導學生搜集查閱相關歷史背景資料,利用信息技術對這類課文進行歸類整合并加以拓展延伸,開展專題活動。如教學《狼牙山五壯士》,可查閱英雄人物故事,開展“弘揚民族精神講故事比賽”。教學《圓明園的毀滅》后,引導學生搜集了解祖國的屈辱歷史和輝煌強大的今天,舉行手抄報評比,開展“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演講比賽等,將靜態的接受學習轉變為動態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資源整合研究。這樣的活動以教材為依托,既立足于文本,又超越文本,有助于學生在理解課文思想內涵的基礎上,知識得以延伸、擴展,能力得到提高。
二、整合鄉土文化資源
鄉土文化資源是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絕佳載體。教學中可依托教材,整合鄉土文化資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探究,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1.賞自然之美。
家鄉云霄人杰地靈,風景秀麗,被譽為“開漳圣地”“枇杷之鄉”“光電之都”。神奇秀麗、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色俯拾皆是:國家自然保護區“鳥的天堂”紅樹林,涓涓流淌的母親河漳江,巍峨雄偉的將軍山……可結合家鄉優美的自然景觀開展活動,引導學生欣賞家鄉旖旎的風光,探尋家鄉人文之美。如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二組以“思鄉懷親”為專題的課文后,開展“誰不說俺家鄉好”為主題的綜合性實踐活動,通過采訪村民、走訪革命老區管理人員、收集家鄉景區資料,查閱、對話、拍攝、了解家鄉云霄的人文景觀、自然景致,最后寫成研究報告,把活動所得轉化成有生命力的文字。這樣,書本知識與學習生活緊密融合,既生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培養了審美情趣,又讓學生學會了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同時也培養了動手、探究、表達的能力。
2.探文化之遠。
家鄉云霄歷史悠久,是漳州文明的發祥地,素有“開漳圣地”之稱。將軍山公園作為開漳文化教育基地,是引導學生了解家鄉文化,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大課堂。筆者所在學校定期組織學生到將軍山公園文化基地進行綜合性實踐活動,通過參觀景點、了解《云霄縣志》,聆聽專家學者對開漳文化的講解,開展“家鄉文化我來傳”“家鄉歷史我來講”故事會,讓學生在說說、畫畫、寫寫中,豐盈對家鄉的歷史了解。學校還結合文學社社團活動舉辦小記者、小導游培訓,學寫采訪稿、新聞稿,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與書面語言表達能力。
3.話民風之趣。
家鄉云霄有著豐厚的鄉土文化底蘊。“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結合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北京的春節》的教學,開展以“民風民俗”為專題的綜合性學習調查活動,讓學生通過參觀、訪問、親身體驗,了解家鄉的春節、家鄉的“圣王巡安”、家鄉的端午節等民俗活動,全面真實地感受家鄉的民俗文化。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采用分工合作的形式,通過實地拍攝照片或畫畫,有針對性地進行資料查閱,制作調查小報、手抄報等,讓鄉土風情走進學生的生活中,激發學生愛鄉情懷和文化尋根的樂趣,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能力。
在語文綜合性學習資源整合中,教師要堅持以教材為依托,以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努力搭建語文與生活的橋梁,加強課內與課外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真正進入綜合性學習的廣闊空間,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最終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