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潔
名師點評
清新脫俗 深入淺出
○趙洪潔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少年閏土》是一篇老課文,那么如何才能將這樣的老課文教出新意呢?岳煒老師的這堂課,集激發興趣、傳授知識、點撥方法、培養習慣于一體,寓情感滲透于語言文字的理解之中,可謂扎扎實實、深入淺出。
1.以生為本,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岳老師結合學情,選擇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先學后教,以學定教。開課伊始,小組交流字詞、作者資料、難以理解的半文半白的詞語、梳理課前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等。讓小組自由選擇閏土給作者講的四件趣事,抓住描寫人物對話、外貌、動作的語句,感受人物特點。不難看出,課堂上師生之間配合默契,學生主動探究,大膽交流,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熱情高漲。
2.深入淺出,把握教材合理適度。“深入”是“淺出”的前提,教師把教材鉆得越深,悟出來的道理就越透徹,這樣課上起來就越簡單、越得心應手。在重點詞句的研讀中,教師的點撥可以說是恰到好處,教學也實現由局部向整體推進的目標。尤其是對“??!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边@句含義深刻話的理解,教師在設計時巧妙地進行了角色置換,引導學生走進文中角色,感受與作者內心情感的碰撞,切實感受作者“井底之蛙”似的生活,使學生自然流露出對重點句子的理解感悟,淺化難點。
3.批注閱讀,切實提高閱讀能力。批注式閱讀教學是以批注為基本方式的一種閱讀教學活動,是在“教”與“學”的聯接點上構建的。學是核心,它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的伴隨下,自主感悟。岳老師除了課前的批注外,還能在課堂上給孩子批注的時間,當孩子批注得很淺顯,沒有層次時,老師則親自示范,與學生的批注進行對比,在師生、生生的點評中,修改批注,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