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石
3月的杭州,晴空萬里。遙望西湖,碧波蕩漾。玉皇山下,飽滿的翠綠映入眼簾,微風中還飄來了沁人心脾的桂花香。當你來到杭州上城區的玉皇山南腳下,就會發現在層層疊疊的樹蔭下,一排排錯落有致的別有一番江南園林風味的小院落。白墻黑瓦與青山綠水相互映襯,真是美不勝收。這就是有“中國第一基金小鎮”之稱的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
但是,你可知道,這大片美景在五六年前曾是擠滿了廢棄的舊廠房、倉庫和違法建筑等;誰曾想,經過了杭州市政府近幾年轉型升級的大力改造,如今的玉皇山真正成為了“招財進寶”的福地。2016年6月,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在浙江省特色小鎮考核中獲得優秀,同時被評為示范小鎮,也已成為全國爭相學習借鑒的標志性基金小鎮。
一、小鎮溯源
杭州市上城區,東挽錢塘,南枕吳山,西瀕西湖,屬吳越、南宋文化匯聚之地,薈萃了上千年的歷史精華。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就坐落于杭州上城南宋皇城遺址核心區,處于上風上水、文化積淀深厚的玉皇山南,錢塘水北。小鎮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產業核心區面積1平方公里,辦公面積70萬平方米。如今的基金小鎮也被外界稱為中國版的“格林尼治”小鎮(位于美國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尼治被稱作全球對沖基金之都)。
每天,成百上千名投資人、金融業者,在這里關注、支持著杭州乃至浙江的企業動態、創新走向,并為社會經濟發展源源不斷地供應著“洪荒之力”。
然而在6年前,這里只是一個叫玉皇村的城中村,以前主要是以杭州陶瓷品市場為核心的石材初加工和倉儲業區,轄區內有鐵路機務段,還有大量民居。建筑陳舊,布局散亂,基礎設施殘破。2010年,當地政府找到了舊貌換新的新手段——“三改一拆”,改造舊廠房、舊倉庫、舊民居,拆除違法建筑。
據悉,在舊廠房改造上,保持原有的結構體系不變,按照花園式辦公的理念,改善廠房周邊的庭院環境,盡可能做到“一窗一景”。舊倉庫改造,修改建筑外立面,調整建筑內部功能,使得建筑、庭院、空間等具有中式傳統建筑的特點,用現代設計從內到外演繹詮釋“中式韻味”。在舊民居改造上,對歷史地段進行保護性修繕??紤]到私募(對沖)基金的用房有不一樣的需求,相關部門規劃一定數量的公共配套空間,通過借鑒中關村車庫咖啡等模式,為創業者提供開放式的辦公環境。而大量的違法建筑,都得到了有效的拆除,于是,一個充滿現代化藝術氣息的基金小鎮就此露出了雛形。
二、搭建“店小二”坐堂模式
玉皇山南基金小鎮通過設立創投社區服務中心、基金經理人之家等交流對接平臺,提供資本對接、項目路演、聯合調研、人才培訓等多類型活動形式,在“募”“投”“管”“退”產業鏈全方位構建平臺服務;提供國際化醫療中心、國際化學校、行政服務中心等“店小二”式配套服務;協助對接銀行資金池,打造國內最完善和高效的私募基金產業鏈和生態系統;引進專業金融數據資訊wind和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服務提供商彭博,不出小鎮就能與世界經濟互聯互通,準確把握金融行業發展脈搏,為機構入駐基金小鎮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環境、政策和服務配套。
三、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基金小鎮的金融
初具規模的基金小鎮已經形成了集群效應,對于金融從業者以及金融機構來說是一種正向的良性循環,形成了一個金融產業生態圈。據了解,目前小鎮內私募金融企業已經形成規模,業態分布合理,股權投資類、期貨證券交易類、資產管理類企業已經逐步集聚并產生積極效益。
公開資料顯示,小鎮內外,上城區內,近400家金融類企業散落其間,平均每平方公里有20余家,其中,銀行、保險、期貨、證券四大行業的省市以上區域總部已達27家,有25家各類銀行(包括13家省市分行)機構入駐。
此外,基金小鎮作為杭州金融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2016年7月25日正式揭牌,并對首批上城區杰出金融人才和突出貢獻金融人才進行了表彰。根據測算,小鎮目前已集聚各類金融人才近千人,并初步呈現出國際型高端金融人才匯集(包括以王鐵飛、王昌南為代表的國際知名金融人才近百名,省千人計劃人才王黎、王鋒等一大批在投資領域具有較深研究和發展潛力的后起之秀),商品期貨行業大師級人物云集(以肖國平等為代表多位期貨行業專家型人才等),多領域多行業專家型人才扎堆(包括國內銀行資產管理的標桿性人物張長弓,原阿里巴巴集團聯合創始人、投資總經理謝世煌;國內國定收益研究領域領軍人物,原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負責人徐小慶等)。
根據計劃,到2018年,基金小鎮計劃入駐各類基金管理公司1000家以上,目標2000家,其中具有全球化投資能力的資產管理機構超過100家,資產管理規模達到千億級的領袖基金公司不少于5家,總資產管理規模達到1萬億以上,目標2萬億,其中,投向創業創新實體經濟規模達到3500億元,力爭新培育上市企業180家。
作者系本刊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