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
摘 要:文章主要介紹了搶險救援裝備的基本情況和分類,對比分析了國內外搶險救援裝備技術現狀,重點從注重提高部隊搶險救援的個人防護能力、注重搶險救援技術裝備的專業化和高效能、建構物廢墟復雜條件下的生命搜索技術、災情評估、指揮決策及廢墟周邊安全狀態監測與預警等技術以及應急通信技術等方面,對我國搶險救援裝備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一系列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搶險救援;裝備;技術現狀;發展方向
引言
近年來,山體滑坡、泥石流、塌方、地震等各類事故、自然災害頻頻發生,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世界各國在不斷完善突發應急事件的救援反應機制的同時,都高度重視搶險救援裝備領域的建設。搶先救援裝備作為處理突發應急事件的重要物質基礎,裝備水平的高低是影響救援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結合當下國內外搶險救援的基本現狀,對未來我國搶險救援裝備技術的發展趨勢和方向做了相應的分析和探討。
1 搶險救援裝備基本分類
根據適用性、功能、使用狀態等的不同,搶險救援裝備的類別也不同。
(1)根據適用性分類,搶險救援裝備可分為一般性搶險救援裝備和特殊搶險救援裝備。一般性搶險救援裝備主要包括:個體性防護裝備,如照明設備、防護面具等;消防設備,如滅火器、消防鐵鍬等;通信類,如衛星電話、對講機等。特殊搶險救援裝備主要包括:危險品泄漏控制裝備、電力及醫療搶險裝備、特種通信裝備等。
(2)根據功能分類,由于裝備的功能不同,可將搶險救援裝備分為:預測預警類裝備,如報警設備、安全警示標識等;個體防護類,主要有呼吸防護器、墜落防護裝備、頭盔等;通信和信息類,如防暴通信設備、衛星通訊和傳輸設備等;滅火類,如滅火器、消防車、破拆設備等;醫療救護類,如急救箱、傷員轉運設備等。工程搶險類,如起重機、挖掘機、照明燈等。
(3)根據使用狀態分類,應急救援裝備可按使用狀態分為日常和戰時應急救援裝備。日常應急救援裝備主要指的是在常規的生產、生活和工作狀態下,仍在運行的應急通信、監控設備等。如大氣檢測設備、水質檢測設備、可燃氣體檢測設備等。戰時應急救援裝備主要指的是在已發生險情的情況下,所投入的應急救援裝備,如消防車、抽水泵、滅火器等。同時,在日常和戰時應急救援裝備之間,也沒有嚴格的區分界限,有的設備在日常和戰時狀態都在投入使用,如水質監測設備。
2 國內外搶險救援裝備技術現狀
2.1 國外發達國家搶險救援裝備技術現狀
綜合世界各發達國家搶險救援裝備的建設和發展情況分析,主要特點是種類齊全、數量足、功能齊全、性能可靠等方面。在以美、日、俄羅斯等為代表的國家中,其融合各類高科技的應急搶險裝置層出不窮,如美國在應急醫療方面,所有裝置都能實現托盤空運,遠程機動性強,基本實現應急醫療設備的模塊化、小型化和機動化。日本作為一個地震災害頻發的國家,其整個應急救援體系和應急救援設備的建設都非常完善,可實現空中醫療救援和地面野戰醫療救援協同進行,同時,大量的空中直升機和地面救護車、搶險通訊車、工程保障車等一應俱全,形成空地一體的應急搶險保障體系。
2.2 國內搶險救援裝備技術現狀與問題
(1)研發能力弱,大宗設備多以進口為主。在搶險救援裝備的自主研發方面,我國起步較晚,直到2003年,我國科技部才開始這方面的立項與研究,而且整個研究也是相對分散,沒有形成體系。從汶川地震的救援過程中不難發現,我國在地震救援設備部分基本可實現自研、自產,但是,對于大宗設備而言,由其是高科技設備,大多需要進口。如我國的聲波/振動收索儀就是從美國進口、光學生命探測儀源于德國等。
(2)功能單一,集成化程度低。在應急醫療救援設備領域,呈現出的不足是功能單一、集成化程度較低。設備之間聯系不緊密、存放較為分散,難以滿足快速運轉、及時救治、連續監護等要求。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加之對于應急設備的研發仍處在技術積累階段,對于應急醫療救援設備的研發、設計還需要實際經驗的積累,從而導致個救援設備之間出現零散、功能單一、集成化較低的現象。
