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云云+張少平+張帥+鄭加協

摘要 苦葉菜是福建省閩南地區一道地道、風味菜肴。近年來,其栽培面積逐年上升,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主要方式。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野生苦葉菜和馴化苦葉菜中氨基酸含量進行了測定和比較分析。結果表明:苦葉菜中氨基酸含量豐富、種類齊全,氨基酸含量配比合理,野生苦葉菜中氨基酸含量高于種植馴化的苦葉菜。
關鍵詞 苦葉菜;氨基酸;野生;種植;測定分析
中圖分類號 TS20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6-0257-02
Deter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Amino Acids in Patrinia scabiosaefolia
ZHENG Yun-yun 1,2 ZHANG Shao-ping 1,2 ZHANG Shuai 1 ZHENG Jia-xie 1
(1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Agriculture,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Zhangzhou Fujian 363005; 2 Institue of Crop Science,
Fujian Acadec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Patrinia scabiosaefolia is a native cuisine in the southern region of Fujian Province,its cultivated area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Therefore,its cultiv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way to increase the income of local farmers.The contents of amino acids of both wild and domesticated Patrinia scabiosaefolia were tested and analyzed by HPLC.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ino acids were richer in wild Patrinia scabiosaefolia than those in domesticated one;both Patrinia scabiosaefolia had a complete range and reasonable content ratio of amino acids.
Key words Patrinia scabiosaefolia;amino acid;wild;domesticated;determination and analysis
苦葉菜為敗醬科敗醬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國多個省份均有分布??嗳~菜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藥用價值,其嫩莖葉可當蔬菜食用,苦菜湯(苦菜燉豬大腸或豬骨頭)因為風味獨特,具有清涼降火、消炎解毒的功效,被稱為“民間第一湯”。作為福建泉州原生蔬菜主要品種之一,苦葉菜供不應求,市場前景廣闊。
苦葉菜是一種藥食兩用的無公害蔬菜??嗳~菜中含有皂苷、黃酮類、甾醇、環烯醚萜和揮發油類等多種藥用成分,以及氨基酸、維生素、生物堿、果酸等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清熱解毒、鎮靜鎮痛、止血抑菌、增強免疫力及預防癌癥等多種保健功效[1-4]。本文對野生和馴化的苦葉菜中的氨基酸進行了測定和分析,旨在指導消費者合理選擇藥膳飲食,并為苦葉菜的開發利用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苦葉菜采收于2016年6月,馴養苦葉菜采自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研究所試驗田,野生苦葉菜采自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龍門灘鎮大溪村。采摘方法按民間傳統食用方法采集可食用部分(嫩莖葉)。采樣后,將樣品洗凈晾干,烘干至恒重,粉碎后過80目篩,放塑封袋中備用。樣品干鮮比分別為野生苦葉菜10.87%、馴養苦葉菜10.55%。
1.2 儀器與試劑
供試儀器為L-8800氨基酸自動分析儀;試劑為鹽酸(優級純)。
1.3 試驗方法
采用酸水解法-氨基酸自動分析儀按照《食品中氨基酸的測定》(GB/T5009.124—2003)對樣品進行檢測,每個樣品平行測定3次,其中色氨酸未檢測。
2 結果與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野生及馴養的苦葉菜中均含有17種氨基酸,其中7種為必需氨基酸。2種苦葉菜的氨基酸總量分別為14 673.12 mg/100 g和7 706.16 mg/100 g,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別為5 368.84、3 090.05 mg/100 g。馴養的苦葉菜中氨基酸含量較野生苦葉菜中少。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人工馴化種植過程中,經過水肥管理,苦葉菜生長周期較短,可采摘次數較多,因而吸收土壤中的營養物質較少。2個樣品中含有的具有藥用作用和呈鮮味的谷氨酸、天門冬氨基酸較豐富,分別占總氨基酸的24.88%和24.35%。2種具有藥效的氨基酸中,谷氨酸參與人體腦組織代謝,具有促進大腦紅細胞生成、改進大腦機能的作用,且易與血氨形成谷酰胺,解除代謝過程中氨毒害作用[5-6];天門冬氨酸在冠狀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氧時對心肌有保護作用,亦可降低血壓中氮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強肝功能等[7]。
從表1可以看出,2個樣品中必需氨基酸相對含量與FAO/WHO推薦的人體必需氨基酸含量模式譜相比,除甲硫氨酸+胱氨酸含量低于標準模式外,其余7種必需氨基酸比例均高于或接近標準模式。說明野生的和馴養的苦葉菜樣品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與非必需氨基酸的配比較為合理,其蛋白質屬于較優質蛋白質。
3 結論
本文對野生苦葉菜和馴化苦葉菜中的重要營養成分之一的氨基酸進行測定和比較分析。結果表明,野生和馴化的苦葉菜中均含有較豐富、種類齊全的氨基酸,氨基酸含量配比合理;其中野生苦葉菜中氨基酸含量高于種植馴化的苦葉菜,這可能與其生長時間相關,野生苦葉菜生長于野外,生長時間長,能吸取土壤中更多的營養[8-9]。因此,野生和馴化的苦葉菜均具有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對人體有滋養、保健作用,具有極大的開發潛力。從氨基酸含量的角度分析,野生苦菜將具有更高的食用價值??嗳~菜中的營養成分豐富,氨基酸只是其中之一,只有對苦葉菜中大部分的營養成分進行比較分析,才能綜合評價野生苦葉菜和馴化種植苦葉菜。因此,今后還需要對苦葉菜中其他營養成分進行測定分析,例如皂苷、黃酮、甾醇類、維生素類等[10-11]。
4 參考文獻
[1] 高亮.黃花敗醬化學成分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1.
[2] 邸磊.糙葉敗醬化學成分及其抗腫瘤活性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2.
[3] 回瑞華,侯冬巖,李鐵純,等.黃花敗醬草揮發性化學成分分析[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13(2):30-32.
[4] 黃曉冬,黃曉昆,李潔楨,等.白花敗醬葉揮發物化學成分及其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J].食品科技,2012,37(10):187-191.
[5] 仇鳳梅,楊波,李娜,等.異葉敗醬有效部位PHEB抗腫瘤作用研究[J].亞太傳統醫藥,2011(7):5-6.
[6] 孟良玉,蘭桃芳,盧佳琨,等.敗醬草中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J].食品科學,2010(24):214-217.
[7] 崔文燕,劉素香,宋曉凱,等.黃花敗醬草和白花敗醬草的化學成分與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藥物評價研究,2016,39(3):482-488.
[8] 熊雙偉,汪秀云,許思亮,等.苦葉菜周年高產栽培技術[J].辣椒雜志,2012(4):42-43.
[9] 鄒志江.苦葉菜人工栽培技術[J].農村百事通,2014(14):38.
[10]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標準處.食品衛生國家標準匯編(1)[G].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2:325-346.
[11]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gaited Natimm/world Heal Organization.Energy and protein requirememnt[R].Report of joint FAO/WHO,Gneve:WHO,1973: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