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曉 紅,朱 明 俠,王 皓、2
(1.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北京市100029;2.北京服裝學院,北京市100029)
內部控制、制度環境與企業創新
張 曉 紅1,朱 明 俠1,王 皓1、2
(1.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北京市100029;2.北京服裝學院,北京市100029)
根據2010—2016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數據,考察內部控制對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以及在經濟轉型條件下產權性質和市場化程度對內部控制的調節作用,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內部控制對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且內部控制程度高低與企業創新投入成正比;內部控制對創新投入的作用受產權性質和市場化程度影響,國有企業比非國有企業更容易忽視創新方面的投入;市場化程度對企業創新投入也具有顯著影響,市場化程度越高的地區,內部控制對企業創新投入的正向作用越大。因此,應重視企業內控制度建設,發揮內部控制對企業經營和發展戰略的促進作用,并繼續推動以產權和市場化為核心的制度環境改革,建立企業內部制度和外部環境的良好互動關系,從而擴大內部控制對創新活動的積極影響,以推動我國經濟更為平穩健康地向前發展。
內部控制;創新投入;產權性質;市場化程度
企業的創新能力在經濟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其不僅能通過提高經濟收入來使企業更快發展,還能促進社會進步,因此如何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成為當今理論界和實務界共同關注的話題。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依賴于長期有效的投入機制,而將企業人力和物力資本整合于創新活動之中,一般由企業內部制度決定[1]。自2008年以來,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頒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等關于內部制度的文件①,上市公司也逐漸開始建立相應的內部控制機制。內部控制經歷了從無到有、從不規范到逐步規范、從部分實行到逐漸落實的快速發展階段,對上市公司產生了深遠影響,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創新作為企業經營活動和戰略發展的重要環節,也很有可能被企業內部控制所影響。
從影響范圍來看,內部控制已經能夠從多個方面對企業進行規范,其對企業產生的作用遠遠超出會計和審計等領域,甚至能影響經營理念與發展計劃。不管是國外發布的《內部控制整合框架》,還是五部委頒布的相關條例,都指出內部控制包括經營與戰略計劃兩方面,而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保障,也與內部控制息息相關。在2010年財政部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0號——研究與開發》中更是對企業創新活動進行了明確的指導,要求企業制定科學的規劃,將開拓市場與技術開發互相結合起來,可見內部控制在創新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然而,當前關于內部控制的研究文獻多從會計、審計、信息披露以及合規性等角度出發,鮮有文章探討內部控制對創新的影響。因此,本文結合中國經濟轉型的制度背景,分析探討企業內部控制對技術創新的影響,同時加上產權性質以研究其對市場經濟以及內部控制的調節作用,從而使得到的結論更為精確有效。
本文的研究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從內部控制視角出發,提供企業內部微觀機制影響創新活動的最新證據,進一步表明內部制度是影響創新活動的重要因素,即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應重視包括內部控制在內的制度建設與完善;第二,從多個方面全方位地對內部控制作用進行分析,同時還將研究內容擴展到了其產生的經濟后果方面,在創新活動中更為全面地介紹內部控制對企業的影響;第三,從產權性質和市場化程度的視角出發,以創新投入為研究重點,發現企業內部環境受經濟制度的影響,且內部制度和外部環境共同影響企業微觀行為,這對推進內部控制建設和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內部控制對創新投入的影響
運營、報告與合規是內部控制需要遵循的三大目標,這在1992年美國反欺詐財務報告委員會(COCO)公布的《內部控制整合框架》中便已明確提出,國內在2008年也發布了相關條例來規范企業的內部控制,如要求企業必須報告真實完整的財務信息,在不違背法律法規的情況下保證資產安全等。此外,創新是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徑,2010年頒布的《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0號——研究與開發》就要求企業要重視創新活動。要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就必須制訂科學合理的計劃,先創新技術再開拓市場,這樣既能保證企業在同行中具有核心優勢而不被市場淘汰,又能促進企業制定長期發展的戰略目標。當然,若要創新活動順利開展,就必須獲得內部控制的資源支持,內部控制對企業創新的促進作用有如下三條路徑:
1.降低企業成本并為其提供資源支持
