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武+吳婷婷



摘要 中部地區是我國的農業大區,但是其農產品物流卻處于傳統物流階段,極大地影響和制約著中部地區農業經濟發展。本文以安徽省六安市為例進行農產品配送中心選址研究,建立成本最小化的離散型模型并計算結果,從備選地址中選出成本最小的作為六安市農產品配送中心選址地點,并通過改進的灰色關聯分析方法進行檢驗,驗證模型的合理性和實用性。
關鍵詞 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選址建模;灰色關聯度;中部地區
中圖分類號 F224;F32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6-0292-05
Research on 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of Prefecture-level City of
China′s Central Region
XIE Wu WU Ting-ting
(Institute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System Simutation,College of Management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Anhui 230009)
Abstract The central region is China′s important agricultural region,but the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in the traditional logistics stage,having a great influence and restric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central region.Selecting Lu′an City in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distribution center location research,the cost minimization discrete model was set up and results were calculated.The minimum cost place was chosen 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distribution center location of Lu′an City,and the improved grey incidence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test the model,examine the rational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model.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site selection model;grey incidence analysis model;central region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指出把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增進農民福祉作為農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文件重點指出要加強農產品流通設施和市場建設,加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倉儲物流設施建設。近年來,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迅速,但是中部地區農產品物流發展因為其傳統的農業物流觀點根深蒂固、農產品物流企業規模小、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不健全及信息化水平低等原因在總體上落后于東南沿海地區。這與中部地區是我國的農業大區的定位不符合,中部地區農產品物流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六安市是典型的以農業經濟為主的中部地區地級市,本文以六安市為例,進行農產品配送中心選址研究。
關于農產品配送中心選址方法的研究已有較多成果,包括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等多種方法。定性研究包括德爾菲法、專家打分法等[1];定量研究包括鮑姆·沃爾夫模型、奎漢·哈姆勃茲模型、分支定界法、CFLP(Capacitated Facility Loc-ation Problem)法、SAD法等數學模型把相關指標量化求解最優值[2]。為了追求精準性,更多學者采用的是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法。
1 六安市農產品物流現狀
