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仕威+王潤輝+胡德活+鄭會全+韋如萍+晏姝+陳亮+程志鵬



摘要 研究20個杉木優良家系在肇慶市的生長情況。結果表明:各家系生長正常,10號、5號、11號部分家系生長表現較好;盡管方差分析研究顯示家系間存在極顯著的生長差異,但多重比較結果認為大部分試驗家系均能在南亞熱帶地區生長良好。這些結論對拓展廣東杉木栽培區、創新杉木栽培模式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杉木;優良家系;生長表現;廣東肇慶
中圖分類號 S791.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6-0158-01
Early Growth Performance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 Superior Families in Zhaoqing City
LIANG Shi-wei 1 WANG Run-hui 2 HU De-huo 2 ZHENG Hui-quan 2 WEI Ru-ping 2 YAN Shu 2 CHEN Liang 1
CHENG Zhi-peng 1
(1 Zhaoqing State-owned Dananshan Forest Farm of Guangdong Province,Zhaoqing Guangdong 526200; 2 The Key Laboratory of Forest Cultivation and Conservation,Guangdong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s)
Abstract The growth performances of superior families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 in Zhaoqing City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families grew normally,family 10,5 and 11 showed well adapted.Although highly significance differences existed among families as showing from the results of ANOVA,most of the families appeared good adaptation in this area,these were showed from the results of multiple comparison.All thes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guided meaning for widening planting area and innovating planting mode fo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 in Guangdong Province.
Key words 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superior families;growth performance;Zhaoqing Guangdong
杉木是我國重要的鄉土用材樹種,其人工林的面積和蓄積量均居首位,分別達895萬hm2 和6.25億m3。杉木在我國分布緯度范圍廣闊,北起秦嶺南坡、河南桐柏山等地,南至廣東信宜、陽春等地,橫跨多個氣候帶,緯度在22°18′~32°12′之間。廣東部分南亞熱帶地區的杉木栽培區域具備良好的水熱自然條件,但杉木在該區域的生長情況研究報道甚少。本文對廣東省肇慶市南亞熱帶地區杉木自由授粉子代生長進行分析,以期為杉木推廣種植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國營大南山林場林木種質資源庫內,地處北緯23°12′36″、東經112°24′36″,年均氣溫21 ℃,年均降雨量1 766.7 mm,屬南亞熱帶氣候類型,水熱條件好。
1.2 試驗材料
2009年,在韶關市曲江區國營小坑林場杉木良種基地的杉木優良家系開展單系采種育苗,培育了20個家系試驗苗木[1],并以1.5代混合子代、2.5代混合子代2種苗木作對照,共22個試驗材料營建杉木自由授粉子代測定林。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22個處理,即每個家系為1個處理,采用完全隨機區組設計,12次重復,每小區4株。由于有2個重復遭破壞,只用10個重復進行統計分析。
1.4 營林措施
1.4.1 整地。①清帶造林,全山劈雜壓青,不煉山。將全部雜物歸成水平草帶,每隔 3 m堆放1條,草帶寬1 m。②在2條草帶中間開水平種植帶,帶寬1 m,水平種植帶上不留雜物。③在種植帶上打明穴。株行距2.3 m×3.0 m,穴規格達50 cm×40 cm×33 cm。④施基肥。施復混肥料(6-10-4)0.5 kg/穴,回表土[2-4]。
1.4.2 種植。2010年5月使用營養袋苗種植,苗高28~40 cm。
1.4.3 撫育。2010年8月、2010年11月、2011年6月、2011年10月、2012年6月、2012年10月、2015年8月、2016年8月各撫育1次,共8次;每次都全山劈雜灌、雜草,割斷纏繞的藤蔓,前6次還需除掉杉根部萌芽、根部培土40 cm×40 cm×10 cm。追肥施用復混肥(15-6-9)0.6 kg/穴,分別于2010年8月、2011年6 月、2012年6月進行,共3次。
1.5 統計分析
2016年12月調查試驗林,主要收集胸徑生長量數據。在SAS 9.1中進行統計分析[5],方差分析統計模型[6]如下:
Yijk=u+Bi+Fj+Fj×Bi+εijk
式中,u為均值,Bi為i重復效應,Fj為j家系效應,εijk為i區組j家系k個體離差。
2 結果與分析
2.1 試驗家系胸徑生長概況
由圖1可知,1~20號自由授粉家系胸徑生長量在9.7~11.9 cm之間,標準差在2.2~3.7之間。對照材料21號(1.5代種子),胸徑生長量最低,為9.5 cm;對照材料22號(2.5代種子),胸徑生長量為10.5 cm,處于中等水平。總體可知,試驗林各家系在南亞熱帶地區生長正常,部分家系生長表現好,如10號、5號、11號等。
2.2 方差分析
進一步方差分析(表1)表明,試驗家系胸徑生長量的差異在重復、家系、家系與重復互作3個變異來源上均達極顯著水平。家系水平上的差異P值為0.005 0(<0.01),說明參試的20個自由授粉家系存在極顯著的遺傳差異,不同家系的胸徑生長量表現差別較大,開展南亞熱帶地區生長表現優良遺傳材料選擇將有效可行。
2.3 多重比較分析
采用Duncan方法開展多重比較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盡管方差分析結果顯示試驗家系的胸徑生長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但多重比較顯示大部分試驗家系生長表現較為一致,多重比較組a中均值由大至小排列為10、5、11、14、17、6、12、1、13、2、3、15、16、4和20等家系,共計15個,這表明大部分試驗家系在南亞熱帶地區均生長表現較好。以2.5代種子園混合苗木為對照(22號),有9個家系呈現正增益,以1.5代種子園混合種為對照(21號),所有試驗家系均呈現正增益,這表明高世代種子園苗木在該地區生長表現更優越,營建高世代種子園將能生產出適合南亞熱帶種植、遺傳品質優良的造林苗木。
3 結論與討論
廣東省是我國杉木分布的最南緣,地跨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大部分杉木試驗研究集中在中亞熱帶。拓展廣東省杉木栽培區域、充分利用南亞熱帶相對豐富的水熱自然氣候條件,從而培育適合南亞熱帶高效種植的杉木良種造林材料,創新杉木傳統栽培模式,這將是廣東省杉木遺傳改良的一個具有地域特色的創新發展模式。本研究初步分析了少量杉木優良家系在南亞熱帶地區的生長表現,結果表明大多數試驗家系均表現優良。
4 參考文獻
[1] 王潤輝,胡德活,鄭會全,等.杉木2.5代種子園開花物候遺傳變異分析[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2013,33(4):25-29.
[2] 鄭仁華,施季森,肖暉,等.杉木第3代種質資源自由授粉子代生長性狀遺傳變異及早期選擇[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6):38-42.
[3] 張正剛,馬建偉,靳新春,等.日本落葉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測定林分析與選擇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3(4):74-79.
[4] 樊琳,江波,沈愛華,等.浙江杉木優良家系區域試驗研究[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31-36.
[5] 王潤輝,胡德活,鄭會全,等.杉木無性系生長和材性變異及多性狀指數選擇[J].林業科學,2012,48(3):45-50.
[6] 黃少偉,謝維輝.實用SAS編程與林業試驗數據分析[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