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長安 朱軍 張飛鵬
摘要:該文介紹了安康市農資市場發展現狀,分析其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優化農資市場秩序的對策。主要包括:建立異地檢查執法機制、制定地方法律法規,加大農資市場監督力度等。
關鍵詞:農資市場;現狀;問題;對策;安康市
為全面掌握安康市農資市場情況,加強農資市場管理,安康市農業綜合執法支隊于2015年9月抽調各縣區有辦案經驗的執法骨干組成4個檢查組,通過交叉分組,對全市農資市場進行了全面檢查。這次檢查對我市農資市場的現狀進行了濃縮反映,發現了存在的問題,我們結合實際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1.基本情況
此次檢查共檢查了10個縣區25個鄉鎮的112個農資經營門店,共查處各類問題82個,簡易程序處罰18件,一般程序2件,現場發整改意見22份,查獲各類假劣農資818kg,其中種子112kg,農藥52kg,肥料266kg,獸藥飼料388kg。通過檢查各縣區農資市場呈現以下特點:
1.1農資質量整體較好。監管力度不斷加強 在各縣區的堅強領導下,縣區執法大隊持續開展農資打假活動,聯合各部門加強市場監管。特別是漢濱、旬陽、白河、平利、嵐皋、鎮坪、石泉等縣區加大了日常檢查力度,監管力度。
1.2農資經營網絡日趨完善。群眾購買方便 近年來,全市農業生產資料現代經營服務網絡得到較快發展。目前,全市共有農資經營門店2 357個,75%以上的鎮村村有農資店或加盟的農資連鎖經營店。平利等縣開展的標準化農資經營門店創建走在了全市前列,全市的標準化農資經營門店創建活動現場會在該縣召開。
1.3經營主體較多。標準化經營門店優勢突出 隨著農資市場的發展,原有的經營格局逐步被打破,初步形成了農資企業、生產廠家、農業“三站”、個體經商戶等多渠道經營格局。旬陽、白河、平利等縣積極規范經營檔案,記錄齊全,各類農資物品都能科學分類擺放,各種經營管理制度上墻,大大減少了違法違規經營行為。
2.存在問題
2.1市場準入把關不嚴 一是準入門檻不一。種子、肥料、飼料經營基本放開,無前置條件。而農藥經營多頭監管、獸藥GSP認證任意降低標準,導致不少無證經營和一些超范圍經營的現象屢禁不止。二是人員素質低下。農資經營者的素質參差不齊,大部分文化程度比較低,重經營輕指導,重利潤輕服務的思想較為普遍。不少經營人員,對農資的種類、功效、特性等認知甚少,更談不上科學地指導。有的經營管理混亂,藥、肥、種混雜堆放,甚至和食品、日雜品擺放在一起,極易造成污染和中毒事件。
2.2經營渠道不規范。市場管理仍較薄弱 一是供貨渠道混亂。有直接從廠家進貨的,有從二級批發商進貨的;也有的是無照經營者直接送貨上門的不辦理任何手續,無任何質量保證承諾,出了問題無從追究。二是經營品種雜亂。種子品種多亂雜、農藥獸藥商品名和通用名不規范,有的經銷商竟然自己任意定名,農民在選購時眼花繚亂,無所適從。三是虛假宣傳多。一些農資經營者,為了促銷自己的商品,夸大經營商品的使用效果和范圍,沒有經過試驗、示范的農藥、種子在市場銷售。四是農資質量堪憂。標簽標注不規范,無檢測報告或不按國家標準標注,導致假冒農資沖擊市場。五是生產經營企業之間無序競爭、不良競爭,人為造成市場混亂,市場管理難度增大。
2.3技術指導職能弱化 由于多種原因,經營人員文化素質較低、農技知識缺乏,不符合新形勢下農資經營的要求。
2.4執法機制不完善 一是面對面廣量大、不同類型的農資經營戶,現有的執法力量顯得捉襟見肘、力不從心,執法人員不足,執法力度不夠,執法硬件跟不上。二是農資專項沒有保障,抽樣送檢費用高,導致執法成本增加。三是相關執法部門整體聯動的機制尚未完全建立,有多頭執法、職能交叉的現象,綜合執法合力不強。
2.5農資監管水平差異較大。參差不齊 各縣區均不同程度存在著進銷臺賬記錄不全、擺放雜亂、散裝蔬菜種子銷售、農藥登記證過期、虛假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非高毒店經營農藥等現象。如漢濱區陵園路個別農資企業有批發散裝蔬菜種子和向非定點店批發農藥;嵐皋、漢陰等縣高毒農藥經營不規范,有非定點經營單位經營高毒農藥現象存在;旬陽等縣存在農藥登記證號過期的產品;還有個別縣區存在過期農資產品經營;漢陰、石泉、嵐皋等縣對取得《獸藥經營許可證》企業放松管理,降低GsP標準、經營不規范,嵐皋縣還存在無證經營獸藥問題;個別縣區還存在“釘子戶”問題,其經營門店問題眾多,執法部門多次要求整改未果。
3.優化農資市場對策
3.1建立完善異地檢查執法機制 各縣區要盡快梳理這次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認真排查案源,抽調專人落實涉嫌違法的線索、完善證據鏈,限期結案,及時上報結果。做到不辦人情案、不漏1個案。各縣區應將進一步完善交叉檢查和異地執法的長效機制。
3.2制定地方法律法規 依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種子法》、《農藥》管理條例等配套法律法規,盡快出臺地方性相應法律法規,使農資經營管理有章可循,便于基層執法人員操作。各縣區農資管理要有專門人員、專項金費,切實解決工作中的問題。
3.3加大農資市場監管力度 進一步完善執法機制,以執法促規范。要堅持經常性執法檢查和專項治理相結合,打擊取締違法經營活動;要建立農資來源追溯、責任追究制度。推進標準化農資經營門店建設。建立農資現代流通服務體系。
3.4科學布設網點 各縣要根據實際,制定農藥、肥料等農資經營網點指導性規劃。根據現有鄉鎮村大小,合理布點,實行總量控制。
3.5促進規范經營 通過連鎖經營,掛靠龍頭農資經營企業等模式,做到統一標識、配送、管理、價格指導、技術指導、服務承諾等“六個統一”,實現規范經營合理競爭。
3.6提高農資從業人員素質 通過“送科技下鄉”、“放心農資下鄉”、“職業農民培訓”等途徑,定期對農資經營人員進行崗前和繼續教育培訓。教會經營人員科學用藥、施肥、用種,并掌握基本的農業技術措施。教育經營者誠信服務,守法經營。培訓考試合格,核發農資經營人員培訓證明,作為合法經營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