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其

摘要:概述了龍巖市永定區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的主要措施,分析了該體系的建設成效。結果表明,在生態效益方面,通過5a的封禁,增加了有林地面積,提高了項目區林地水源涵養和保持水土功能,減少林地表徑流量和土壤侵蝕,將增強森林生態效能;在經濟和社會效益方面,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調整了周邊地區的農村產業結構,增加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機會,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促進社會環境和經濟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防護林體系;封山育林;成效
2011年,《福建省長江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三期工程規劃》主攻方向之一:開展閩江、汀江源頭的水源涵養林保護和培育,應用新技術、新成果,采取天然與人工、鄉土樹種與珍貴樹種、喬與灌相結合的方法,恢復與重構區域森林植被和生態環境。重點以源頭、流域沿岸和大型水庫為主,恢復和改造其自然地形第一重山脊的疏林地、低效生態公益林。采取低質低效林改造、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等綜合措施,構建一個穩定、高效的異齡林、復層林森林生態系統,提高森林植被水土保持、水源涵養功能。全省建設任務70 531hm2,其中人工造林32 070hm2,封山育林25 655hm2,低效林改造12 806hm2。汀江是閩西主要河流,發源于武夷山脈西麓,是我省大河流中唯一從外省人海的河流,自北向西流經長汀、上杭、永定等縣,于永定峰市棉花灘流人廣東省大埔縣,由于流域內植被覆蓋較差,地表多由抗蝕力較差的松軟巖層組成,加上人為的破壞,所以水土流失嚴重,河水含沙量居我省河流第二位。
龍巖市永定區轄10個鎮,14個鄉,279個行政村(居委會),全區土地總面積2 223km2。林業用地面積1 763.3km2,有林地面積1 615.3km2,森林覆蓋率72.5%,綠化程度92.1%。是福建省八大僑鄉和重點對臺縣之一,同時又是福建省重點礦區。流域面積100km2以上的河有汀江、永定河、金豐溪、黃潭河等。
1.項目概況
龍巖市永定區防護林工程建設項目封山育林共涉及林業總公司4個國有林場的100個小班,山場座落在我縣重點生態區域內的雙永高速、龍梅鐵路、永定土樓、龍湖、國家級王壽山森林公園周邊,封山育林面積801.2hm2,封育區分別位于豐田林場坎市工區清溪山場196.1hm2、金鳳林場湖雷工區象基山場201.1hm2、仙峰林場洪山工區王壽山山場200.7hm2、金林林場湖坑工區西片區山場203.3hm2,交通要道豎立4塊宣傳牌,封育期從2011年至2015年,進行全封封育方式。
5年來,龍巖市永定區共完成封山育林面積801.2hm2;林中、林緣空地造林面積19hm2;疏林地補植面積27hm2;撫育面積46hm2。
2.封山育林措施
2.1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龍巖市永定區林業總公司領導檢查監督,責任單位(各國有林場)主要領導嚴格管理、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落實責任制,簽訂管護責任狀,按照每133.3-200.0hm2封山育林面積設一名專職護林員和社隊護林員的護林隊伍,4個封育區共設8個護林員。護林員由林場統一管理,統一簽訂護林防火責任狀,明確護林員的職責、權利和義務,積極有效地調動責任護林員的工作積極性,增強工作責任感,能夠及時早發現、早報告、早調查、早處理,防止林木、林地被破壞現象。
2.2加強設施建設 一是設立宣傳牌。在封育區周界明顯處,如主要山口、溝口、主要交通路口等應樹立堅固的宣傳牌,標明工程名稱、在封區四至范圍、面積、年限、方式、措施、責任人等內容。4個封育區共設立4塊固定宣傳牌。二是設置圍欄、界樁。在牲畜活動頻繁地區,設置機械圍欄、圍壕(溝),或栽植喬、灌木設置生物圍欄,進行圍封。在封育區無明顯邊界或無區分標志物地點,設置界樁以示線。