內部控制可以從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兩個方面對創新活動提供支持,但這對企業內兩個部門的信息交流有較高要求,質量較高的內部控制往往會通過制定企業報告的模式來解決這一問題,還能通過降低成本的方式來提高對創新活動的資源支持。此外,會計信息與財務報告的質量也常由企業內部控制水平所決定,良好的內部控制能保證報告信息的完整有效性,降低投資者信息不對稱和信息風險,并降低資本成本和緩解融資約束[2],若沒有高質量的內部控制,企業將難以獲得足夠的資金投入到創新活動中。同時,人力資源也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如果內部控制能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激勵機制和政策,不僅會為企業吸引源源不斷的人才,還能解決創新投入的問題,所以在2013年美國COCO發布的新《內部控制整合框架》中更新并增加了一條原則,即要求企業重視吸引和培養人才,以促進企業達成經營目標。
2.降低代理成本并緩解企業利益沖突
在實際生產中,企業內部并非一個整體,每個部門分別履行不同的職能,企業的資源往往均勻地分配到每個部門,因此若企業將大量資源投入到風險高且回收期長的創新活動中,勢必會影響其內在部門的利益分配,由于具有不同職能和目標的利益相關方會有話語權,在發生利益沖突時,他們往往會一起制約創新活動的開展來避免資源傾斜[3]。在此情形下,為了保持企業持續的競爭力,由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以及全體員工共同組成的內控體系就應發揮作用,制定同企業發展目標一致的行動方向,同時激勵和監督管理層,這對企業的創新投入通常會起到正向影響。同時,企業的股東通常都有相應的話語權,大股東與小股東經常會出現意見不一致的情況,內部控制便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內部控制建立的監督體系可避免大股東轉移公司資源的情況出現,使企業有充足的資金來保證投入創新活動,而且內部控制體系可以幫助大小股東相互溝通、交流,來解決利益沖突所帶來的股價波動風險,從而更好地保障創新活動的順利進行。
3.降低風險并形成技術創新的良性循環
創新活動往往伴隨著高風險,這使得企業不能安心地對創新活動進行投入,但內部控制可以通過風險評估的方法,來有效規避與防范創新活動中可能出現的風險。當然內部控制并不是通過直接減少創新投入來降低風險,實踐中內部控制會將創新活動的每個項目細分歸類分別進行研究,重點注意高風險的項目,并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來降低該創新活動中存在的不確定性,從而保障給企業帶來的利益大過風險,讓該創新活動更易于實施,也可幫助企業將技術創新設為戰略目標,長此以往,企業也會形成一種良性技術創新的循環模式。綜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1:在沒有外在因素干擾的情況下,內部控制對企業創新存在積極的正向影響。
(二)制度環境對內部控制作用的影響
在當今國內經濟制度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內部控制會處在一個有著諸多不穩定因素的經濟環境中,因此,不論是企業的市場化程度還是相關法律法規,抑或是媒體的關注度等都對企業內部控制產生較為顯著的影響。
1.產權性質對內部控制作用的影響
站在所有制的立場來觀察,會發現產權性質不相同的企業對創新投入有著較為明顯的區別,對于某些國有企業來說,內部控制對創新技術的投入較少,其對創新的重視程度往往比不上民營企業,這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1)國有企業常受諸多政策限制,隨政策改變而變化的經營會充滿著不確定性。目前國有企業同其他類型企業最為不同的一點是,它往往并不是只以獲取利益作為首要目標,還擔負著提高就業率和維護社會安定等職責,因此國有企業雖能得到政府投入財政資金等資源,但這些資源并不集中于單個目標,其會分配到企業承擔的多個職責目標上,國企的多元化特點易分散內部控制的重心,使得企業對創新投入活動缺乏積極性。
(2)復雜的委托代理關系也是國有企業弱化內部控制作用的影響因素。國有企業繁雜冗長的人事關系鏈條產生的代理費用往往異常高昂,雖然內部控制可以將投入代理的資源部分轉而投向創新,但人們通常會因為難以梳理清楚這些關系而放棄這部分創新投入。
(3)所有者缺位是國有企業長期存在的重要問題,這同虛擬委托人一起對內部控制發展的能力產生較大影響。由于國企缺少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員工之間相互制約平衡的重要制度,而工會在實踐中往往也并不能完全保障職工的利益,這使國企在遇到治理問題時難以改革創新。由于內部控制缺少真正意義上控制企業的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著創新活動的開展。
(4)國有企業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內部控制的作用也無法有效發揮。創新活動的開展常常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且不具備穩定性,創新的長期性意味著其投資回報期長,雖然可能為企業帶來長期的現金流,但無法帶來即期收入。創新的不確定性意味著風險和威脅,這將會給管理層帶來額外的管理成本,經營者也更傾向于投資風險小、能在其任期帶來經濟收益的項目,而對投資回報期長、風險較高和在任職期間回報較小的創新項目積極性不足。這個問題在民營企業能通過延長經營者任職期限來解決,甚至能通過建立股權獎勵制度來調動經營者對創新投入的積極性,而國有企業卻無法通過這種方法來解決上述問題,因有政策規定,管理者的任期無法改變,就算是內部控制質量再高,也不能利用轉移產權的方法來提高經營者的控制權,這使得經營者對創新活動缺乏熱情。綜上所述,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2:較之非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對創新投入的正向影響在國有企業中較小。
2.市場化程度對內部控制作用的影響
