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賢
[摘要]在學校管理工作中,小學教師發揮著無法替代的作用。如何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是當前學校管理者面臨的重要問題。小學管理工作中實施激勵機制,能獲得良好的激勵效果,從而提高管理水平。本文主要探討小學學校管理中激勵機制的運用。
[關鍵詞]小學學校管理 激勵機制 運用
學校管理工作的對象是人,主要是依靠教師的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教師是我國基礎教育發展中的中堅力量,對學生未來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因此要調動小學教師的積極主動性,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來,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那如何調動教師的積極主動性呢?作為學校管理常用的一種手段,激勵機制能通過運用一定積極的方法,調動廣大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教育水平,優化教學管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學教師的激勵也發生了變化,探討有效的小學教師激勵方法,實施合理的激勵機制,是當前急需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正面激勵與負面激勵相結合
正面激勵就是獎勵,負面激勵就是懲罰,管理中說正負激勵適時適度也就是說要獎罰分明。小學學校管理者要做到獎罰分明,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學校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對教師的思想、行為進行肯定或否定,從而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正面激勵主要指肯定、晉級等,負面激勵主要指批評、開除等,正負激勵能有效調節人的行為動機,管理工作中要適當選用。每個人都想得到肯定、表揚,小學教師的工作相對穩定,如果偏重正激勵,會讓教職工覺得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整個激勵機制就會失去平衡,這樣原本用來激勵教師的機制成為他們認為的最低保障,從而使激勵失去其應有的作用。所以學校管理工作中要注意運用正面激勵的實效,對教職工進行合理的獎勵,同時不能忽視負面激勵的作用,要及時提出合理的批評,消除教職工的僥幸心理,從而使其自覺克制不良習慣。負面激勵會讓教職工思想上產生挫折感,實施中以過程性激勵為主。當然在具體實踐中,為最大限度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一般以正面激勵為主,負面激勵為輔。
二、外部激勵與內部激勵相結合
小學學校管理工作中運用激勵機制要堅持外部激勵與內部激勵相結合,外部激勵主要是指人際關系激勵、物質激勵、精神激勵等;內部激勵主要是教職工自身積極主動的進取,不斷地超越自我,保持高效的工作狀態,是激發教職工積極性的最有效方式。與內部激勵相比,外部激勵是可以看見的,能提高教師的積極性,滿足教師的一些要求。但外部激勵作用是因人而異的,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內部激勵一旦發揮作用,動力是無窮的。任務激勵能讓教職工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某項任務,人際關系激勵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物質激勵能滿足需求等。但這都無法與內部激勵相比,比如設定一個任務讓教師去完成,用完成的質量和速度進行評價,這雖然能讓教師認真完成任務,但這不是出自內心的,具有一定的強迫性,這也很容易讓教職工產生反感心理。所以要結合外部激勵與內部激勵,有的學校往往偏重外部激勵,忽視了內部激勵,無法充分發揮教職工的積極主動性。
三、個體激勵與團隊激勵相結合
小學學校管理工作中,個體激勵是指對小學教師自身進行激勵的一種方法,對平時表現好且教學認真、教學成績優異的教師進行獎賞達到激勵的目的。團隊激勵是對教師群體的表現進行激勵。在激勵機制中,個體激勵和群體激勵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個體激勵注重的是教師個人的教學效果,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團隊激勵注重的是教師的群體表現,每個教師都要有合作的理念,能培養小學教師的團隊合作精神,促使整個團隊積極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小學學校管理工作中激勵應該是全面的,要把個體激勵與團隊激勵有機地結合起來。過去一些學校管理比較重視個體激勵,忽視團隊激勵,現在這個問題已經受到了重視,團隊激勵的作用越來越得到認可。團隊激勵不僅能培養團隊合作意識,還能對那些教學水平一般、又不積極進取的教師施加壓力,團隊榮譽會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同時對認真工作、成績優異的教師來說,團隊激勵是對他們工作的肯定,能使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工作。
四、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
人的需要是多樣的并且有著密切關系。管理激勵可以分為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物質激勵是用實物或獎金的形式對其進行獎勵或懲罰,從而對人的行為動機帶來影響;精神激勵主要是精神層面的激勵,如表揚激勵、榜樣激勵、榮譽激勵、批評激勵等。物質激勵屬于外動力,能推動教職工工作積極性的提高,精神激勵是內動力,能使教職工保持長久的積極性。現在一些學校對教師需求分析不夠深入,誤認為教師工作的目的就是拿到盡可能多的工資,所以就采用多發課時費等方式鼓勵教師多上課。這種方法雖然會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完全滿足教師的其他需求。這就要求小學學校管理要堅持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當然,兩者的結合不是簡單地拼湊在一起,而是有機地融合,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最大化的激勵效果。
總之,小學學校管理中運用激勵機制,要把多種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有效開展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