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超
【摘 要】被大眾忽視的青少年德育教育應該逐漸被社會和學校關注并加以重視,而德育的重要教育基地就是在學校。本文闡述了德育的含義,重點概括了學校德育教育包括的內容,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實施德育教育才能更好發揮學校在德育培養上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教育;德育;學校;方法
在當今應試教育的形式壓力下,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幾乎都重考試而輕德育,以致于很多人都感慨說當今的學生是垮掉的一代,是難以擔當大任的一代。但自古以來有德性和能力的人更為重要,有這樣的幾句話:“土扶可城墻,積德為厚地”;“人不可像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越來越多的家長和教師忽視了道德教育的培養,使學生在最關鍵的年齡和成熟期,過早地嘗到了苦日子,甚至坐牢。與此同時,不僅青少年自己受苦難,而且對他們的家庭、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由此可見,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成功與否,關系到每個學生的未來發展,更是影響著國家的文明素質,甚至是整個國家的素質。因此,不論是以往還是現在,德育教育永遠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內容。那么,應該如何加強對青少年的德育教育,首先必須認識什么是德育。
從教育的基本知識來看,廣義德育是指對社會、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產生影響的一切活動。而狹義的德育專指學校德育。學校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階級要求,有目的的在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培養受教育者的活動。
德育是各個社會共有的教育現象,具有社會性,和整個人類社會共始終;德育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因此具有歷史性;德育在階級和民族存在的社會具有階級性和民族性;在整個德育史的發展過程中,德育的原則、內容和方法都有一定的相似性。而我們所接觸到的德育教育一般都在學校中進行,那么學校德育包括哪些方面,如何在學校教育中用行之有效地方法貫徹落實道德教育呢?
學校德育教育包括:
(1)愛國主義教育:需要樹立對祖國的熱愛的思想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一個國家公民,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2)理想教育: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過: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而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理想作為人的畢生之所求,是一定要有的,人都要有理想,但不可把理想理想化。要時常教育孩子樹立遠大理想,立志為理想而努力奮斗。
(3)集體主義教育:一個人是一個獨立個體,而這個個體又都生活在集體中,集體中有你有我。應該教育學生形成一個集體,關心集體,樂于助人,在集體生活。
(4)勞動教育:讓學生對勞動兩個字有真正意義上的理解,身體力行的參與到勞動中去。
(5)人道主義和社會公德教育:經常在學生面前崇尚尊重人、信任人、促進友誼、平等互助。
(6)自覺紀律教育:一個人能控制好自我,自覺的遵守一些規范和法則。
(7)民主與法制觀念的教育:整個社會都在提倡的民主法制,提倡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和諧發展,但又要有法律來約束每個人的行為。
(8)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學生對世界的認識也必須是正確的與時俱進的,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了解學校德育所包含的內容,好的德育方法更是重要:
第一、說服法。說服法是通過陳述事實,說明學生提高理解的原因,形成正確的觀點。要想讓學生遵守道德規范、養成道德行為首先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認識,這就需要運用說服法來使學生明白,只有當學生意識到道德的重要性時,他們才能感到自己被賦予了道德。說服包括談話法、討論法、講解法、報告法、參觀法等方法。例如各科教師針對學生在平時生活學習中所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指出并且加以教育。
第二、榜樣示范法。這是影響學生品德的一種方式。模型、示范與評價實例。例如經常播放一些名人名家的優秀事例,朗讀一些代表性的事件或者從普通的身邊小事啟發引導學生。
第三、鍛煉法。鍛煉是組織學生開展某些活動,培養他們良好品德的一種方式。讓學生實時參與進德育的日常培養中,不能只從口頭上空喊口號,必須落到實處,真抓實干。
第四、表揚、獎勵與批評、處分。教師要根據學生在德育發展過程中的對與錯、好與壞進行客觀有效的評價。積極向上努力者進行表揚與獎勵;反之,不可忽視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應該及時指正,加以引導更正,或進行適當的批評處分,減少錯誤的發生。
總的說來德育的種種方法都有各自的優勢,每一種方法都是有其特殊適應性的,二者相輔相成,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德育體系。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青年學生道德教育的培養不能通過一定的方法來實現,必須科學有效地運用德育效果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師應該學會巧妙利用各種方法的合適領域,選取有利之處加以融合,以達到德育的目的。
總之,德育的方式、內容和所涉及到的領域都很多,學校德育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重要“根據地”,務必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重要位置,其地位無可替代。做為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教授知識還要教書育人,兩者同等重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為了給祖國多培養有品德的人才,我們要用心觀察,潛心挖掘,精心設計,從教師身邊的點滴行為做起。
參考文獻:
[1]周勇.論德育教育的敘事方式[J].《思想、理論、教育》.2004年
注:該論文屬于《初中立德樹人實踐研究》課題,課題編號:[2016]HL25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