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夢竹+丁山

摘要:指出了隨著人們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和人類認識的逐步提高,如何處理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的相互協調關系,如何使各種環境景觀設計更有利于當代人的身心健康等有關人與環境之間的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結合真實場地,對城市口袋公園的發展進行了探究,提出了口袋公園在設計過程中所需要考慮的因素及設計原則。
關鍵詞:口袋公園;袖珍公園;城市;生態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7-0106-02
1 口袋公園的概念與發展
口袋公園的出現可追溯到20世紀50、60年代的西方國家[1]。尤其在美國大城市中建造了密集的摩天大樓,對城市原有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城市中心區綠地面積逐漸減少,生態系統失去平衡,市民的室外活動空間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人們開始希望生活在適合他們行為和心理的城市環境中。于是大量頗受市民喜愛的小型公園在各個社區內悄然出現,人與環境的矛盾關系也逐步得到了緩解,口袋公園的概念也應運而生。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不斷推進,環境問題日益受到重視,為改善城市中心城區和老城區的生活環境建設的過程中,城市綠地系統的建設迅速發展起來[2],公園的類型也趨向多樣化。但我國各大城市在進行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時,一味地追求公園規模和容納量,而對這種小型的公園卻很少重視,這一趨勢不符合人們日漸增強的對室外怡人小空間的需求。在用地緊張的中心城區和老城區,合理又有效地建造尺度宜人的小公園,并且使這些占地規模較小的綠色空間,均衡而有效地分布于城市的建筑實體之間,將直接影響到城市綠地系統的整體可持續發展。
2 南京林業大學東門口袋公園案例介紹
2.1 場地現狀
口袋公園方案設計地點位于南京林業大學東門附近(圖1),占地面積僅約350 m2。南京林業大學東門的空間形態具有很強的開放性,附近不僅有學生公寓,居住區,教學研究中心,未來還講由較單純的居住功能區,升級成為較復雜的多種功能交匯地帶,包含教學商業等。
目前場地內有一小池塘,且植物配置層次多樣,環境宜人,生態良好。場地中確實有供人休閑短暫停留的空間,但是由于年久失修導致設施破舊,已經不能滿足周圍市民的更多需求。在我國目前很多這種混雜性居住用地,因為這一類居住用地大多為安置小區開發商為節省資金拒絕為居民提供這樣的休閑場地,普遍存在居民缺少休閑小游園或者小公園的現象,也導致周圍居民的業余生活的場地缺失。
2.2 設計定位:互動性強的生態親水空間
筆者計劃對這塊場地進行改造升級,升級目標是如下。
(1)修繕、更新現有場地內的建筑、道路、休閑等服務設施。
(2)增加親子娛樂設施,形成寓教于樂的環境,孩童玩耍和老人休閑在這個環境里共存是該口袋公園設計的一大目標。
(3)利用原有場地的自然水體,結合多種人工水景形式,增強小池塘的親水性,填補周圍親水空間缺少的空白,以增強場地的趣味性。筆者將水體設計分為動態水體和靜態水體。動態水體主要分為有小型瀑布和涌泉等,增添空間的聽覺體驗和活潑氣氛。靜態水體以不同深淺的水池形成平靜的水面,增添空間的寧靜氣氛[3]。
(4)在不破壞和積極利用原有植被的基礎上,增加草本層植物的配置,增強植物景觀的觀賞性。富有生命的植物應是構成設計的主體。場地里原有的干直偉岸的銀杏、體態裊娜的柳樹、蒼勁古樸的松樹等,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這些植物生動活潑的空間形象,可以打破園內排列整齊、線條呆板的構圖。植物的選擇,一是選擇適宜本地生長、價值較高的樹種;二是要喬、灌、草搭配合理,具有層次感;三是要充分利用植物的色彩、姿態創造景觀,做到四季有景可賞[4]。
2.3 關于該口袋公園設計的幾點解讀
2.3.1 因地制宜的設計
將該場地設計定位為生態交往的親水空間,是根據場地現狀和周圍環境綜合考慮的結果。周圍環境居民較多,學生的活動基本遠離這一區域,即使經過也不在此久留,與其將其改成適合學生使用的學習空間,不如將其迎合周圍居民的需要。所以,筆者最終決定將小池塘改造成利于居民交往互動娛樂的空間。
2.3.2 可開可合的空間
小池塘原來自有對其可取之處的設計,原有的空間有廊架有樹池有座椅,是比較完整的休閑空間設計,對居民或游人來說,能保持小游園半私密性狀態。由亭、廊、花架及桌凳形成了具有一定私密性的空間。通過地形改造構成下沉式場地,形成了親切宜人的活動空間。
2.3.3 和諧生態的駁岸
筆者從場地的現有條件出發,保留原有的硬質駁岸鋪裝。目前小池塘的生態環境良好,主要因為池中生長了很多水生植物,而水生植物不僅可以凈化水,而且可以為水中的動物提供食物和生存空間,如果大興土木拆除硬質鋪裝,很可能影響這一類水生植物的生長,所以筆者依據現狀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小池塘的原有特征。
2.3.4 親水性與親子互動的結合
筆者在考慮的時候,設想親水性能與親子互動相結合。滴水噴泉這一形式相比較大型的廣場噴泉,這種小水景更適宜于小空間,且更能得到孩子們的青睞。
3 口袋公園的思考與總結
基于本次的設計實踐,總結歸納了幾點口袋公園設計所需要遵循的原則如下。
3.1 突出特色與周邊環境相融治的原則
口袋公園的功能單一,在設計時力求使公園與當地的文脈和周圍的環境特性相結合,應當充分體現每個口袋公園自己的特點和風格,利用口袋公園,形成不同的城市街景和景觀節點。
3.2 面向大眾、貼近生活的原則
口袋公園對于廣大市民來說,應該是一個完全自由開放的空間,因此在設計這一空間時,需要充分滿足市民對公園的使用需要。在設計前,因對周圍的環境和人群進行大量的調研和意見收集,并根據周邊的環境和使用人群來規劃公園的活動內容和空間類型。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力圖設計的每個口袋公園對應不同的使用人群。
3.3 小巧精致的原則
口袋公園的面積較小,但在設計時應力求做到堅持適度精巧的原則,合理設計布局出一系列精致宜人的微型空間。
3.4 以人為本的原則
以人為本是景觀設計中一項關鍵的設計原則,口袋公園的小尺度決定了這一原則顯得更為突出??诖珗@的出現,其實等于是在市民對原有環境不滿足的情況下,一種新的補充和提高。這種公園形式主要的服務對象是人,因此設計師必須以“人的行為”為出發點,締造一個滿足人,取悅人的空間。
4 結語
口袋公園的興起,是對小空間合理利用的新發展,口袋公園的普及是必然的??诖珗@未來作為市民日常休憩的重要場所,也成為城市街道景觀的名片,其規劃設計不能只拘泥于形式,更要兼顧滿足周圍受眾的功能需求。了解口袋公園的周圍人群和他們的行為習慣以及心理需求,使口袋公園能夠貼近自然,貼近人們的生活。未來的口袋公園必將如星星之火,遍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它將以最少的資源去踐行景觀為人服務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 謙.寓動于山,健體于林——談徐州市鳳凰山、泰山山景公園規劃[J]. 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11(4):23~28.
[2]袁 野.袖珍公園的發展與規劃設計對策的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06.
[3]陳 革.淺談居住區綠地規劃設計[J].工程建設與檔案,2001(2):24.
[4]楊 丹.口袋公園案例研究與啟示[J].綠色科技,2012(4):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