2.3強化宣傳工作 責任區護林員要加強學習森林資源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林業總公司基本管理制度知識,不斷深入村莊群眾做好森林資源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宣傳工作,大力宣傳封山育林的重要意義、法規政策,提高周邊廣大干群的思想認識,調動其積極性,為封山育林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利用農忙和入戶宣傳的時機,加大護林防火知識的宣傳。組織宣傳車巡回各鄉鎮村,發放宣傳資料,醒目位置刷寫標語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使封山育林的護林、防火工作逐漸深入人心,做到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2.4加強巡山護林管理。加大巡山力度 一是加強督促責任區護林員按規定巡山次數及時安排好巡山護林,巡山到位,做好巡山記錄,還要不定時對各責任區護林員的巡山護林情況進行跟蹤、檢查,不得虛報、瞞報。二是在巡山護林工作中,一經發現毀林行為應及時制止,向場領導報告,對違法當事人下發《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并進一步向社隊護林員或就近村莊村民了解違法嫌疑人情況以便能更準確向林業行政執法單位提供破案線索。對于重大的林木盜伐、林地侵占、毀林種果等林業案件,通過法律途徑依法向法院申請訴訟賠償經濟損失并拆除恢復植被。三是在管護困難的封育區可在山口、溝口及交通要塞設哨卡,加強封育區管護。四是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封育區從事放牧、砍柴、割草(灌)、采土、采石、采脂、獵捕野生動物等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
2.5加強災害防護 在封育年限內,按照“預防為主、因害設防、綜合治理”原則,實施火、病、蟲、鼠等災害的防治措施,避免環境污染、破壞生物多樣性,做好相應的預測、預防工作。
2.6建立森林資源管護監控平臺 該平臺通過林班管理、護林員定位管理等手段實現森林管護的野外監控和管理,用于林業災害防控、應急管理、資源和人員的指揮等野外現場監控和管護信息化應用;并且該平臺涵蓋防火、林政、資源和森防等各專業,為協調組織基層林業管理工作提供信息化手段。林業相關部門通過平臺可實現互聯互通、信息資源共享等,遠程監管護林員、高效處理涉林案件和各部門高效協同工作。
2.7加大對封山育林的投入 各林場將封山育林經費作為專項經費納入年度經費預算,保障封山育林經費;營林投入經費優先用于封育區內補植、改造和撫育。重點解決好封育區護林員的待遇問題,確保一線護林員隊伍穩定。
3.成效與分析
3.1封山育林成效 通過5a的封禁,林分平均樹高增加了2m,平均胸徑增加了2.9cm,林分郁閉度提高了0.23,提高了項目區林地水源涵養和保持水土功能,減少林地表徑流量和土壤侵蝕,將增強森林生態效能(表1)。
3.2林緣種植、疏林地補植成效 通過補植、改造、撫育,促進森林生態功能的提高(表2、表3)。
4.總結與討論
4.1通過落實封山育林措施。重點建設好封育區空地和疏林地進行補植、改造及撫育 5年來共完成林中林緣空地造林面積19hm2、疏林地補植面積27hm2,撫育面積46hm2。通過補植、改造、撫育,促進了森林生態功能的提高,落實責任區、責任人,加強巡山管護和護林防火。
4.2封山育林技術措施多樣化 對不同的地塊,因地制宜,宜封則封,宜補則補,實行管、封、造、育結合的方針,從而,推動和促進了封山育林工作的良性發展。
4.3經濟效益 通過項目的實施,需要聘請當地群眾參與管護,可解決當地的就業問題,不僅促進了項目區農民的就業,也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項目實施還可以造就許多優美的森林景觀,促進了生態旅游業蓬勃發展,間接地增加旅游收入,提高了社會經濟效益。
4.4生態效益分析與評價 通過5a的封禁,增加了有林地面積,提高了項目區林地水源涵養和保持水土功能,減少林地表徑流量和土壤侵蝕,將增強森林生態效能。通過重點生態區域內的雙永高速、鐵路、土樓、龍湖、國家級王壽山公園周邊封山育林項目建設,改善樹種結構,提高林分質量,使得自然生境逐漸恢復,森林蓄水固土功能得到提高,增強森林的防護效能,對項目區的生態環境改善發揮重要作用,有利于維護生物多樣性,保持生態環境多樣化,保護自然生態平衡發揮重要作用。
4.5社會效益分析與評價 項目建成后,一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二是帶動了旅游產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調整了周邊地區的農村產業結構,增加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機會,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促進社會環境和經濟的良性發展。三是通過加大森林保護力度,通過宣傳和發展生態文化,大力弘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核心價值觀,將在全區人民中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形成尊重自然、熱愛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