1.1 基本情況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俗稱“皖西”,現轄金安、裕安、霍邱、金寨、霍山、舒城,以及省級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葉集改革發展試驗區,總面積17 976 km2。六安市地理位置優越,是沿海、中原和西部地區梯度發展的過渡帶和東西部經濟交流的轉接點,具有承東啟西、貫通南北、聯系沿海、發展中原的功能和特征。但長期以來,由于地處皖西丘陵山區,交通閉塞,六安市一直是安徽省經濟比較落后、發展比較緩慢的城市。2006年以來,隨著高速、高鐵的相繼通車,六安市在安徽省及中原地區的交通地位極大提升,一改過去交通落后的狀態,成為安徽省聯系中原地區和西部地區的重要通道,離省會城市合肥的交通距離也大大縮短,成為省會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六安市是農業大市,物產豐富,素有江淮糧倉、白鵝王國、茶藥寶庫、絲綢之府、水電之鄉之稱。六安市是國家重點商品糧生產基地,盛產 110 多種名特優稀農副產品,糧、油、麻、栗、茶、繭、肉、禽、水產等農副產品產量居安徽省前列,2015年農業總產值222.8億元,增長4.1%,全市糧食種植面積732 224 hm2,油料種植面積77 996 hm2,棉花種植面積10 335 hm2,蔬菜種植面積64 114 hm2 [3]。
1.2 發展瓶頸
雖然六安市農產品豐富,但是六安市農產品物流狀況不能適應其農業發展狀況,成為六安市農業發展的瓶頸,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2.1 物流基礎設施不足。農產品因為其特殊的保鮮要求,對物流技術要求較高,六安市特色魚、蝦等鮮活食品產量豐富,但在運輸過程中,腐爛、變質等保存不當的情況非常容易發生。這就要求當地具有完善的物流設施和暢通的交通環境,才能對魚、蝦類農產品進行保鮮以保證其市場價值,減少損失。
1.2.2 農民物流意識薄弱。農民對現代物流了解不足,意識薄弱,重生產輕物流的觀念根深蒂固。走訪六安市的各個縣區發現很多農民選擇購置貨車自己運輸,不愿將物流業務交給專業的物流企業,既導致產品分散、運輸效率低、物流成本高,又使得當地的物流企業很難存活。
1.2.3 物流信息化水平較低。六安市信息化建設還比較落后,農村信息網絡不完善,信息具有嚴重的滯后性,物流企業難以專業化發展。一方面是意識淡薄,另一方面受文化程度限制,使得農民對信息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受到一定限制,農村網絡使用普及度很低。
1.2.4 農產品物流投入不足。目前雖然政府對農產品物流的重視度大大增加,但是由于經濟發展長期落后,財政力量有限,對農產品物流的投入相對于發達地區較少,基礎設施落后導致招商引資困難,當地缺乏大型專業化物流企業的帶動。
1.3 發展優勢
另一方面,六安市農產品物流的發展也存在一些有利因素。
1.3.1 政府大力支持。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快完善縣鄉村物流體系,創新農產品物流模式,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形成線上線下融合、農產品進城與農資和消費品下鄉雙向流通格局。安徽省是農業大省,對農產品物流重視度一直很高,六安市作為安徽省農業發展的重要基地,農產品種類繁盛、產量豐富,農產品物流一直是政府關注的重點。
1.3.2 地理位置優越。六安市距離安徽省省會合肥市很近,且交通方便,公路、鐵路、水運建設良好,新橋國際機場的建立更是為六安市物流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六安市農產品物流發展可以依賴合肥經濟圈的帶動作用。
1.3.3 加入WTO帶來的農產品物流發展機遇。我國于2001年加入WTO,給我國各類商品市場帶來了一場變革,農產品也因此面向全世界銷售。2015年六安市農產品對外進出口總額達到6億美元,且市場需求大。此外,外資投入日益增加,2015年六安市吸引外資投入3億美元,其中農林牧漁業占1/2以上,外資的投入對本地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
1.3.4 交通網絡不斷完善。物流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受交通網絡影響,六安市交通網絡不斷完善,境內有312國道、206國道、105國道、寧西高速公路等貫穿全市,合六葉、六阜、六潛等高速公路環繞本市;合九鐵路、寧西鐵路、阜六鐵路、合武鐵路縱橫全境;六安市到新橋機場僅30 min車程,大大便利了航空運輸;六安市水源充沛,境內有淠河、史河、杭埠河等7條主要河流,水路四通八達,港口碼頭等水路運輸的發展潛力巨大。交通網絡的不斷完善為農產品物流發展奠定了基礎條件。
2 農產品配送中心選址模型建立
本文模型基于成本最小化原則構建,挑選備選點中成本費用最小的區域建立農產品配送中心。為了便于計算,需要作出如下假設:①農產品配送中心的選址應限定在六安市整個區域內;②運輸過程中的所有運輸費用與運輸距離呈線性關系;③配送中心的運營變動費用由配送中心貨物通過量決定;④各備選地的土地價格根據附近土地的基準價格進行預算;⑤正常情況下,在運輸過程中農產品的損耗成本與運輸距離有直接關系。
3 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選址實例分析
