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長斌
摘要 玉米新品種展示試驗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及《主要農作物玉米品種審定辦法》的有關規定,制定的專業性較強的技術試驗,是篩選適宜鄆城地區種植的玉米新品種的過渡環節及大面積推廣的先決條件,避免盲目引種推廣。從試驗目的及品種、試驗設計、管理措施、調查記載和總結等方面闡述了鄆城縣玉米品種展示試驗的注意事項,以期為玉米品種篩選提供參考。
關鍵詞 玉米;新品種;展示試驗;注意事項;山東鄆城
中圖分類號 S513.0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6-0068-01
玉米新品種展示試驗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及《主要農作物玉米品種審定辦法》的有關規定,制定的專業性較強的技術試驗,為篩選適宜鄆城地區種植的玉米品種,對新育成或引進玉米新品種的品質及生物和非生物環境條件的適應或抗御能力,進行綜合鑒定的試驗,是新品種在鄆城地區大面積推廣的前提[1-2]。在試驗中,各項數據的準確與否是關系到能否正確評價各展示品種的優劣。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除受自然因素影響外,還受到品種的純度、試驗地的選擇、播種方式、播種質量、觀察記載和展示試驗結果總結等人為因素的影響[3-4],應當把握各個環節,做到數據準確無誤,最終篩選出適宜鄆城地區種植的品種,以促進我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5-6]。
1 試驗目的及品種
進一步鑒定在大田生產條件下參試品種(系)的適應性、豐產性、抗逆性,為新審定品種在鄆城地區大面積推廣和生產利用提供科學依據。展示品種20個,分別為金來98、士海916、連勝208、連勝216、夢玉908、齊單128、金海13、齊玉901、德發5號、登海3737、金來8號、菏玉157、菏玉127、聊玉23、農星207、先玉047、德利農318、宇玉30、登海605、鄭單958。為公正評價品種,對參試品種采取實名展示,統一以鄭單958作對照(CK),每個品種留苗密度根據各品種說明種植。
2 試驗設計
2.1 試驗地選擇
試驗地要選用地力均勻、排灌方便、地勢平坦、有代表性、前茬一致、土壤肥力中上等的地塊。選用土地時,至少要保證同一小組的試驗用地為同一方地力均勻的土地。試驗地要相對固定,且四周不要有樹木、高大建筑物等[7-8]。
2.2 試驗方法及播種時間和要求
采用隨機排列法,不設重復,間比法排列,每個品種應為12行,每隔4個品種加1個對照區域,面積300 m2,全區收獲計產,邊緣設不少于4行的保護區。參試品種按照供種單位提供的發芽率和最佳種植密度種植。對照品種鄭單958,6月10—20日夏直播,不要過早或過晚。從播種第2天開始計算生育期。
2.3 試驗要求
試點要增加投入,加強管理,做到及時灌溉、及時排澇、及時施肥除草,保證試驗的管理水平。各項試驗管理措施要及時一致,至少同一重復的操作要在同一天內完成,試驗管理應高于當地生產水平。
2.4 繪制田間種植示意圖
根據展示方案的具體要求,繪制出適宜的田間種植示意圖。
2.5 調查項目
播種期、出苗期、拔節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成熟期、植株高度、莖粗、穗位、空稈率、雙穗率、籽粒產量、穗長、穗粗、禿頂長度、穗行數、行粒數、出籽率、倒伏率、倒折率、株型、粒色、粒型。
3 管理措施
3.1 苗期管理
在精準播種的基礎上,達到苗全、苗齊、苗勻、苗壯。適時定苗,以利于培養壯苗。一般4~5葉時定苗,注意留苗要均勻,去病留健,去小留大,去弱留強;若遇缺株,兩側可留雙苗。玉米苗期主要有葉蟬、紅蜘蛛、蚜蟲及地下害蟲等,應及早防治。
3.2 穗期管理
穗期是追肥灌水的關鍵時期,應控稈、促穗,為穗大粒多奠定基礎。此期處在玉米需水肥的臨界期,要重施氮肥。結合開溝,重施氮肥總量的40%左右,追肥深度8~10 cm。開溝追肥結束后,應根據天氣、土壤墑情和玉米長相及時灌水。第1次水要灌足灌勻,間隔12~15 d及時灌第2次水。
3.3 后期管理
玉米抽穗開花時,根、莖、葉生長基本結束,植株進入以開花授粉、受精結實和籽粒生長形成為主的生殖生長階段。玉米開花至成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總需水量的50%~55%,特別是抽穗開花期土壤水分以保持田間持水量的75%~80%為宜。此階段玉米生理活動旺盛,干物質積累最多、最快,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養分。因此,灌水既要滿足生長需要,又要謹防過量。后期不能停水過早,只要植株青綠,就要保持田間濕潤。根據玉米生長情況,如后期脫肥,可人工補施速效氮肥75~150 kg/hm2。
4 調查記載和總結
調查記載要求嚴格按照調查標準進行,做到及時、準確、不空項。記載表填寫空間不夠時,可加附頁。數據錄入時統一采用Excel格式,要準確、可靠、完整。試驗結束后要及時完成試驗數據整理、匯總與試驗總結報。
5 參考文獻
[1] 劉正偉.云南省牟定縣主要栽培玉米品種展示試驗初報[J].安徽農業科學,2016(28):42-44.
[2] 劉小敏.2015年南陽市玉米新品種展示試驗總結[J].現代農村科技,2016(17):48-49.
[3] 趙海成,李景巖,張長勇.玉米品種展示試驗總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19):262.
[4] 熊林,張明剛.貴州省綏陽縣雜交玉米品種展示試驗初報[J].中國農業信息,2016(12):109-111.
[5] 索艷青,曹雪梅,田彩娟,等.衡水市六個夏播玉米品種展示試驗研究[J].農業科技通訊,2012(11):26-29.
[6] 王繼濤,吳健雄,趙瑋,等.鮮食甜玉米品種展示試驗[J].寧夏農林科技,2011(5):12-13.
[7] 范中友,張玲,沈德快,等.2008年鳳陽縣玉米品種展示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09(10):123-124.
[8] 高廣金,聶練兵,董新國.青貯玉米新品種展示試驗初報[J].湖北農業科學,2006(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