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惠宇+伍紹龍+詹良+范才銀+李建華+張卓+楊會超+李天藝+安然+劉亮+顏勛銳+羅井清



摘要 為了探索煙蚜繭蜂防治煙蚜的有效性,2015年湖南地區采用3級不同繁蚜方法,且繁蚜以后采用接種僵蚜苗的方法進行接蜂繁蜂效果比較研究。結果表明:繁蚜速率方面,一級擴繁15 d后,單株蚜量達到1 800頭以上;二級擴繁17 d后,單株蚜量達到300頭以上;三級擴繁21 d后,單株蚜量達到251頭,擴繁蚜速率一級最大、二級居中、三級最低。擴繁僵蚜數量方面,一、二級在接蜂15 d以后快速增加,而三級則在接蜂13 d后快速增加。在擴繁接蜂17 d單株僵蚜量,一級達936.6頭,二級達72.1頭,三級達97.1頭。放蜂后蚜蟲增長速率降低,放蜂5、10、15 d后的防治效果分別為36.23%、51.80%、75.12%,煙蚜防治效果較顯著,雖然煙田蚜蟲數量還是呈現出增長趨勢,但是蚜蟲的增長速率顯著低于未放蜂區。
關鍵詞 蚜蟲;煙蚜繭蜂;本地繁育;僵蚜;釋放效果;湖南地區
中圖分類號 S47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6-0122-02
煙蚜是煙葉生產的重要害蟲之一,在煙草整個生育期都有發生,其刺吸煙草汁液,導致煙葉品質降低,所分泌的蜜露能誘發煤污病從而造成損失?,F已證明,蚜蟲可以傳播的病毒涉及到14個屬的病毒種類[1-2]。煙蚜繭蜂是煙蚜最主要的寄生性天敵,對煙蚜的自然寄生率為20%~60%,最高可達89.16%,化學防治措施雖然能有效降低煙蚜數量,但煙蚜繭蜂防治措施下煙田蚜傳病毒病的防控效果最好[3]。應用煙蚜繭蜂防治煙蚜,可減少防治煙蚜所需農藥量的50%左右,連續多次釋放煙蚜繭蜂可有效防治煙蚜[4-6]。在煙蚜發生期持續釋放煙蚜繭蜂,增加自然界繭蜂存量,可有效控制煙蚜的發生,使其數量保持在防治水平以下[7]。鑒于此,湖南煙草公司于2015年開始,在湘西和永州地區引進煙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并在永州地區探索本地擴繁技術。雖然云南地區在煙蚜繭蜂繁殖技術上已經有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技術方案,但是由于地理環境引起的氣候差異,相比云南地區,湖南煙蚜繭蜂繁殖期間的低溫高濕和高溫高濕使得云南地區的經驗和技術并不完全適合湖南地區實情。因此,將煙蚜繭蜂繁育技術本地化,探索適合湖南地區的煙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對湖南地區該技術工作的落實和推廣具有重要指導意義。2016年湖南煙草全面引進煙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在全省煙區100%推廣煙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并推廣輻射大農業應用面積50%以上。本文研究了湖南地區煙蚜繭蜂本地繁育技術及基釋放效果,以指導當地煙葉生產。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烤煙品種為云煙203,采用漂浮育苗,待煙苗長至6葉1心后,移栽到直徑為30 cm的花缽中,記錄其長至第11片真葉的時間。試驗在煙蚜保種室寄主培育室進行,整個生育期控制溫度在17~27 ℃之間、濕度在50%~80%之間。
1.2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3個處理,即采用3級繁蚜繁蜂。一級擴繁:采用溫室玻璃大棚成株法于2月22日成株葉齡9葉左右成苗時開始接蚜,每株接種20頭蚜蟲,共接種186株,接種第2天對死蚜不足20頭的煙株補接;并于3月9日接僵蚜(當日蚜量 810頭/株)。二級擴繁:采用溫室玻璃大棚漂浮煙苗法,于3月3日煙苗6葉1心每株接蚜1頭,共接種152盤,并于3月22日接僵蚜(當日蚜量298.2頭/株)。三級擴繁:采用育苗工場塑料大棚漂浮煙苗法,第1批于3月22日每株接蚜1頭,共接種6 900盤,并于4月11日接僵蚜(當日蚜量184頭/株)。3次重復,繁蚜以后,每個處理隨機調查5株繁蚜量。
1.3 測定項目
1.3.1 僵蚜量調查。接蜂后每隔2 d各處理隨機調查5株,測定僵蚜量。
1.3.2 蚜量與寄生蚜量調查。放蜂前每個處理選取3個點,每點選5株有蚜株進行標記,定點定株定時調查煙株上蚜繭蜂的寄生情況,放蜂第5、10、15天后,分別調查株蚜量和寄生蚜量。
1.3.3 蟲口減退率和防治效果計算。選1個未放蜂大面積區域,選擇3個調查點,每點調查5株,與上述試驗同一時間調查田間蚜蟲基數。計算蟲口減退率和防治效果。計算公式如下:
寄生率(%)=寄生蚜數量(僵蚜數量)/總蚜蟲數量×100;
蟲口減退率(%)=(處理前蟲口數-處理后蟲口數)/處理前蟲口數×100;
