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彩紅
摘 要 網絡農業新聞需要涵蓋的內容比較廣泛,既需要農作物相關的信息,又需要農業耕作和播種信息,還需要農產品市場信息等,各種相關信息都是社會公眾關注的重點。文章從網絡農業新聞信息采集的主要內容,現階段我國網絡農業新聞信息采集與發布的弊端展開分析,同時找出相對應的優化方案和措施,以及提高我國網絡農業新聞信息化的水平和傳播效率。
關鍵詞 網絡;農業新聞信息;采集發布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6-0160-02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飛速發展,作為農業大國,我國的農業發展仍然離不開農業新聞信息,既包括相關農業信息的收集,發布和傳遞,現如今信息傳播的媒體多種多樣,例如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其中,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計算機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在現代化的社會中,網絡新聞傳播成為新聞媒體的主要傳播媒體之一,網絡新聞涵蓋著廣泛的農業新聞信息,既可以包括農副產品的市場經濟信息,還可以包括生產技術科學研究成果和農業相關氣象服務信息,這些對于發展農業都是非常重要和必須的信息,因此對于農業的發展,網絡新聞信息的采集尤為重要,信息采集后還應有一個長期有效的系統性的發布方式和方法,這樣才能將重要信息傳遞給上層領導和基層農民。
1 網絡農業新聞信息采集的主要內容
1)農副產品的市場經濟信息。網絡農業新聞信息要包含農副產品的市場經濟信息,體現出農副產品的經濟動態,品種優劣,以指導農民在下一季節的種植方向。同時應注意農業不僅僅指狹義的農業,還包括林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等多個領域,因此市場經濟信息不能只局限在狹義的農業范圍,既要包含林木、牲畜、及水產品等多個品種的經濟信息。
2)生產技術科學研究成果。網絡農業新聞應具備新聞的特性,即及時性和真實性,因此一些高科技研究成果應及時發布傳播出去,讓農業科技人員學習先進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同時還應注意新聞信息的及時性,新成果要第一時間發布和分享,鼓勵技術人員與時俱進,改善傳統落后的技術方法,選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成果。
3)農業氣象服務信息。目前全球氣候多變,我國的氣候也隨之發生不斷變化,經常出現一些特別惡劣的氣候現象,嚴重影響了農業的發展,進而影響了經濟水平的提高,嚴重阻礙了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可見氣象服務在農業現代化中的作用影響深遠,主要體現在:1)氣象災害嚴重降低了農業生產量,由于農作物遇到氣象災害時,破壞力非常大,將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產量。而農業生產嚴重受氣候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在農作物種植前,種植中和收貨后都需要氣象服務,以保證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農業的發展離不開氣象信息的準確預測。氣象信息的預測是農業現代化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信息,尤其是對氣象災害的檢測、預報、以及警示,尤其在氣象多變的地區,對農業防災減災至關重要。因此網絡農業新聞信息必須包含氣象服務信息。
2 現階段我國網絡農業新聞信息采集與發布的弊端
1)信息內容缺乏實用性?,F階段網絡農業新聞信息普遍缺乏實用性,可利用價值特別低,缺少指導性,據相關統計表明,每100條農業新聞信息中有60條信息內容無實用價值,比例高達60%。農業新聞信息必須具有引導農民前期選種,中期培育和后期市場經濟狀況的內容,而一些空而大的理論缺乏實際使用意義,使得基層民眾難以理解,更難以學習和利用。并且各個網站內容千篇一律,缺乏自己的特點,不能根據本地需求提供相應信息。
2)信息采集和發布方式缺少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各行各業都需要創新。隨著社會的進步互聯網絡的發展,網絡信息越來越多地充斥著網絡熒屏,因此網絡農業新聞信息作為農業服務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其采集和發布方式缺少創新意識,各網站采集內容高度重復,發布方式如出一轍,使得民眾在瀏覽信息的時候,很難提起閱讀和學習的興趣,缺乏新聞信息應該具備的可閱讀性。而且信息本身價值相對較低,沒有可利用性,因此大部分網絡農業信息缺乏創新,不具備趣味性和可閱讀性。