當站在市場化的角度來看待創新投入的問題時,會發現市場化程度影響著內部控制對企業的創新投入。一般情況下,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地區,企業對創新和資源的投入較大,這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1)市場化程度對資源分配有較大的影響,有無充足的資源是進行創新投入的首要條件。內部控制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的人力物力資源,但由市場決定資源的分配,往往人力物力等資源也更多地集中在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地區,這些地區的內部控制水平一般也較高,能幫企業賺取到更多的物資,然后這些物資又用于吸引人才,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但在市場化程度較低的地區,政府的部分政策會干預資源分配甚至直接決定資源如何分配,某些受戶籍、就業等政策影響的人力資源無法自主流動,這往往會造成內部控制沒有足夠的能力來影響企業的人力物力資源,相應地對創新技術的投入也會失去積極性。
(2)市場化程度對企業的目標有較大影響,而企業的行為又決定著內部控制所發揮的作用。內部控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市場為企業提供了經營環境,又從多個方面影響內部控制體系,在市場化程度較高和競爭較激烈的環境中,企業有著強烈的危機感,這種危機感促使企業改革創新以獲取利益占據優勢以免被市場淘汰。但市場化程度較低的地方,企業受政府制定的諸多經濟政策限制,自由度較低,大多企業的目標轉向尋租、壟斷或政府公關等,不用創新技術就能獲得經濟回報,這更加降低了企業內部控制對創新投入的重視程度。
(3)企業創新所產生的經濟利益回報在一定程度上受市場化程度的影響。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地區往往具備良好的法律環境,能很好地保護產權,內部控制機構也有較強的產權意識,清楚技術創新的重要性,所以管理層會鼓勵技術創新,相應地也獲得了經濟方面的回報。而市場化程度較低的地方,缺乏有效保護知識產權的環境與機制,使得企業難以維護自己的利益,無法取得對等的業績成果,最終導致內部控制對創新的態度更為消極。綜上所述,本文對此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3:市場化程度較高的企業內部控制更為重視創新投入,且對創新投入有著正向影響。
(一)樣本與數據
本文樣本區間設定為2010—2016年,原因在于2010年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證監會”)頒布了《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15號——財務報告的一般規定》,明確要求在制定財務報表時,要將開發支出的初始額、增加減少額以及開發期末額都在附注里詳細說明,并指出這是對財務報告披露的最低要求。此項規定使上市公司研發信息從自愿披露走向強制性披露,使研發數據的精確性提高,樣本數量迅速增加。如2009年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數據中披露研發支出的公司僅為446家,而2010年則達到1 677家,2011年有1 825家,2012年有2 050家,約占上市公司的75%,具有較好的代表性,避免了因為披露研發數據公司的數量嚴重不足而將富有信息含量的研發數據簡單設定為二分變量,或者選取部分行業進行研究而無法反映中國上市公司的整體狀況。
本文初始樣本為中國滬深兩市A股2010—2016年披露研發支出數據的公司,由于部分變量采用滯后一期的數據衡量,所以測得的四種類型樣本數據需要被剔除,即金融、保險行業的上市公司,由于財務狀況或其他狀況出現問題被特別處理的公司,剛上市各方面情況都還不太穩定的公司,缺少本文需要研究的變量的公司,最后符合要求的年度觀測值總共為4 528個。對這些連續性的數據變量進行了1%及99%分位數的縮尾處理,以排除特殊異常值對研究內容的影響。數據來源方面,公司財務、治理和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數據來自于國泰安(CSMAR)數據庫,實際控制人數據來自于色諾芬(CCER)數據庫,內部控制指數來自于深圳市迪博企業風險管理技術有限公司數據庫。
(二)變量說明
1.因變量:創新投入
衡量企業創新活動的指標主要有創新投入與創新產出。衡量創新投入的指標是由研發支出以及參與人數決定的,而專利數量的多少與新產品的銷售總量則是最能影響創新產出指標的兩個因素,當然上述兩類指標各有其優缺點,而且均不是對創新水平的全面度量[4]。在創新產出指標中,專利數量受外部影響大,難以被管理層控制,可比性較差[5],新產品銷售數量亦不能作為創新水平的可靠計量,并且創新產出指標數據可得性較差。創新投入是由管理層決定的,隨著2007年新《企業會計準則》在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全面實施,以及2010年證監會財務報告披露相關規定的執行,上市公司研發支出披露較之以前更加精確。在專利等創新產出指標無法很好地衡量創新水平的情況下,創新投入指標在文獻中得到廣泛運用,因此本文以創新投入作為創新活動的代理變量。為克服絕對值缺陷,將研發支出除以營業收入標準化然后再乘以100,以PRD表示。
2.解釋變量:內部控制質量
根據2008年財政部等五部委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內部控制主要包括五個部分,即環境、風險評測、控制活動、信息交流溝通和監督管理。借鑒國內以及國外對內部控制這五個方面的評價標準[6],根據上市公司的定期報告及臨時報告、內控自我評估報告、內控鑒證報告等公開披露的資料,深圳市迪博企業風險管理有限公司設計出一種能有效評估國內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的計算方法,該指數由近60項指標綜合而成,能夠較好地衡量企業內部控制的水平,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在內部控制研究的文獻中也得到廣泛使用[7]。本文對此指數取自然對數,衡量內部控制質量,為克服內生性偏誤,具體采用滯后一期的內部控制指數進行回歸,記為ICQ。
