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歆然
摘 要:各類交通運輸方式的相互作用、相互配合構成了整個交通運輸系統,文章將交通運輸系統劃分為節點與邊兩部分,并以各運輸方式在這兩部分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特點為基礎,探討整個交通運輸系統能力的影響因素,以為將來研究系統能力提升、能力協調以至系統總體優化做好鋪墊。
關鍵詞:交通運輸系統;供給能力;影響因素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這句話用于描述運輸與經濟的關系也是相當合適的。運輸通暢,各種物資、客流流動無阻,經濟發展健康,自然不痛,反之亦然。現在,在我國當前的基本國情下,改革轉型勢在必行,而經濟建設仍然是重中之重,要想經濟健康,交通就必須要“通”。而我國交通運輸系統的現狀與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態,兩者并不是和諧的,具體而言是交通運輸系統的供給滿足不了社會對運輸的需求,從而形成了交通運輸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經濟的發展,出現了“不通則痛”的狀態。要想讓交通真正“通”起來,就必須要提高整個運輸系統的供給能力,而提高供給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影響交通運輸系統供給能力的一些因素進行研究。
包括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在內的綜合運輸系統實質上是一個網絡結構系統,由各個節點(車站、港口、航空港)和許多邊(線路、道路、航道、航線以及在其上運營的各種交通工具)組成,所以可以將交通運輸系統供給能力相應地分為兩部分:節點的能力和邊的能力。
1 影響交通運輸系統節點能力的外部因素
運輸系統網絡的節點通常都在人口稠密地區,例如城市,大型工礦企業等。在這些地方修建的運輸網絡節點,其能力受運輸系統外部因素的影響較大,主要是城市土地規劃,環境系統,政策等影響。
1.1 城市土地規劃的影響
占地面積是衡量運輸網絡中節點能力大小的一個重要指標,而城市土地規劃對節點的占地面積則起著主要影響。城市土地規劃,應率先考慮交通,對于運輸網絡中的節點,在城市土地規劃中應當給予重點考慮,要摸清城市的人口規模,調查人們的出行意愿,并且預測未來可能的需求量,在此基礎上再決定運輸節點的修建地點,占地大小。另外,還應當考慮到這些節點日后可能會存在改擴建的問題,所以還應該在其附近預留一些規劃用地。由此可見,城市土地規劃的合理與否,對交通節點的重視與否,是與節點能力密切相關的。
1.2 環境的影響
另一個影響節點供給能力大小的是節點周圍的環境。通常,運輸節點上會存在大量的交通運輸工具,運輸工具的運營則必然帶來空氣,噪音等污染,特別是從事客運業務的運輸節點,這一類節點通常都是在城市交通便利,人口流量較大的城市中心地區,節點周圍商業區,住宅區林立,如果環境問題處理不當,必然會給周圍小區的環境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所以這一類節點會考慮控制其規模,控制節點上的運輸工具總量,從而也會對節點的能力帶來不利的影響。
1.3 國家政策的影響
除城市土地規劃和環境的限制外,國家政策對運輸系統節點能力的大小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某些地方,盡管需求量并不大,但由于這類地方情況特殊,如少數民族地區,國家保密地區等,需要體現國家的重視,通常都會在設計施工環節上刻意提高這類節點的能力。
2 影響交通運輸系統節點能力的內部因素
2.1 運營組織方式的影響
節點內部的運營組織方式對節點的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一個運輸節點設計的能力再大,如果其內部的運營組織猶如亂麻,必然就會使其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和利用,造成能力資源的浪費。運輸節點內部的運營組織中,流線的疏導是一個重要方面。
流線是指旅客,車輛,行包在節點內的集散活動,產生一定的流動過程和路線,主要有旅客流線,車輛流線和行包流線。對于這三種不同性質的流線,首先要在節點設計階段就應充分考慮其疏導,在實際的運營中也要嚴格遵守各類流線流動疏導的原則,盡量避免和減少各種流線的相互交叉干擾,最大限度地縮短旅客流動距離,避免流線迂回,防止對流,確保安全。只有各種流線有條不紊,運輸節點內部的運營組織才會井然有序,節點的供給能力也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另外,各運輸方式節點也會承擔貨運業務,在裝卸貨物的流程上可以更多地利用統籌等方面的知識,優化貨物裝卸流程,使得節點的貨物運輸供給能力得到提高。
2.2 設備設施的影響
節點內部運輸相關設備的協調性和先進性是影響節點供給能力的另一方面。以安檢設備為例,先進的安檢設備可以提高安檢的效率,加快旅客流線的流速,提高節點能力。除了設備的先進性外,各種設備的協調一致對節點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如安檢、監控、客運、貨運等等。只有這些設備相互配合,節點供給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3 影響交通運輸系統邊能力的外部因素
運輸網絡由節點和邊組成,這兩個方面的能力必須要相互適應,整個運輸系統才會有客觀的供給能力。節點的能力再大,邊的能力如果很小,則會限制節點能力的發揮,造成旅客,貨物堆積在節點之中,無法運送。因此,邊的能力也是我們不得不考慮的一部分。同節點相似,影響運輸網絡邊的供給能力的因素主要也包括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部分。
