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榮
摘要 西南樺作為保山市優質鄉土優質用材樹種,已經得到各界認同,但大面積西南樺的經營還有待進一步研究。為使西南樺人工林做到可持續經營,本文對保山市西南樺人工林的培育、利用現狀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西南樺人工林可持續經營策略。
關鍵詞 西南樺;人工林;可持續經營;輪伐方式;經營措施;云南保山
中圖分類號 S792.1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6-0171-02
可持續經營既能滿足當代發展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后代發展的需求,這已經成為全球的共識。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森林可持續經營。森林可持續經營的本質是解決森林產品和服務供給與社會經濟需求之間的矛盾。林業作為重要的基礎產業和公益事業,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不可或缺,森林的生態保障功能、林產品生產及森林文化的發展都對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1 保山市西南樺培育現狀
保山市天然分布的西南樺已在多年的不規范經營中逐漸消耗殆盡。為加快和挽救西南樺樹種的發展,打造優質用材林產業基地,保山市林業部門高度重視西南樺栽培技術創新和基地建設工作。先后通過組織實施一系列科學試驗研究和技術創新,加強林木良種基礎工作;提升和改進西南樺采種育苗造林技術,使西南樺基地建設朝著規范化、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發展;探索林農、林牧、林藥等多種間作經營技術,實現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的復合經營發展模式,提高林地單位面積產出效益。經過努力,營造西南樺人工林1 900 hm2,其面積約占全市人工混交林總面積的7%,在生態、經濟、社會方面發揮了顯著的作用。
2 西南樺可持續經營材種劃分與輪伐方式
2.1 西南樺材種劃分
根據市場需求,保山市西南樺培育材種可分特大徑材(直徑>40 cm)、大徑材(直徑26~40 cm)、中徑材(直徑16~25 cm)、小徑材(直徑8~15 cm)4種。
西南樺培育途徑主要是人工植苗集約化造林培育。小徑材主要是滿足短周期工業用材和建筑行業對西南樺木材的需求;中徑材培育在小徑材培育的基礎上通過不斷撫育間伐,主要滿足家具材和裝飾材市場需求;大徑材培育是在中徑材培育的基礎上通過人為擇伐,按照150株/hm2的密度繼續進行培育,大徑材主要是滿足特殊家具、裝飾、工業加工等的需求[1-2]。
2.2 西南樺輪伐方式
經調查,保山市現有西南樺人工林,最大林齡為19年,為1997年育苗定植。樣地調查表明,平均林齡14年,平均蓄積量為173.32 m3/hm2,蓄積量年均生長量為16.68 m3/hm2,年均生長量最大的林分達35.56 m3/hm2,說明西南樺人工林可以列入最速生人工林行列。
經過分析和推算,以培育中、大徑材為目標,工藝成熟以林分平均胸徑為標準,達到標準的平均林齡為20年。以20年為1個輪伐期,為了進行永續均衡的木材生產,達此年齡時,每年采伐總面積的1/20,二十年生西南樺蓄積量預測值為534 m3/hm2。采后需及時更新,以達到永續均衡利用[3]。
3 實現可持續經營的途徑
3.1 進行樹種改良,選育良種
西南樺木材分化較大,林分間生長量差異很大,僅所調查的樣地中,蓄積量年生長量的差異達4.3倍之多,而西南樺分布面積廣闊,可供選擇的優良種質資源豐富。若能從差異中優中選優,良種后代將會產生巨大的遺傳增益。因此,做好優良種源、優良林分、優良單株的選擇十分必要。通過調查,按照平均值+標準差為選擇方法已選出一批優良林分和優樹,并在野外做了標記,每年采集種子進行利用。此外,還應建立優樹匯集區,進行子代測定,并多世代地將優樹選擇進行下去[4-5]。
目前,西南樺扦插與組織培養技術已研究成功。下一步可以利用選擇出的優樹進行優良無性系培育,解決西南樺人工林分化大、不穩定的問題,提高西南樺人工林的生產力。
3.2 營造混交林,提高綜合效益
保山市西南樺人工林的適生海拔為800~1 600 m,在此海拔范圍內生長有合果木(黑心木蓮)、千果欖仁、紅椎、紅木荷、高阿丁楓、楠木、香樟、禿杉等鄉土珍貴用材樹種。利用這些珍貴用材樹種與西南樺進行混交是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兼備的營林措施。混交可因樹種而異采用地形混交、塊狀混交、帶狀混交、小比例混交、等比混交等多種方式。混交林的營造可以充分利用林地空間,提高單位面積的林地產出,有效防止各種有害生物的危害,提高林地綜合效益。
3.3 發展混農林業,提高復合效益
在鄰近城鎮、村莊的地段,發展西南樺林下種植、養殖,可以生產多種有機的畜禽產品、蔬菜、藥材、花卉等。林下種植、養殖活動同時也提高了西南樺人工林的經營強度。混農林業的發展有利于減少用材林與發展農業生產的林地矛盾,提高林農發展的積極性,短期內可有效解決發展用材林的副作用。發展混農林業還可以解決長周期產業的短期產出,豐富農業產品的產出渠道,促進糧食生產。同時,發展混農林業,在生產糧食的同時,也達到了撫育的效果,促進了林木生產,強化了幼林管護[6]。
