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紅霞
摘要:小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方式,又是一種教學方法,強調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多邊互動,要求教師對整個課堂教學設計進行整體把握,分配學習任務,控制教學進程,同時要求教師關注與學生的交流互動,注重學生之間的相互啟發、相互幫助。構建以學生為核心、多邊多向的互動交流體制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小組,使課堂教學更加符合素質教育中實踐與創新的要求。
關鍵詞:初中語文;自主合作學習
我認為,初中語文教學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合作意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參與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
一、建立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規,活躍課堂氣氛
可以肯定,小組合作學習確實活躍了語文課堂氣氛,但同時也給教師控制課堂秩序帶來了困難,很容易使課堂教學產生看似熱鬧實則混亂的局面。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規,并通過訓練使之形成習慣。比如在小組合作學習時,為了確保教學程序有效地展開,小組內必須對組員進行明確的分工。一般我們先選出一名工作能力強的同學擔任小組長,以安排任務,監督進程。其他成員或是記錄員,或是匯報員,或是其他的角色,小組長再根據本組組員的能力情況,選用相對有較強組織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學生擔任。小組長組織全組人員有序地開展探究、討論、交流活動。記錄員的職責是將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記錄下來。匯報員的職責是將本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歸納總結后,在全班進行交流匯報。教師應根據不同活動的需要,在小組內設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發揮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
二、明確合作學習意義,激發合作學習熱情
古人說:“獨學而無友,孤陋而寡聞。”合作學習可以促進師生間、學生間的人際交往,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的觀念,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與競爭能力,還有助于教師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以發展的目標。以往,學生們一般把班級看成競爭的場所,同學之間相互排斥,他們認為別人的成功意味著自己的失敗。這種學習的氛圍,容易使學生養成不健康的競爭意識。而合作學習能給學生們提供一種合作性的學習情境,他們可以認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小組成員的成功,自己就成功。他們必須互相幫助、互相促進,更能有助于學生健康的心理形成。合作學習在突出合作主導地位的同時,也不否認競爭。但在合作學習中兩者是辯證統一的,“競爭”與“合作”是和諧交融,相得益彰。
三、“賞罰”分明,增強小組合作動力
沒有反饋,就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為了讓小組合作學習能更有效、長久地進行,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還應及時地給予反饋。展現優秀的合作方式和成果,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小組合作的快樂與成功,提高學生進行合作的信心和興趣;糾正合作中存在的問題,保證小組合作的順利開展。為做到“賞罰”分明,我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合作的反饋:當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細心觀察,了解各組的合作情況,對學生的合作因勢利導,調控合作的進行。對在合作中出現問題的小組應該及時加以指導和幫助,以保證合作的順利進行。并且通過教師對合作過程的評價和反饋,讓學生進一步熟練合作過程,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在小組合作中,我還注重了對學生的合作成果進行激勵性的評價,因為學生合作的成果是學生合作情況的最好反映。對學生的合作成果進行適當的評價,更有助于學生合作動力的增強。在實際教學中,我常以開展合作成果展示的方式對學生的合作進行激勵性的評價。即:將學生在學習中的學習成果進行書面總結,以展示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自己看到自己的合作成果,以提高合作興趣。另外,我還將合作學習的評價和班級的“合作星”評比相結合,以激發學生的合作積極性。
四、合作的總結提升,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
總結提升、評價合作時,要視探究的結果和課題不同,選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可讓小組公布自己的探究結果,同學們暢所欲言共同發表看法,指出其值得學習的地方,提出補充意見。若探究結果迥異,可讓幾個小組分別公布探究結果,其他同學選擇自己支持的結果,組織辯論。也可采用競賽的方式,學生每提出一條有價值的探究結果,加上相應的分數,也可小組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相結合。教師在點評時,既要點評知識方面,還要點評各組活動的情況,使學生知道在合作時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不好,使學生借鑒其他小組的經驗來取長補短,從而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探究、學會創新。教師點評時,還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使評價起到激勵和保護的作用。總結評價的方式還有許多,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積極參與,并渴望再次參與。
總之,通過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能使學生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塵封的情愫,調動極大的探究熱情,激活課堂,讓學生的思維之“河”掀起“狂瀾”,在矛盾的沖突中碰撞出創新的思維火花,求得真知與真情的深層感悟。但是小組合作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過不斷地指導,長期的熏陶,通過相互探討,不斷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