在主要的外部影響中,對節點能力有影響的規劃,環境,政策等對邊的能力同樣有一定的影響。此外,對節點能力影響不大的氣候,地形等因素對邊的能力卻有著巨大的影響。
3.1 氣候的影響
作為受氣候影響最小的一類交通運輸方式,鐵路幾乎可以在任何惡劣的氣候下運行,但在極端的氣象條件下,鐵路的運行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從而導致整個鐵路系統供給能力的降低。
相比于鐵路、公路、水運和航空受氣候的影響就明顯得多。每年因冰雪、霧霾等關閉的高速公路和機場的數目相當巨大,公路和航空的運輸供給能力必然也會大幅度削弱。對于水運而言,河流冰凍和大霧天氣同樣影響巨大,但對其供給能力影響最大的還是航道的水流量,豐水期和枯水期航道所能航行的船只噸位相差巨大,在某些航段上,枯水期間甚至是不能通航的。由此可見,公路、水運和航空,這三種運輸方式供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受到氣候條件的影響。
3.2 地形的影響
同氣候一樣,地形也是影響交通運輸系統供給能力的重要因素。航空運輸使用的是空間航線,幾乎不受地形影響。水運受地形影響主要是航道寬度,在峽谷地段,航道狹窄,通行船舶不可過寬,噸位不能過大,航行速度也不能過快,而在其他的一些航段上,航道的寬度則同水量密切相關,同樣受到氣候,降水量的影響。公路道路的供給能力主要取決于道路的車道數,換言之也就是路面的寬度,在丘陵,山區地帶,可供修建公路的土地有限,路面寬度會受到限制,其供給能力也必然會受到影響。鐵路系統的供給能力受地形影響較大,在山嶺起伏,高度差較大的山區修筑的鐵路,多長大坡道和隧道,必然會加重列車運行時所受到的坡道附加阻力和隧道附加阻力,使得列車牽引力不能使用充足,影響列車運行速度,最終就會導致鐵路線路的運輸供給能力受到限制。
4 影響交通運輸系統邊能力的內部因素
4.1 運輸組織的影響
在影響邊能力的內部因素中,各交通方式系統的運輸組織占了至關重要的地位,其中又尤以鐵路系統為甚。鐵路行車組織是鐵路系統中極其重要的一環,按照列車運行圖的規定,鐵路系統內部各部門通力合作,共同保證鐵路運營的安全高效。作為整個鐵路行車的基礎,列車運行圖的合理與否事關整個鐵路系統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利用。不斷優化列車運行圖,優化列車運營組織,可以使得鐵路系統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更加輕松,更加有效率,鐵路的供給能力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公路方面,在設計之初就必須要做好交通量的調查,確定道路的車道數,高速公路收費站所開窗口更應該隨車流量的變化而變化,不能窗口過多浪費資源,更不能窗口不足而成為限制高速公路供給能力的瓶頸。水運運營組織上,主要需要優化船舶通過航道困難地段的方法,特別是要優化船舶通過水利樞紐工程的過程,提高水路運輸的速度。航空運輸的運輸過程由于在空間運行,受各方面的影響都較小,運營組織上需要優化航線,優化途中轉機、加油的作業過程,以此提高航空運輸系統的運輸供給能力。
4.2 設備的影響
在影響運輸網絡邊的能力的因素中,運輸設備仍然是重要的一方面。作為旅客和貨物的載體,運輸工具是組成運輸系統供給能力的重要部分。無論在鐵路、公路、水運還是航空方面,運輸工具的不斷進步都是運輸供給能力不斷提高的一大標志。鐵路客運機車車輛正在向著高速化的方向發展,特別是高速動車組的廣泛使用必將極大提高鐵路客運的供給能力;鐵路貨運則在向重載化發展,并力爭在牽引重量增加的情況下力保速度的穩定,以此提高鐵路貨運的供給能力。在全球環境惡化的大背景下,汽車也在向著更加清潔,更加高效地利用能源方向發展,如此汽車不僅能夠克服其環境污染這一缺點,同時也可以提高公路運輸的供給能力。除此之外,水運和航空也都在運輸工具上需求突破,載重更大的貨輪,從而大幅度提高水運和航空的能力。
通信信號設備的改善同樣會對運輸系統的供給能力帶來影響。鐵路系統閉塞方式和機車信號的發展使得行車效率越來越高,在安全的大前提下,前后列車間距越來越短,從而使得同樣的時間段內在線路上運行的列車對數增加,提高了鐵路的供給能力。在城市道路交通中,利用現代通信系統及時通知汽車駕駛員各條道路的擁堵情況,通過駕駛員自身選擇道路的行為緩解交通堵塞,將車流向各條道路分散,使得各條道路的通行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利用。水運、航空亦是如此,先進的信號通信設備可以提高其運營組織的效率,可以降低惡劣氣候對運輸的影響,提高它們的供給能力。
5 結束語
整個交通運輸系統實質上是一個網絡狀結構,其供給能力包括了節點的能力和邊的能力兩方面,通過以上對影響節點能力和邊能力的內外部因素的分析,我們可以從這些影響因素入手,提高運輸系統的供給能力,但在提高能力的過程中,千萬不能厚此薄彼,造成節點能力和邊能力的不協調。水桶的容量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運輸系統的供給能力也取決于最薄弱的那個環節,節點能力與邊能力相當,這樣才能使得運輸系統高效地運行,運輸系統的供給能力才能不被削弱,以充分滿足社會,經濟和廣大人民對運輸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王慶云.中國交通發展的演進過程及問題思考[J].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2007(02).
[2]褚偉,高永.城市交通樞紐的規劃要點[J].城市交通,2005(01).
[3]洪增林,劉冰硯,張亞培.復雜網絡在交通網絡節點重要度評估中的應用[J].西安工業大學學報,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