3.4 恢復和提升林地肥力
以豐富物種多樣性、增加生物量來培肥地力是天然林形成肥沃土壤的途徑,也是人工林培育追求的目標。西南樺在這方面具有天然優勢。西南樺是鄉土樹種,能與當地40余種鄉土樹種和諧生長,林分內有40余種動物和鳥類生活。豐富的多樣性和繁茂的復層多種森林結構能夠增加森林生態系統總生物量的生產,也能促進多種物質、多種元素在生物小循環中的運轉,從而改善森林土壤肥力。西南樺鄉土樹種的特性,以及西南樺林分所具有的接近于天然常綠闊葉林的特性,對于林地長期生產力的保持表現出特殊的優越性。因此,為了林地長期生產力的保持,要將注意力放到森林多個輪伐期后的變化。
3.4.1 及時更新,適度施肥。西南樺的大樹伐后不能萌芽更新,需進行人工植苗更新。如要繼續連栽西南樺,或增加其他樹種,應及早做好育苗計劃,保證當年旱季(10月至次年春季)采伐,次年6—8月更新定植。采伐大量木材,需要考慮在幼林期適當施肥,以補充土壤養分。
3.4.2 輪作。為避免純林單一樹種連栽的缺點,應考慮在西南樺林分主伐后進行一段時期的輪作,改種其他作物或樹種,有條件的可以種植玉米、藥材及固氮樹種。固氮樹種可以考慮速生類的豆科固氮樹種馬尖相思和非豆科固氮樹種旱冬瓜等。
3.4.3 輪歇。輪歇即不造林更新,也不栽種農作物,讓其實行封山育林式的自然恢復。這一方法看似消極,實際上是利用近自然林業的理論讓林地向自然狀態恢復的一種積極的措施。恢復到一定階段以后,可以保留一些目的樹種,伐除非目的樹種,再種植西南樺,培育比較接近天然林的西南樺多種樹種混交林[7]。
3.4.4 復合經營。首先,應加大西南樺混交林營造,采取西南樺與木荷、旱冬瓜等一些鄉土用材樹種混交,增加單位面積內的樹種多樣性;其次,積極發展林內種植、養殖業,改變和促進林地物理性狀,增加天熱肥源生產。通過復合經營促進區域生物多樣性發展,促進土壤理化性質朝著有利于林木生長的方向發展,促使林木生長環境更加接近自然林業環境。
3.5 控制有害生物
在西南樺人工林培育過程中,特別是在幼林期,造林定植當年及第2年會有一些林地物種對西南樺造成危害,需要人工加以鏟除,如白茅、飛機草、紫莖澤蘭、薇甘菊。此外,一些速生的非目的樹種如毛榕、木姜子、中平樹、粗穗野桐等也能形成過量遮蔭從而壓抑西南樺幼樹,這些均需要人為加強撫育管理。
對待有害生物危害,應由消滅轉為控制,即將其控制在一定數量之內,保持在不產生重大危害和林木的最小經濟損失之內。西南樺人工林有害生物控制可提前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慎重選地。在造林地或苗圃地選擇上要進行充分的調查,盡可能避開病蟲害嚴重地段,充分了解前茬作物及病害情況,對于白蟻、金龜子特別多的地段不宜用作造林地。二是提前整地。有白蟻、金龜子、地老虎、螻蛄等地下害蟲的地段,如選作造林地,應提前2~4個月整地,種植穴不小于40 cm×40 cm×40 cm,充分曝曬造林地,盡量減少病蟲害。三是重視病蟲害的調查和預測預報,及早發現病原木和蟲源地,將其鏟除在發生初期[8]。
3.6 森林防火
西南樺人工林生長茁壯,郁閉度高。郁閉后的西南樺林下環境一般均較陰濕,但在西南樺短暫的落葉季節,又正逢季風氣候的秋冬旱時段,種植在陽坡的西南樺人工林會有較高的火險等級,其灌草繁茂,可燃物豐富,西南樺樹皮又很薄,一經火燒就會死亡。因此,在西南樺人工林培育過程中,山林火災仍然是重要的不安全因素。
4 結語
可持續經營是一個龐大的、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實現西南樺的可持續經營,需要各級各部門嚴格的經營政策支持,需要學者專家提出高水平的技術理論支撐,更需要廣大林農在國家政策框架下的生產支持,還需要各界按照可持續經營的目標進一步分析總結和提煉出可行的政策辦法,才可能適用于林權改革后的經營現實。
5 參考文獻
[1] 楊晏平,郭俊杰,黃佳聰,等.滇西地區西南樺種源家系早期選擇[J].種子,2012,31(1):67-70.
[2] 周志美.西南樺百日苗培育技術[J].林業實用技術,2007(3):23-24.
[3] 李榮珍,龐正轟,蘇付保,等.西南樺人工林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生長表現[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6):9650-9652.
[4] 尹加筆,楊恩菊,高蘋,等.德宏州西南樺人工林木材生產效益分析[J].林業調查規劃,2013,38(3):34-39.
[5] 蘇付保,李榮珍,馮立新,等.西南樺人工林優樹選擇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11(15):24-25.
[6] 袁蓮珍,史富強,許林紅,等.不同種源西南樺人工林生長量研究[J].林業調查規劃,2012,37(3):121-124.
[7] 王發忠,楊罡,徐崇華,等.初造西南樺人工林物種多樣性變化研究[J].林業調查規劃,2016,41(4):40-44.
[8] 曾慶尖,黃琦丹.廣西國有雅長林場西南樺人工林生長規律的研究[J].林業科技情報,2016,48(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