3.其他解釋變量
產權性質以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依據,國有企業表示的是國有股份具有能直接控制上市公司的實際能力,一般用數值1來代表,非國有企業則取值為0,以CONTROL表示。地區市場化程度以上市公司注冊所在地為依據,采用樊綱等人[8]的中國地區市場化指數衡量。以地區市場化指數的中位數為判別標準[9],只要得出的數高于中位數則都用1來表示此地區市場化程度較高,若是低于中位數就用數值0來反映這個地方的低市場化程度,一般用PINDEX表示。
4.控制變量
根據已有文獻研究成果,本文調查了企業的規模大小、企業資產負債率、營業所得的利潤率、公司年齡等影響企業創新活動的重要因素,還控制了行業和年度效應。表1給出了變量的簡要說明。
(三)研究模型
對于假設1進行檢驗,本文構建如下回歸模型:

模型(1)中各變量的詳細含義參見表1。根據假設1,內部控制質量的提高能夠促進上市公司的創新投入,所以文中預測的ICQ系數α1顯著為正。本文通過分組回歸方法分別對假設2和假設3予以檢驗,具體將模型(1)分別按產權性質和市場化程度分組回歸。根據假設2,產權性質影響內部控制水平促進創新投入的效應,內部控制水平對創新投入的影響在國有企業中較低,因此預測國有企業ICQ的系數α1顯著低于非國有企業;根據假設3,市場化程度影響內部控制水平促進創新投入的效應,內部控制水平對創新投入的影響在市場化程度高的地區更大,本文預測市場化程度較高組ICQ的系數α1顯著大于市場化程度較低組。

表1 變量簡要說明
(一)描述性分析
表2是樣本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創新投入均值為3.145,最高為21.300,最低為0.011,標準差為3.517,說明樣本公司創新投入存在較大差異,后文將重點考察具體哪些因素有助于解釋這些差異。內部控制指數的均值和中值分別為6.516和6.550,最高為6.896,最低為0,標準差為0.407,說明不同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后文將會更加注重內部控制在創新投入中所起的作用。產權性質均值為0.462,說明樣本公司國有企業占比46.2%,市場化程度均值為0.800,說明處于市場化程度較高地區的樣本公司占比為80%,樣本分布狀況與中國上市公司的整體狀況基本相符,說明樣本公司代表性較好,不存在嚴重的選擇偏誤。
(二)變量之間相互關系分析
表3報告了研究樣本主要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因變量和解釋變量之間的相關分析顯示:內部控制指數與創新投入的相關系數為0.055,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正相關,說明內部控制水平高的公司創新投入也較高,初步支持了本文的假設;產權性質與創新投入的相關系數為-0.201,在顯著性水平為1%時,兩者呈現負相關關系,證明非國有企業的創新投入高于國有企業;市場化程度與創新投入的相關系數為0.172,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正相關,說明市場化程度較高地區的企業創新投入高于市場化程度較低地區的企業。
因變量和控制變量之間的相關分析顯示:公司規模、資產負債率和公司年齡與創新投入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負相關,說明大規模公司、高資產負債率公司和高齡公司的創新投入較低;營業利潤率與創新投入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正相關,說明具有冗余資源的公司創新投入較高。概而言之,在利用單變量檢驗手法時,得到的變量之間的關系和預測的結果差異不大,下文將會采用回歸分析法對多變量進行檢驗分析。
(三)多元回歸分析
為檢驗研究假設,本文對模型(1)進行了多元回歸分析,具體結果如表4所示。模型均控制了行業和年度效應。此外,為克服異方差的影響,本文采用穩健性標準誤進行統計推斷。
第一列全樣本的回歸結果:內部控制指數ICQ的系數為1.891,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表明內部控制水平越高的公司創新投入越大;控制變量方面,公司規模、資產負債率和公司年齡對創新投入的回歸系數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為負,營業利潤率對創新投入的回歸系數為正,但并不顯著。多元回歸分析的結果與單變量相關分析基本一致,說明在考慮其他因素后,內部控制水平對創新投入依然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支持了本文的假設1。
第二列和第三列為按產權性質分組回歸結果,第二列為國有企業組,第三列為非國有企業組。首先,無論是國有企業組還是非國有企業組,內部控制指數ICQ的系數均顯著為正,在國內,不管是國有企業或者非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對創新投入都有一定程度的正向作用。其次,國有企業組ICQ的系數為1.369,非國有企業組為2.371,國有企業組低于非國有企業組42.26%,這證明了本文的假設2,表明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對創新投入的正向影響低于非國有企業。

表2 變量描述性統計

表3 主要變量相關分析(Pearson相關系數)

表4 內部控制指數多元回歸分析

表5 公司規模標準化多元回歸分析
第四列和第五列為按市場化程度分組回歸結果,第四列為市場化程度較高組,第五列為市場化程度較低組。市場化程度較高組的ICQ系數為2.182,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正相關;市場化程度較低組的ICQ系數為0.719,但并不顯著。系數的顯著性水平和絕對值大小都表明,市場化程度較高組內部控制對創新投入的正向影響更大,支持了本文的假設3。
