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喜春
摘要:隨著近年來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發展,高中物理的新課程標準也給教師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物理是高中理科基礎學科之一,也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和一些物理原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合理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和學習的積極性,基于此,筆者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具體分析一下高中物理教師應該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希望此文能給以后從事相關行業的工作者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高中物理;合作學習;教學經驗
合作學習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模式。這種學習模式常見于探究型或討論型課堂,教師給班級學生進行分組并設置問題或學習任務,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對于像高中物理這種比較抽象難懂的學科,教師就可以利用合作學習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鍛煉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
一、合作學習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的必要性
合作學習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方法,常見于探究型課堂或者是討論型課堂。高中物理是一門比較抽象難懂的學科,有時教師講完了理論知識學生也難以將其應用于實際問題的操作中。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并應用物理理論知識,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交流中發散自己思維,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不僅如此,這種學習模式還有利于發展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積極主動地投身于學習中去,加深了學生的學習印象,減少學生學習時間的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相關策略
1、轉變傳統的師生觀念。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的,往往都是教師講什么學生就聽什么。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嚴重阻礙了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對所學科目產生一種厭倦的心理。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得應用合作教學這種教學模式,首先應該轉變傳統的師生觀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而教師只是充當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投身于學習活動中去。
2、創設具體教學情境 設置相關探究問題。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可以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來導入新的教學內容, 在介紹完教學內容之后可以根據所設置的教學情境給學生設置一些探究型問題,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在創設教學情境時需要注意,所設置的教學情境一定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能過于抽象,而且所設置問題的難以程度要適中,既要保證學生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內解答出來,又讓學生能夠對該問題產生興趣。如,教師在講解牛頓第二運動定律時,可以先給學生介紹一下大家都知道的慣性的定律并舉一些生活上和慣性定律有關的例子引出教學內容,在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并分發給學生一些研究牛頓運動定律的實驗器材,像是小車、秒表、直尺等等,并未學生設計一些探究問題,讓學生通過實驗來獲得數據并解決問題,這個合作學習的過程可以進一步深化理論知識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避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從著手的現象,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思維理解能力。
3、合理利用激勵性原則 創建課堂評價機制。學生在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除了解決教師所提出問題外,還會產生一種攀比心理,即想要自己的小組更快的解決問題贏得大家的認可。因此,教師利用合作教學法引導學生學習時還應該利用好學生這種學習心理,合理利用激勵性原則,創建合理的課堂評價機制,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交流和學習。如教師在講解‘動能定理這一章學習內容時,可以設置這樣的環節,分別給每個學習小組出三道關于動能定理的問題,以最短時間將這三道問題解決好的小組可以獲得‘最佳學習小組榮譽稱號,并會得到相應的獎勵。教師設置這樣的課堂評級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就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學生在進行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就會更加認真,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運用合作學習法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重要性,教師在給學生設置探究問題之前一定要認真研究教材,理清知識模塊間的相互關系,并注意所設置問題難度。合作學習可以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對物理的學習和研究產生一定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能夠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下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李杰. 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地理復習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2] 陳鋒.合作學習法在高三物理復習課中的應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
[3] 張冬冬. 思維導圖在高中物理綜合復習中的運用[J]. 中學物理,2016,1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