(3)能耗大,不利于現場使用。對于傷員較大的救災現場,救援設備會高頻率、超負荷運轉,能耗較大。特別是在水、電、氣“三無”的情況下,難以保證救援工作的正常、持續開展。
(4)生命搜索定位。在一些大震巨災應急救援方面主要受到一些技術性的障礙。如生命搜索定位。由于大震巨災會導致山體地質改觀,加上余震不斷,會破壞救援現場產生波動,從而改變現場的信號傳播介質,影響電磁波、紅外波等信號的傳播。這會導致以光學、聲學振動微波等技術為基礎二發展起來的生命探測定位儀受到嚴重干擾,無法正常工作。
3 我國搶險救援裝備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
3.1 注重提高部隊搶險救援的個人防護能力
提高搶險救援部隊的個人防護能力,需要重點抓新技術、新材料以及新工藝在個人防護裝備上的應用和研究。其中,基于納米防火涂層和新材料復合工藝,可以研制出阻燃、耐腐、防毒性較好的新型防護服;結合人體工程美學理念,設計處安全、輕質、舒適的頭盔運用人體智能降溫技術,研發耐高溫、高熱裝備,為救援人員提供實時的體溫監測、能量補給裝備系統。
3.2 注重搶險救援技術裝備的專業化、高效能
提高搶險救援裝備的專業化和高效能,應當重視裝備技術的自主研發與創新。加強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的檢測、預警裝備的研究;高度重視信息技術在各類搶險救援工作中的應用,研發信息專業化、功能集成化裝備。
3.3 建構物廢墟復雜條件下的生命搜索技術
在一些建構物廢墟復雜條件下,嚴重依賴于生命搜索技術。這類技術對人體發出的信號頻譜,具備極高的響應靈敏度,對人與動物發出的信號頻譜具有較強的分辨率。因此,應當高度重視對這類技術的攻關,研發具有高分辨率、高信噪比、抗干擾能力較強、性能穩定、便攜等特點的生命搜索定位裝備。在2015年12月深圳山體滑坡事故中,武警水電部隊迅速開展營救,機械和人工作業同時進行廢墟清理、開挖,并結合生命探測儀進行24小時輪番搜救,達到了快速搶救生命的目的。
3.4 災情評估、指揮決策及廢墟周邊安全狀態監測與預警等技術
災情的評估、指揮決策以及廢墟周邊的安全狀態監測和預警,高度依賴現場聲像、環境參數等信息的快速獲取和傳輸技術。研發集信息獲取、災情評估、周邊環境監測與預警、救援指揮等于一體的技術系統,并結合低空飛行系統進行影像采集,為方案的制定、裝備的配置優化、環境安全監測以及精細化救援工作的展開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保障。
3.5 應急通信技術
當下,應急通訊技術在各類救援現場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特別是地震救援。目前,我國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通訊技術主要有VSAT技術系統和BGAN技術系統。這類技術具有穩定性強、全天候、盲區小、便攜性強、高機動性等特點,通過集成多種通信技術系統,可以解決大震巨災初期的公共通信障礙、現場指揮和后方支援的語音通訊需求。主要的途徑有:利用車載衛星與Internet系統之間的連接,實現指揮和救援數據的交互;通過架設臨時通訊基站,并接入移動公網,實現救援現場的臨時應急通訊。
4 結束語
當前,我國正努力抓住經濟改革發展的機遇,全面認識和把握好應急突發事件救援裝備發展對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二重要地位。加強對整個搶險救援裝備、技術的研究和創新,推動我國搶險救援邁向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吳曉斌.應急救援體系探討與實踐[D].長安大學,2013.
[2]陳旭.基于城市火災風險的公共滅火救援力量優化布局研究[D].沈陽航空工業學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