概而言之,內部控制水平的提高能夠促進創新投入的上升,內部控制水平對創新投入的正向影響在國有企業低于非國有企業,在市場化程度較高地區的企業高于市場化程度較低地區的企業,上述回歸結果支持了本文的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四)穩健性檢驗
1.改變創新投入標準化變量
創新投入是本文的被解釋變量,其衡量的準確性影響研究結論的可靠性。在上文的模型中,創新投入是研發支出除以營業收入標準化后的相對性指標,相應的公司規模采用營業收入的對數衡量,但是亦有部分文獻將研發支出除以總資產標準化,此時相應地則以總資產衡量公司規模[10]。因此,本文將創新投入定義為研發支出除以總資產標準化再乘以100,公司規模采用總資產的自然對數,對上文的模型重新估計,表5為具體估計后得出的結果,回歸結果變化不大,可以論證本文的假設。
2.更換內部控制衡量方法
內部控制質量是本文的關鍵解釋變量,其數據來源于深圳迪博公司。雖然此指數已在文獻中廣泛使用,但其在指標選取和數據處理的過程并不是公開透明的。為此,本文借鑒文獻中使用的另一種方法,以上市公司是否自愿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衡量內部控制的質量[11]。具體來說,當上市公司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且為標準意見時取值為1,代表內部控制質量高,否則取值為0,代表內部控制質量低。為了進一步證實本文的結論,將內部控制質量設定為一個不變的量,表6為重復估計模型的結果,回歸數值基本沒有較大變化。

表6 內部控制鑒證報告多元回歸分析
本文以2010年至2016年中國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考察企業內部控制對創新投入的影響,并深入分析在國內經濟轉型的環境下,產權性質對企業起到的調控作用以及市場化程度是否能影響企業內部制度。經研究發現,在控制各主要相關變量之后,內部控制與創新投入顯著正相關,在分析內部控制對創新投入的影響時,要同時考慮產權性質和市場化程度等因素。此外,不同于其他類型的企業,國有企業的市場化程度較低,企業內部對創新活動的重視程度也不夠,因此相應的投入也較低,而處于市場化程度較高地區的企業內部控制對創新投入的正向影響則較大,上述結論在更換創新投入標準化方法及內部控制質量衡量方法的敏感性測試中基本保持不變。
本文的研究有三點政策啟示:第一,提高企業創新能力需要重視內部制度建設,影響企業創新能力的因素眾多,但內部制度無疑是其中的重要因素[12],創新所帶來的收入與企業內部的資源分配制度息息相關,所以重視包括內部控制在內的企業微觀層面制度建設,是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措施;第二,內部控制建設具有經營和戰略方面的意義,應繼續推進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改革與完善,隨著內部控制建設的逐步推進,社會各界對內部控制建設的作用和成本往往出現意見分歧,由于內部控制較高的執行成本可能加重企業的負擔,因此成為阻礙內部控制繼續推進的理由。本文則從創新視角解釋了內部控制如何提高企業的經營效果和發展戰略,進一步表明內部控制對企業的積極影響是長期性和戰略性的,為繼續推動內部控制建設提供了經驗依據;第三,繼續推動以產權和市場化為核心的制度環境改革,在當前國內不穩定的經濟背景下,經濟制度很容易影響企業的發展,限制其作用的發揮,本文的研究證明了這一結論。因此,應當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政府和企業的關系,促進市場化改革,完善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最終使企業內部制度和外部環境形成良好互動,形成合力,既充分發揮企業內部控制對創新活動的積極影響,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又充分發揮內部控制對企業其他方面的積極作用,從而推動我國經濟更加平穩健康地向前發展。
注釋:
①2008年5月22日,財政部會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審計署、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制定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并于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
參考文獻:
[1]BELLOC F.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A survey [J].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2012,26(5):835-864.
[2]KIM J,SONG Y,ZHANG L.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bank loan contracting:evidence from SOX Section disclosure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86(4):1157-1188.
[3]CONNOR M,RAFFERTY M.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2012,47(2):397-413.
[4]吳延兵.國有企業雙重效率損失研究[J].經濟研究,2012(3):15-27.
[5]馮根福,溫軍.中國上市公司治理與企業技術創新關系的實證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8(7):91-101.
[6]GOH B W,LI D.Internal controls and conditional conservatism[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86(3):975-1005.
