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瓊
【摘 要】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費時多,收效慢”等現象。由于缺乏了人際交流,不少學生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在這種情況下,高中英語教學需要引進能面向全體學生的、有利于學生語言實踐活動全面開展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
【關鍵詞】合作學習;英語教學;英語新課程標準
合作學習試圖將社會學,團體動力學的合作原理應用于中小學教學實踐,從而為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并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譽為“近十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此時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使學生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和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與健康向上的品格。
一、小組合作教學的理論依據
(1)教育社會學認為,同輩團體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重要的現實因素,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動態的集體力量,要使學生小集體成為認識的主體來發揮作用。
(2)合作學習理論:課堂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人際關系的互動,是實現學生群體合作目標的基本手段。在合作中,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能力、人際關系的發展。
(3)英語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動機是學習的基本動力,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則是培養其學習動機的重要前提,教師教學的對象-學生,他們有著好動,好奇,好勝等心理特征。因此,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他認為,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同時又是發展變化的,但每個人都有獲得優勢的需要。并且通過滿足人們的優勢需要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具有更穩定,更持久的力量。可見,學習合作小組成員按檔次比例優化組合,開放設疑,質疑,釋疑等參與活動的空間等。均能及時準確地把握并滿足自己在不同時候的優勢需要。
二、合作學習的教學組織策略
(1)建立有效的合作學習集體。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起合作學習小組。小組中每個學生都應承擔任務,并且確定四個角色,即主持人(leader):負責掌握小組討論的全局,分配發言機會,協調小組學習進程,掌握合作學習的時間;記錄員(secretary):負責記錄小組討論結果;報告員(spokesman):負責向全班匯報合作學習的結果;檢查員(inspector):負責檢查小組成員的學習情況并確保本組人員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任務。組內成員應定期交換角色。
(2)明確目的的目的與任務。合作學習活動前教師要給小組成員講清楚活動的目的,任務,并對活動的時間進程有明確的限定,同時對于小組活動中各組的主持人,記錄員,報告員,檢察員要明確分工,各司其職,以便使活動能夠順利進行。對于那些比較復雜且難度較大的合作學習活動,開始活動前要先在講臺上給予示范,以便使學生清楚地了解具體如何去進行活動。在準備教案時,分組活動的目的,形勢,內容,時間,活動的材料,活動的要求等都要精心考慮,設計和策劃。這一切必須在教案和學案上有詳細的反映。
(3)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基本形式。課堂中每項活動都應圍繞教學內容,教學目的而設計。合作互動學習的研究者認為:在教學目標上,注重突出教學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學有認知,情感和技能目標上的均衡達成。
總之,無論教師的角色如何變化,教師在教學中都要始終本著這樣的原則: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以激發學習英語的熱情,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運用多種評價形勢,促進合作學習
(1)在評價內容上,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所表現的情感,態度,語言表達能力,發展潛能等進行全面的評價。
(2)除過程評價外,在教學中要適當運用小組互評,自我評價的方法,讓學生試著給別人以鼓勵,給自己信心,反省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這樣,使每個學生參與到評價中來,從而有效確保每個學生加入到合作學習中。
四、合作學習的優越性
(1)合作學習能夠促進學生間在學習上的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在合作學習中,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寬松和充分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懼怕說錯的心理壓力大大減輕,發言機會肯定多于全班交流。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一起討論和交流,這樣,學習者可以取長補短,教師和學生的思維與智慧可成為整個群體所共享。
(2)合作學習還能激勵學生個體發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在合作學習時,學生要展示自己的觀點,試圖說服別人,在這種心理驅使下,對知識的鉆研就更加深刻。在表述自己觀點的過程中,會使新舊知識更加融合,從而擴大了知識的應用層面。同時,學生還會通過別人的觀點來修正自己的觀點,這種認知的重建,促進了深層次的思維。
(3)合作學習更有利于促進學生智力、能力和社會情感的和諧發展。同學們在朝夕相處的共同學習與交往中,增進了彼此間的感情,培養了彼此間的合作與協作精神,有助于消除學生間的隔閡、歧視和泠漠,因此合作學習的過程不僅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認知發展,并且還通過情意因素促進學生認知的發展以及非認知品質(如人際交往等)的提高。
英語教師要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善于調整知識結構和擴大知識面,應通過各種渠道學習新詞匯,同時還要錘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強化語音訓練,使自己的語言更加流暢、地道、抑揚頓挫,充分展示英語語言的旋律美,讓學生陶醉其中,充分享受英語教師優雅的教態美、純正的語言美。其次,要學習各個領域的知識,不斷拓寬非專業知識面,做到博學,多才多藝,一專多能。
大量的事實證明,現代學生不喜歡那種古板、單調的教師,而是喜歡那些興趣廣泛、多才多藝的教師,這樣的教師會像磁石一樣把學生吸引住,成為學生仿效的榜樣。我國最早的教育專著《學記》中說:“能博喻然后能為師”。所謂“博喻”,即指廣泛地啟發、誘導、曉喻學生.沒有豐厚的知識儲備是不可能做到“博喻”的。
教學方法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老師的教學工作和教學效果的成敗。英語老師應因地制宜,根據學生思維發展的規律,因材施教,采用多種形式、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隋,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英語老師要勇于創新,敢于打破常規。在課堂上不能一味灌輸,包辦代替,而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鍛煉提高學生的能力。他們很少對學生說你必須這么做,他們更喜歡對學生說:想一想,你應該怎么做,現在,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把學生帶入—個聲、像、圖文并茂的新天地。英語老師應多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讓他們進行視、聽、說全方位訓練,為學生個性的發展創造寬松、和諧、愉快的環境和氣氛。
總之,合作學習突出語言的運用,重視語言的實踐性和語言能力的獲得。重視小組合作交際,重視生生互動,使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相互學習,相互協調和相互競爭的品質得到了培養,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解決個別差異,縮小兩極分化,有效提高中學英語教學質量。作為教師,我們的愿望是使英語課成為師生展示個人魅力與才藝的藝術課;提高師生語言水平與語言能力的語言課;陶冶師生文化素養與個人情操的文化課;師生交流生活體驗獲取生活技能生活課。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版
[2]黃遠振.新課程英語教與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119-139
[3]孫錢兔.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合作學習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2(6):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