3 優化網絡農業新聞信息的采集與發布方式
1)優化信息內容和板塊結構。社會在不斷進步,民眾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一些低價值的服務信息已經不能滿足廣大民眾的需求,因此需要優化信息內容,從而提高網絡農業新聞信息的質量。例如擴寬信息范圍,加強信息的實用性,搭配案例講解,根據地域及氣候現象做出相對應的符合本地區的特色信息,增強其利用價值,此外還應注重導向性,幫助農民做出下季度更重要的方案和建議。在新聞編輯工作中,網絡新聞工作人員需要對農業新聞信息進行一定的整合與編排,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為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民大眾閱讀新聞信息提供一定的便利。同時調整板塊結構,根據思維方式排列和選擇高價值信息板塊,摒棄缺乏實效性和低價值信息,給信息需求者提供更多便利,節約更多時間。在新聞編輯過程中,注重信息的實用性的同時,還要注意趣味性和可閱讀性,不能讓讀者失去閱讀的興趣,因此新聞編輯者需要高強度的工作能力和高效的工作方法,從而為新聞信息的有效發布做基礎。
2)鼓勵創新模式。單位和部門應大力宣傳和鼓勵創新意識,提高網絡農業新聞信息工作者創新能力。例如在收集新聞信息時,要結合多渠道,多路徑,同時要知道網絡信息資源豐富,內容廣泛。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站數量為454萬個,半年增長7.4%,詳細數據如表1。
同時根據政府當時的宏觀政策,收集高價值高利用率新聞內容,據統計數據,政府網站中,提供新聞信息服務的占59.4%,在所有信息服務中列第4位。然后在編輯過程中,增強文字語言能力,結合各個信息板塊比如穿插氣候現象,穿插市場經濟狀態進行綜合角度編輯和處理,又比如發布信息時,可以結合漫畫、小故事、問答等多種形式,提高信息的可閱讀性,增加讀者的趣味性。同時還要采用高新技術如定位技術、感應技術等多種高科技技術發布和傳播到讀者面前,以幫助農業技術人員實現前期生產,后期交易的順利進行。各種有效的模式都需要多種方法的互相結合和互相補充,網絡農業新聞信息的采集和發布也不例外,因此要鼓勵新聞收集和發布工作者要多學習,學習先進的新聞技術手段和新聞媒體技術,加上熟練的網絡技術,多方位、深層次、多方法結合,以達到有效的新聞信息收集和發布,從而為我國的農業發展做出貢獻,同時也可以帶動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3)體現新聞特色。新聞信息要體現新聞該具備的特色,即要求信息真實,主題明確,語言生動,使讀者讀后要印象深刻,并且要考慮實用性,密切結合實際需要,不浮夸,并結合時代的特色,現階段高科技迅速發展,網絡農業新聞信息也要求緊跟時代的步伐,例如現階段新媒體快速發展,可以在新聞的傳播形式上,結合現代化的媒體傳播形式。同時還要密切關注時效性,關注當下農業熱門新聞話題,但是要避免重復,因為現階段網絡發達,各種信息傳播速度非常快,每條新聞都有各種渠道再傳播,所以網絡新聞編輯者要避免高度重復,提取出需要關注的信息,找出不同的側重點,或者可以搜取更深入的信息或者線索,求同存異,強調出重要的農業信息,以吸引農民的眼球。同時農業氣象信息對于農業的發展也有較大影響,農業新聞可以涵蓋農業氣象信息,不能只是簡單的預報天氣氣象,還要提出相關農業安排建議,比如什么節氣可以播種,什么時節需要施肥,還可以預測下季度適合什么作物等等,可以根據氣象數據做出一些農業活動安排的建設性意見。
4 結論
隨著4G和5G快速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對生活和工作的影響越來越大,對各行各業的信息傳播也越來越重要。因此網絡農業新聞信息對農業的發展也帶來不可小覷的影響力。本文旨在強調網絡新聞信息應該主要包含農副產品的市場信息,生產技術科學研究成果,和農業相關氣象服務信息等內容,敘述了網絡農業新聞信息采集與發布的弊端,并且提出要優化信息內容和板塊結構,鼓勵創新模式提高網絡新聞工作者的創新能力,并結合相關聯的品種特色,多渠道、多形式靈活的采集農業新聞信息并進行發布,還提出相對應的優化網絡農業新聞信息的方案,希望可以對我國網絡農業新聞信息的采集和發布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以有效滿足我國農業生產者對信息的掌握和了解的需求,從而提高我國農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同時帶動我國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段青玲,魏芳芳,張磊,等.基于Web數據的農業網絡信息自動采集與分類系統[J].農業工程學報,2016,32(12):172-178.
[2]薛聰明.關于中國農業新聞傳播有效途徑探討[J].新聞知識,2014(8):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