[7]張會麗,吳有紅.內部控制、現金持有及經濟后果[J].會計研究,2014(3):71-78.
[8]樊綱,王小魯,朱恒鵬.中國市場化指數:各地區市場化相對進程2011年報告[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17-28.
[9]BARGERON L,LEHN K M,ZUTTER C J.Sarbanes-oxley and corporate risk-tak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49(1):34-52.
[10]魯桐,黨印.公司治理與技術創新:分行業比較[J].經濟研究,2014(6):115-128.
[11]毛新述,孟杰.內部控制與訴訟風險[J].管理世界,2013(11):155-165.
[12]RICHARDSON G,SALTERIO S.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on accrual quality:evidence from a unique canadian regulatory setting[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1,28(2):675-707.
責任編輯:林英澤
Internal Control,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Enterprise Innovation
ZHANG Xiao-hong1,ZHU Ming-xia1and WANG Hao1,2
(1.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Beijing100029,China;2.Be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Beijing100029,China)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data of A share listing companies from 2010 to 2016 shows that:first,internal control is playing the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enterprises’capability for innovation,and there is the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enterprises’investment in innovation;second,the impact of internal control on investment in innovation is influenced by the nature of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degree of marketization and it is easier for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investment in innovation;and third,the degree of marketization has significant impact on enterprises’investment in innovation,and in the regions with higher degree of marketization,internal control will have greater positive impact on enterprises’investment in innovation.So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internal control in promoting enterpris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and establish the sound interactive rel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internal system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to expand the positive impact of internal control on innovative activities and the steady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nternal control;innovation investment;nature of property rights;the degree of marketization
F279.23
:A
:1007-8266(2017)05-0087-09
10.14089/j.cnki.cn11-3664/f.2017.05.011
張曉紅,朱明俠,王皓.內部控制、制度環境與企業創新[J].中國流通經濟,2017(5):87-95.
2017-04-08
張曉紅(1976—),女,江蘇省蘇州市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與市場經濟;朱明俠(1954—),女,陜西省渭南市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世界經濟;王皓(1985—),女,吉林省臨江市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博士生,北京服裝學院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法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