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兵+熊文化+程傳宏+陳潔輝+莊華麗+張娜+楊先忠

摘要:在介紹保康縣退耕還林工程取得成績的基礎上,分析了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存在的問題,從完善補助政策、提高補助標準、加強政策引導等方面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退耕還林;問題;對策;保康縣
中圖分類號:S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7-0229-02
1 引言
保康位于鄂西北,是襄陽市唯一的全山區縣,荊山主脈橫亙東西,荊山以北南河水系注入漢江,荊山以南沮水水系注入長江,總面積3225 km2,轄11個鄉鎮、257個村、19個社區,總人口28.2萬人,被列入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也是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重點縣。2001年,保康縣在原襄樊市率先啟動退耕還林工程,2014年又啟動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截至2015年10月,兩輪累計完成退耕還林15790.21 hm2。
2 退耕還林工程實施情況
2.1 第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實施情況
2001年,保康縣啟動退耕還林工程,當年坡耕地造林2萬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萬hm2。截至2010年底,全縣10年共完成退耕還林14833.33 m2,其中坡耕地造林6200 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8633.33 hm2。截至2011年12月,中央財政投入全縣退耕還林工程補助資金26310萬元,其中錢糧補助20075萬元,種苗費補助1375萬元,鞏固退耕還林項目成果投資4860萬元[1]。第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各林種面積如表1。
2.2 新一輪退耕還林實施情況
2014年、2015年,省林業廳分別下達保康縣新一輪退耕還林計劃600 hm2、660 hm2,對25°以上非基本農田實施退耕還林。經編制方案、組織實施,檢查驗收合格面積分別為583.55 hm2、373.33 hm2。截至2016年10月,省財政廳已下撥保康縣2014年度退耕還林種苗費、現金補助990萬元,已按驗收合格面積兌付948.572萬元。
通過實施以退耕還林為主的林業重點工程,保康縣森林面積由1999年的162989 hm2增加到216922 hm2,森林覆蓋率由59.63%增加到72%[2],水土流失面積由1727.28 km2減少到574.76 km2,退耕農戶年人均純收入由1734元增加到9973元。第一輪退耕還林工程成為保康縣歷史上造林面積最大、質量最高,直接受益農戶最多,實施效果最顯著的林業項目,被群眾稱之為“民心工程”。
3 新一輪退耕還林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受各種因素影響,保康縣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也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導致任務落實難,實施進度較慢。
(1)存在歷史遺留問題。第一輪退耕還林實施過程中,群眾積極性很高,但受國家計劃指標限制,相當一部分耕地已實施了退耕還林,卻未能納入補助范圍;2007年后全縣大力發展核桃產業時,又有大量的坡耕地栽植了核桃樹。但按照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規定[3,4],這些地塊均不能納入補助范圍,基層群眾意見較大,影響了退耕還林積極性。
(2)面積分散、工作量大。山區縣地貌復雜,集中連片耕地較少,且基本上都是基本口糧田,不宜退耕還林,可退耕的土地又極為分散、偏遠,增大了各項工作量,影響了實施進度。
(3)土地權屬認定存疑。湖北省規定,納入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坡耕地,必須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家庭承包到戶的坡耕地[4]。保康縣在一輪、二輪土地承包時,農戶自留地、飼料地沒有確權登記,是否擁有同等土地承包權存在疑問,已確權登記的耕地實際面積又往往超過登記面積。在檢查驗收過程中,有些鄉鎮對自留地、飼料地、登記面積以外的面積不予認可,形成了新的矛盾,影響了群眾積極性。
(4)補助標準偏低。與實施第一輪退耕還林時相比,當前農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新一輪退耕還林要求更加嚴格,補助標準反而下降,已不能對農民產生較大的吸引力。
(5)農戶退耕意愿不穩定。在任務實施的過程中,有的已納入規劃范圍的農戶,因種種原因改變主意,不愿意退耕。各鄉鎮為了完成任務,不得不多次變更規劃,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影響了實施進度。
(6)工作力量薄弱。一方面,退耕還林時間緊,要求高,另一方面,近年來,“綠滿荊楚”行動、林業重點項目及資源調查任務較重,分散了基層林業工作力量,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程實施進度。
4 對策和建議
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戰略舉措,是解決我國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問題的必然選擇,也是促進農民脫貧致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5],必須認真研究解決當前存在的困難和矛盾,加大實施力度,確保工程順利推進。建議如下。
(1)完善補助政策。對農戶實施退耕還林的自留地、飼料地納入補助范圍;對于土地承包范圍內的耕地以實際測量面積為準;對新一輪退耕還林啟動之前已經實施退耕還林,符合第一輪退耕還林驗收標準,但因計劃指標限制未予以驗收的坡耕地,也應納入補助范圍。
(2)提高補助標準。參照第一輪退耕還林補助標準,結合精準扶貧工作,完善地方配套政策,將新一輪退耕還林補助標準由1500元/畝,提高到3000元/畝以上。
(3)加強政策引導。耐心細致地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大力宣傳退耕還林的重要意義、綜合效益和優惠政策,提高退耕還林積極性,穩定退耕意愿。
(4)簡化土地承包程序。對搬遷戶、死亡絕戶、未發包到戶等原因閑置的土地,由村委會與造林戶簽定合同,讓造林大戶或建檔立卡貧困戶承包實施退耕還林,政策補助兌付給承包方。
(5)規范項目管理。統籌發改、林業、農業、國土、財政等部門工作力量,加強與精準扶貧工作的對接,按照“九步走”程序完善各個環節資料,確保工程建設規范實施,有序推進。
(6)加強科技服務。林業部門要加強對退耕戶的技術指導,做好栽前、栽中、栽后管理,地方政府要引導退耕戶放眼長遠,發展替代產業,增加經濟收入,確保退耕成果鞏固,不反彈,不留后賬,充分發揮其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6~8]。
5 結語
保康縣退耕還林工作在湖北省山區縣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實踐證明,退耕還林在提高森林面積、改善生態環境、減少水土流失、促進農民脫貧致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貫徹國家退耕還林總體要求的基礎上,結合保康縣的實際,及時研究解決好新一輪退耕還林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必將促進該工程健康有序開展,提高工程質量和效益。
參考文獻:
[1]保康縣林業局編纂委員會.保康縣林業志(1950-2010)[R].保康:保康縣林業局,2014:253~256.
[2]馮云波.政府工作報告[R].保康:保康縣人民政府,2016.
[3]國家發展與改革委等員會.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總體方案[R].北京:國家發展與改革委等員會,2014.
[4]湖北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湖北省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管理辦法[R].武漢:湖北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2015.
[5]趙樹叢.在全國退耕還林實施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EB/OL].[2014-09-28].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164/content-711768.html.
[6]李 濤.大姚縣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及存在的問題分析[J].綠色科技,2016(21):70~71.
[7]李貴遠.關于退耕還林工程是否有助于勞動力結構調整研究[J].綠色科技,2015(3):306~307.
[8]李秀軍.退耕還林可持續性研究[J]. 綠色科技,2016(2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