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英
摘要 介紹連云港市贛榆區(qū)水稻病毒病防控關鍵技術示范推廣的技術目標與思路、實施方案、技術突破與創(chuàng)新點、關鍵技術措施、配套技術應用及推廣應用手段,以期提高水稻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取得水稻高產穩(wěn)產。
關鍵詞 水稻病毒??;防控關鍵技術;示范推廣;江蘇連云港;贛榆區(qū)
中圖分類號 S435.1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6-0152-01
連云港市贛榆區(qū)水稻近年來病毒?。l紋葉枯病、黑條矮縮病)發(fā)生嚴重。為了科學防治,示范推廣了水稻病毒病防控關鍵技術,效果較好,現總結如下。
1 技術目標與思路
應用耐病品種、進行種子處理、合理調整水稻播栽期“避蟲控病”、使用防蟲網或無紡布覆蓋水稻阻斷灰飛虱傳毒途徑、使用藥劑科學防治灰飛虱,即抗耐病品種選擇→建立核心示范區(qū)→調整優(yōu)化農藥品種→科學防治傳毒介體灰飛虱→推廣栽培避病措施→推廣應用防蟲網覆蓋技術。
2 實施方案
集成水稻病毒病防控關鍵技術,建立示范基地并進行技術示范;開展基地觀摩和技術培訓,向示范基地周邊進行技術輻射推廣;進行技術輻射推廣工作,并進行工作總結。
3 技術突破與創(chuàng)新點
一是防蟲網覆蓋秧田技術,大齡秧田周圍設置防蟲欄板技術[1];二是調整播期栽培避病技術,水稻旱育秧、機插秧等省工、節(jié)本輕型栽培技術;三是灰飛虱預測預報和防治技術。
4 關鍵技術措施
4.1 綜合防控水稻病毒病
一是推廣種植抗耐病品種。在連云港市贛榆區(qū)青口鎮(zhèn)、塔山鎮(zhèn)和海頭鎮(zhèn)及周邊輻射區(qū)等核心區(qū)選用連粳7號、徐稻4號等高抗品種。二是適期播種。連云港市贛榆區(qū)灰飛虱一代成蟲羽化盛期、遷移盛期分別在5月下旬、6月中旬,此期水稻處于出苗至分蘗期,易感病毒病。為了避開一代灰飛虱遷入秧田高峰期,可采用機插秧、小苗拋栽等推遲播期的栽培方式,減輕水稻病毒病的危害。三是秧田覆蓋防蟲網無紡布。為了阻止灰飛虱遷入和傳毒,在水稻播種后用防蟲網全程覆蓋秧田。四是科學防治灰飛虱。機插秧在揭開無紡布后立即用藥,并在移栽前2~3 d用好送嫁藥,做到帶藥移栽。大田生長期,活棵后、三代灰飛虱若蟲高峰期各用藥1 次,藥劑可選用吡蚜酮、毒死蜱等,用藥量根據帶毒蟲量確定,注意持效性好與速效性好的藥劑配合、交替使用,延緩灰飛虱抗藥性的產生[2]。
4.2 典型引路
在青口鎮(zhèn)賀崗村、塔山鎮(zhèn)小莒城村、海頭鎮(zhèn)壘堆村建設了試驗示范基地33.33 hm2,進行水稻病毒病防控技術的示范與推廣:一是推廣應用抗病、耐病品種徐稻4號、連粳7號;二是推廣應用防蟲網覆蓋秧田,大齡秧田周圍設置防蟲欄板,阻止灰飛虱遷入傳毒;三是推廣避病栽培措施,大力推廣水稻旱育秧、機插秧等省工、節(jié)本輕型栽培技術,調整播期;四是科學防治灰飛虱,重點做好麥田穗期一代灰飛虱低齡若蟲高峰期、秧田一代灰飛虱成蟲遷移盛期及本田二、三代若蟲發(fā)生盛期等傳毒關鍵時期的防治工作,優(yōu)化調整農藥品種,交替用藥,適時推廣毒死蜱、吡蚜酮、病毒必克等藥劑防治。通過試驗示范將成功經驗推廣到全區(qū)[3]。
5 配套技術應用
將調整優(yōu)化農藥品種、栽培避病、防蟲網覆蓋配套應用防治水稻病毒病等技術進行集成,形成了一套“水稻病毒病防控關鍵技術”。在贛榆區(qū)的青口鎮(zhèn)、塔山鎮(zhèn)和海頭鎮(zhèn)建立試驗示范基地,開展農藥、栽培避病、防蟲網覆蓋等水稻病毒病防控關鍵技術的試驗示范,并將試驗成功的新技術進行推廣,通過技術培訓、典型示范的方式將“水稻病毒病防控關鍵技術”全面推開。水稻生產水平得到了提高,病蟲害發(fā)生得到了有效控制,減少了農藥使用,降低了成本,減少了污染[4]。水稻種植效益明顯提高,技術推廣到全區(qū)。
6 推廣應用手段
充分利用網絡、手機短信、明白紙、培訓會、現場會等多種平臺,向廣大農民宣傳灰飛虱及白背飛虱傳毒知識和水稻病毒病防控技術。水稻病毒病防治覆蓋率在94.7%以上。在水稻生長期間組織人員現場觀摩4次,參加觀摩農民444 人次,舉辦技術培訓班3期,參加培訓農民375人次。發(fā)放水稻病毒病防治等技術明白紙、宣傳資料、技術小冊子達5 500余份。通過技術培訓、典型示范、專家指導、田間觀摩,全面推廣水稻病毒病防控關鍵技術,提高三新技術覆蓋率和應用效果,覆蓋率達到92.9%,農民滿意度達到95%。
7 結語
通過示范推廣水稻病毒病防控關鍵技術,核心區(qū)增收3 360元/hm2,輻射區(qū)增收2 730元/hm2,使核心區(qū)與輻射區(qū)水稻病毒病的防控技術得到了提高,增加了產量,提升了品質,降低了成本,減少了污染,實現了農業(yè)生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全區(qū)的水稻生產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
8 參考文獻
[1] 陳卓,宋寶安,郭榮,等.水稻病毒病及其防治技術的研究與應用[J].中國植保導刊,2010(12):13-18.
[2] 李粉華,孫國俊,季敏,等.灰飛虱傳水稻病毒病綜合防控技術應用[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5(2):137-139.
[3] 謝聯(lián)輝,林奇英.我國水稻病毒病研究的進展[J].中國農業(yè)科學,1984(6):58-65.
[4] 蔣慶琳,李鵬,張曼麗,等.海南省水稻病毒病防治配套技術研究[J].中國植保導刊,2013(1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