防治效果(%)=(處理區蟲口減退率-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00。
1.4 數據處理
采用 Excel 2003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用 DPS軟件包對數據進行方差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煙苗生長發育情況
由表1可知,二級漂浮繁蜂煙苗自播種到繁蜂在溫室大棚進行,自播種到出苗期需21 d,到小十字期需46 d,長至大十字期需56 d,到5葉1心、6葉1心和7葉1心的時間分別為65、71、78 d。即播種約64 d(3月3日,6葉1心)可接蚜進行二級繁蚜,播種約91 d(3月22日)可接蜂進行二級繁蜂。由表2可知,三級漂浮繁蜂煙苗自播種到繁蜂在育苗工場大棚進行,自播種到出苗期需21 d,到小十字期需48 d,到大十字期需62 d,到5葉1心、6葉1心和7葉1心的時間分別為69、77、82 d。即播種約83 d(3月22日,7葉1心)可接蚜進行三級繁蚜,由于接蚜之后連續陰雨,煙苗有很多露水,濕度大,繁蚜速度慢,3月29日補接1次煙蚜,4月11日開始進行接蜂繁蜂。由表3可知,在煙苗移栽至盆栽缽以后,長至9葉1心需近35 d,即移栽約34 d(2月22日,9葉1心)可接蚜進行成株擴繁。
2.2 繁蚜速率
接種煙蚜后,因受不可抗拒的因素影響,常會出現死蚜現象,接蚜后1~2 d需對接種煙株或苗盤補接種蚜。接蚜3~4 d后,各級擴繁的蚜量開始穩步上升,具體見圖1、2??梢钥闯觯患墧U繁在15 d后,單株蚜量達到1 800頭以上;17 d后,單株蚜量達到300頭以上;二級擴繁在21 d后,單株蚜量達到251頭。其中,各級擴繁均呈現出指數增長,擴繁蚜蟲增長速率一級擴繁最大,二級擴繁次之,三級擴繁最低。
2.3 繁蜂速率
由圖2可知,各級擴繁接蜂后,僵蚜數量穩步提升,接蜂15 d以后,一級擴繁與二級擴繁的僵蚜數量快速提升,接蜂13 d后,三級擴繁的僵蚜數量快速提升,一級擴繁與二級擴繁第15天僵蚜數量均超過第13天的2倍,三級擴繁第13天僵蚜數量接近第11天的2倍。一級擴繁前9 d繁蜂速度較慢,第9天后繁蜂速率快速增加,比二級擴繁與三級擴繁繁蜂速度要快,三級擴繁前9 d繁蜂速度比一級擴繁與二級擴繁前9 d要快,而且整個繁蜂過程中繁蜂速度較均勻,二級擴繁與三級擴繁僵蚜量較少。一級擴繁接蜂第17天,單株僵蚜量達到936.6頭;二級擴繁接蜂第17天,單株僵蚜量達到72.1頭;三級擴繁接蜂第17天,單株僵蚜量達到97.1頭。
2.4 放蜂后的寄生率和防治效果
由表4可知,與不放蜂的對照相比,放蜂后蚜蟲增長速率降低,放蜂5、10、15 d后的防治效果分別為36.23%、51.80%、75.12%,煙蚜防治效果較顯著。放蜂后,雖然煙田蚜蟲數量還是呈現出增長趨勢,但增長速率顯著低于未放蜂區。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煙蚜繭蜂對煙蚜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放蜂15 d后煙田蚜蟲的防治效果達到75%以上,但是在放蜂的15 d內,煙蚜繭蜂并不能完全抑制蚜蟲的增長,只會顯著延緩蚜蟲的增長速率。二、三級接蚜在5葉1心時就可以進行接蚜。蚜蟲喜食嫩葉,接蚜太遲,煙苗老化,影響繁蚜速度,容易形成有翅蚜;而且,煙苗生長后期會形成高腳苗,容易倒伏,也容易發生蚜霉病。三級蚜蟲擴繁速度較慢。接蚜之后連續陰雨,煙苗有很多露水,濕度大,繁蚜速度慢,要安裝排濕系統,以加強排濕。
4 參考文獻
[1] 高崇,崔昌范,高玉亮,等.龍井煙田蚜蟲及其天敵發生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延邊大學農學學報,2012,34(4):339-343.
[2] 楊旭光,羅大全,車海彥.蚜傳植物病毒傳播復合體形成機理[J].熱帶農業科學,2005,3(25):76-79.
[3] 母少東,廖勇,刁朝強,等.煙蚜繭蜂防控煙蚜技術效果評價[J].安徽農業科學,2015(33):211-213.
[4] 陳家驊,官寶斌,張玉珍.煙蚜繭蜂與煙蚜的相互關系研究[J].中國煙草學報,1996,3(1):8-12.
[5] 李明福,張承華,王秀忠.煙蚜繭蜂繁育及對煙蚜的防治效果探索[J].中國農學通報,2006,22(3):343-346.
[6] 黃繼梅,鄧建華,龔道新,等.煙蚜繭蜂防治煙蚜的散放次數及其田間防治效果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8,24(10):437-441.
[7] 趙萬源,丁垂平,懂大志,等.煙蚜繭蜂生物學及其應用研究[J].動物學研究,1980,1(3):405-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