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穩
摘要:一個國家的發展、社會的和諧安定都與公民的素質息息相關,伴隨著如今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物質的需求能夠得到滿足,對精神滿足的追求就會有新的定義,人性的尊重和敬仰也受到了更多的關注。面對新時代背景下的局勢,教育部門對于如何在教學管理中融入人文關懷這一方面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本文就初中學校管理中如何融入人文關懷進行了淺談。
關鍵詞:初中學校;教學管理;人文關懷
不可否認,教學質量對于一個學校的生存和發展來講相當于是生命線。學校能否得到社會的認可,得到家長的信賴,很大程度都與教學質量掛鉤。而學校管理就是根據教育部門制定的方針,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有效的管理與體制,從而提高辦學的效率。人文關懷則是如今學校教學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一、人文關懷的內涵
人文關懷是指對人的關懷。人文的概念相對來講就會比復雜,意義較為豐富,與人的理想、個性、尊嚴、以及注重人的本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等都有密切的關系。一般來講,人文關懷就是把人作為主體和中心,對人的實際需求進行滿足,尊重人的本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文關懷是時代進步的代表,是人在生存和發展的過程中遇上的問題。簡單來說,人文關懷就是對人的尊重、關心以及愛護。
二、學校實行人文管理應該堅持的原則
1、學校管理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在學校的教學管理中,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是實現學校人文化管理的內在需求,同樣也是人文管理的核心。在我國古代就有“民貴君輕”的管理理念,封建社會的管理就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現代的學校更應該堅持這一原則,強調在管理中要以人為本,在學校的管理體制中要將人作為管理主體,人在學校管理中是管理的中心,在管理中要充分體現關心、尊重以及理解人的思想。為此,在學校的教學管理中要做到這三方面:第一,在管理中強調對人的尊重,讓人在受尊重的環境中釋放天性,實現人個性化的發展;第二,在管理中要善于發現人才,進行培養,為學校的管理培養優秀的人才,促進學校更好發展;第三,學校相當于一個小社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學校在管理中要盡可能滿足不同人的需求,并對人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激勵,不斷開發人的潛能。
2、學校的管理中應該堅持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公平、公開、公正三個原則是學校管理中必須堅持的原則,在處理學校問題時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對所有人要一視同仁,學校的管理工作才能更好,更有秩序的展開。例如,學校在聘請教師的時候,就要建立合理的機制,才能夠把適合的人才放在適合的崗位上,促進人才的發展。競爭機制的建立才能夠使得學校的教職工在良性的工作環境中獲得發展。學校的利益分配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做好的分配方式是實行按勞分配,實現合理的分配。在學校的管理制度的過程中,堅持公開的原則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學選在制定管理條例的時候應該廣泛的征求教職工的意見,并結合學校發展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其次,在制度制定好,投入使用的時候要對制度進行維護,及時的公開以及收取廣泛的意見,才能將學校的管理做到更好,人文管理的體現也會更加的徹底。
三、加強初中教學管理的人文關懷的對策
1、強化師資力量,樹立責任感。作為學校教學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及其教學質量。所以,只有不斷強化師資隊伍,才能真正的群策群力,推動學校的健康發展。首先,應當積極創造機會讓教師能夠進行參觀學習。當前,許多中學大都面臨著生源減少、難以招生的狀況,主要是由于小學升中學的人數開始銳減了,且家長們替孩子選擇學校的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因此,若想初中學校能夠脫穎而出,就必須提高學校教學質量,而教師便是核心人物。為此,學校應當為一線教師提供更多學習參觀的機會,幫助教師及時更新教學理念,豐富和開拓其知識層面,在參觀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創新教學方法,最終探索出一套適合學生、學校的科學的教學方法模式。其次,學校還應積極開展校內課改教研活動。定期開展課改教研活動,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不同的教學教師自有一套教學方法和教育思路,通過交流,能夠使不同學科的教師注意到平時所沒在意的“缺點”,以便及時改正不良教學習慣。尤其是對于青年教師而言,受益匪淺,快速成長。而借助這種教研活動,還能夠有效提升教師的團隊意識,“戰斗力”明顯上升。
2、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首先,教師應當抓嚴課堂紀律,松弛有當。若想保障學生的學習,抓嚴紀律是必須的,沒有良好的課堂紀律,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方案便無法得到全面實施,更重要的是會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和教學進度。初中學生年齡尚小,活潑好動,在自我控制力上相對薄弱。所以,校領導及教師應當深入課堂,為學生創設富有生趣的教學活動,但也應當把握一個尺度,不可讓學生肆意擾亂課堂,對于喜歡搞小動作、左顧右盼的學生除了必要的教育之外,更需要與之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如此,才能有針對性的制定切實可行的對策,改正學生的缺點。其次,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熱情,帶動課堂氛圍。新課標要求下,要讓學生充分發揮課堂主動性,更要求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切莫一昧固守傳統的“填鴨式”——灌輸學生知識的教學,更要學會運用《教育心理學》等相關的知識來知道課堂教學。
3、注重學生素質培養。一方面,學校應當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靈活的設計和安排課堂并將創新教育滲透到教學的方方面面,例如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學習或是根據相關課程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分組探討,亦或是在課后業余時間,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文本閱讀,以便學生文化素養的不斷提高。同時,學校還應當針對學生學習品質這一養成開展相應的課程教學,使其教學內容能夠逐步向學生靠近;另一方面,對于教師而言,工作的嚴謹雖重要,但也不應時時刻刻跟在學生后面監督著學生,而應當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權,讓學生自己參與到管理工作中,最終對教師的管理工作產生認同感。例如重視班干部的職位,分配給班干部們管理班級的小任務,使其為班級制定學習目標,讓其放手去做,而教師只需適時的給予建議和改正。如此,不僅能夠有效協調師生間的關系,還能夠得到學生積極的反饋意見,有效提高整個班級的學風學貌。
四、結語
所謂的人才養成,總歸得先成人而后成才,而人才自身的文化素養、人格塑造皆離不開學校的人文關懷。所以,在實際的教學管理過程中,學校應當注重對學生及其教師的人文關懷,才能打造出一支優秀的師資團隊,并培養出一批道德文化高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彭東祥,初中教學管理如何體現人文關懷[J].小作家選刊,2016,06:11-14.
[2] 李春波,淺談初中教學管理的人文關懷[J].課程教育研究,2014,21:50-51.
[3] 蔣受福,淺談初中教學管理中如何體現人文關懷[J].祖國:教育版,2013,1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