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自福
【摘 要】課堂觀察作為一個新型的聽評課方式,為提高教學有效性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研究工具和手段,能夠量化的反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進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本文就課堂觀察在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有應用于諸位同仁做一探討。
【關鍵詞】課堂觀察;課堂教學;有效性
聽評課是反饋教師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進行教學研究的主要形式,在傳統的聽評課中,聽課者只是帶著耳朵和眼睛進入課堂,得到的是對教學的一種整體印象,很難以“手術刀”的形式精確解剖課堂,不能清晰給授課教師反饋教學行為支配下的教學效果。通過課題設計與理論學習、量表設計與教研實踐、總結提煉與推廣應用三階段,構建高中生物課堂觀察框架、形成各級聽評課活動中有效運用課堂觀察技術的網絡、研制高中生物課堂觀察量表模板、形成高中生物聽評課中有效運用課堂觀察技術的模式,以期發現、研究并改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課堂觀察的研究和開發
1.觀察框架的制定
課堂觀察為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行為的研究提供一個觀察、理解、描述、反省的支架,是課堂觀察的核心問題。本課題以課堂活動全息觀察、關鍵問題聚焦觀察和依據價值標準評判觀察為主要方法,課堂活動全息觀察設置三個維度,即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課程性質三個方面進行觀察,通過反復實踐和不斷調整補充后,構建以下觀察框架。
表1課堂活動觀察框架表
觀察方法 維度 視角
課堂活動全息觀察 學生學習 課堂學習效果、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學生參與之獨立應答頻率、學生參與之互動
教師教學 教學機智和風格、課堂談話、時間分配
課程性質 問題教學、情境的創設和運用、復習教學、練習教學
依據價值標準評價觀察 以課程性質視角的要求為標準
關鍵問題聚焦觀察 聚焦課堂活動全息觀察中的若干視角
2.課堂觀察的程序
課堂觀察的有效實施,需要借助于三個階段的持續活動:課前會議、課堂觀察、課后會議。結合實際,把課堂觀察活動細分為以下六大程序。
(1)以“微問題研究”確定觀察主題,“問題意識”驅動參與者一路相隨。課堂觀察主題設置目的之一在于借鑒優秀教師的教學策略,解決自己目前正在困惑的教學問題。確立這樣的主題觀察,既讓教師有認同感,也極大的調動了參與者的積極性,為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奠定了基礎。
(2)教學骨干牽頭組建研發小組,“過程前移”保證量表質量。課堂觀察的實施需要教師根據主題設計相應視角的觀察量表,但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在最初階段還是需要學習和引領。我們采取的是培養骨干教師牽頭成立研發小組,組成量表開發團隊的模式,讓骨干教師成為某一觀察量表的“專家”,確保觀察指標具有客觀性、學科性和整體性的特征,能有效的指導小組成員進行量表研發、課堂觀察、梳理觀察記錄和形成觀察報告,確保活動效果。
(3)以“骨干引領”召開課前會議,明確具體要求。在觀摩課開始前,授課教師從“點”和“面”兩個方面進行簡要的說課,時間控制在20分鐘之內,然后各量表“專家”分組對觀課教師進行培訓。內容包括: 解讀觀察量表、解讀理論、梳理量表記載的注意點和撰寫觀察報告的注意點等。
(4)以“分工合作”開展課堂觀察,保證觀察質量。聽評課活動中的課堂觀察不是教師個體的業務活動,而是一個和合作體的專業實踐。教師根據量表選擇合適的位置觀察,同時專門安排教師進行攝像,便于今后專門的分析和研究。
(5)整理研討,召開課后會議。課后會議分為整理記錄、小組研討、形成觀察報告、觀察匯報四個環節進行。課堂觀察后,觀課教師單獨或合作整理好相應的觀察記錄,撰寫個人觀課報告。然后由組長牽頭開展小組研討,形成課堂觀察報告。最后,各觀察組派代表集體交流匯報。
(6)以校本二度研訓開展后續研討,拓展活動效果。每次活動后要求以校本為基礎,每位參加活動的教師共享所有的觀察量表和觀察報告,開展后續研討活動,使活動效果最大化。
三、實踐成效
1.學生方面
(1)對調查問卷的分析。經過將近一年的試驗,將實驗前后的調查數據進行整理比對后發現,實驗班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得到提高,課堂認真聽課的學生比例由實驗前的39.3%上升到62.1%,課后主動參與到課堂的學生比例由實驗前的39.3%上升到52.6%,學習化學的自覺性及化學學習的自信心等方面都得到了改善。
(2)學業成績方面。通過對三個實驗班級生物平均成績和非實驗班級的生物平均成績比較、實驗班和非實驗班在試驗后的生物平均分的差異度分析比較看出實驗班成績進步明顯,且三個實驗班級的生物平均成績在試驗后差距在逐漸縮小。
由以上兩個方面可以看出,通過課堂觀察轉變了教師的課堂觀念,改變了生物教師的教學行為。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后會議的開展,使的教師分享彼此的經驗,交流彼此的體驗與觀念,整合課程資源優化教學手段,實現了“以傳授教材知識為中心”到“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轉變,促進了教師專業素質的發展,學生成為課堂魅力的真正領路人。
2.教師方面
(1)課堂觀察使聽評課活動更具實效。聽評課教師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和技術手段,評課時能聚焦目標深入闡述,能對課堂提出有理有據的結論和建議,不僅有利于被觀察教師發現更改自己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和策略,還對觀察教師有一定的啟發和借鑒意義,對教學方法和專業知識通過對比促使自我反思和重新認知,提高專業素養,因此使得聽評課活動更具有針對性,更具有實效。
(2)明確的研究任務和方法引領教師理論的提升。教育教學相輔相成,通過課題研究,為教師搭建了教學實踐轉化為教育理論的平臺,將已有的教學經驗與新課程理念融合,在沉淀中激發思維的火花,在實踐中孕育教學的春苗,開枝散葉,形成具有推廣價值的教學模式。在蘭州市課堂教學評比中,兩位教師獲得市級一等獎;有兩位教師已通過2017年省級規劃課題立項,有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在全國核心期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