所建立的配送中心要能夠滿足六安市及鄰近的合肥市部分地區對于農產品的需求,既要能滿足上游供應市場,如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早晚集市等的要求,也要滿足下游需求市場,如具有一定規模的連鎖超市、餐飲飯店、企事業單位的食堂等場所的要求。通過走訪六安市的實際情況并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六安共有3個較為大型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分別是皖西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紫竹林農產品批發市場和大別山農產品批發市場。其具體位置如圖1所示。
根據經濟發展、交通條件、農業發展情況等綜合條件,請當地政府人員給予建議,咨詢相關專家最終選定3個備選地址,分別是三十鋪鎮(X)、蘇埠鎮(Y)和江家店鎮(Z)。3個備選區域都處于距離市中心不遠的位置,且都距離省會合肥市較近,交通便利。但各個鎮基礎設施、未來發展空間等條件不同。本文設定六安市的三大批發市場為主要供應方,分別是皖西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紫竹林農產品批發市場和大別山農產品批發市場,其產量記作(S1,S2,S3);需求點為六安市和合肥市部分區域,經過調查選取8個主要需求點,分別是金安區、裕安區、金寨縣、霍邱縣、霍山縣、肥西縣、包河區和蜀山區,其需求量記作(R1,R2,R3,R4,R5,R6,R7,R8)。數據如下:根據《安徽省統計年鑒》,供應方S1、S2、S3的產量分別為68萬、45萬、38萬t,需求方R1、R2、R3、R4、R5、R6、R7、R8的需求量分別為15萬、18萬、7萬、9萬、6萬、23萬、19萬、17萬t。
3.1 模型條件假設
為了方便建立選址模型,保證模型結果能夠反映現實情況,對一些客觀事實進行條件約束,本文主要對模型作出下列假設[4]:①本市的農產品供應方、需求方和備選點是已知的,并且備選點是離散的點;②每個需求方由單個農產品配送中心來供貨;③根據本市的實際情況擬定構建的配送中心總面積1萬m2,最大倉儲量100萬t;④從農產品的供應方到物流配送中心的單位運輸距離、單位重量的運輸費用固定且相同,即hab=h1;⑤從農產品配送中心到需求點的單位運輸距離、單位重量的運輸費用固定且相同,即hbc=h2;⑥根據六安市經濟發展狀況,對各個備選點單位內變動成本分別設定為48、44、39元;⑦經驗值μ=0.5。
3.2 模型計算
根據建立的配送中心選址模型,計算各備選地的總成本,模型中總成本費用主要包括:運輸費用、建立配送中心所需的土地費用、運營中產生的變動費用、配送過程中農產品的壞損費用。通過調研及材料查詢,對3個備選點的具體參數進行估算,通過對比得出備選地的相關參數,具體數據見表1。
=6 322.8h2
X地的總運輸費用是4 367.2h1+5 275.6h2。同理,可計算Y地區與Z地區的運輸總費用,結果如表2所示。
3.2.2 土地費用計算。土地費用計算公式為T=pa×L,其中pa
是土地單位價格,L是擬建立的配送中心占地面積。該項費用是一次性投資,在計算時需要將一次性投資根據年限平均分攤到每年,年限定為25年,計算可得X、Y、Z區域的土地費用,具體見表3。
3.2.5 總成本費用。結合上述各項費用計算,根據六安市經濟發展情況,目前只計劃建立一個農產品配送中心,假設各備選點倉儲費用相同,農產品損耗費用因為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疊加,另作分析。各備選地的綜合成本費用見表5。
從表5中,可以看到各備選區域的綜合費用,除壞損費用之外。其中h1和h2為大于零的常量。從表4的運輸損壞費用比較可以看出X地的損耗費用最小,Y地最大。在表5的基礎上加上損耗成本,最終得出結論是X點構建農產品配送中心是總成本費用最低的。因此,應該選擇在X點建立農產品配送中心。
基于成本費用最小化的原則,選擇在X點建立配送中心。在此構建農產品配送中心可以滿足六安市對選址規劃的要求,然而為了保證模型具有一定實際意義,還需要對上述模型選址的結果加以檢驗。
4 選址結果檢驗
灰色系統理論是鄧聚龍教授于1982年提出來的一門理論。該理論是一種運用特定的方法描述信息不完全的系統并進行預測、決策、控制的嶄新的系統理論。灰色系統理論認為任何隨機過程都是在一定的幅值和一定時區變化的灰色量,并把隨機過程看成灰色過程,其是控制論觀點和方法的延伸,它從系統的角度出發來研究信息間的關系,即研究如何利用已知信息去揭示未知信息,也即系統的“白化”問題。灰色系統的實質為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一類系統。灰色關聯分析是灰色系統理論的主要內容之一,它是對運行機制與物理原型不清楚或者根本缺乏物理原型的灰關系序列化、模式化,進而建立灰關聯分析模型,使灰關系量化、序化、顯化,能為復雜系統的建模提供重要的技術分析手段[6-9]。
4.1 確定評價指標
本文灰色關聯度評價指標包括6個方面:基礎設施完善程度、經濟成本(包括土地租金和當地人力成本等)、農業發展情況、自然條件、政策支持度和生態效益。請專家組對備選地址進行評價。
基于對六安市經濟實際狀況分析及專家建議,本文選出3個物流配送中心備選地址,即三十鋪鎮(X)、蘇埠鎮(Y)和江家店鎮(Z),專家評價的數據如表6所示。
4.2 參考數列選擇
采用每個評價指標的最大值構成理想評價向量作為理想配送中心的評價值,即
X0=(91.277 8,89.833 3,92.555 6,90.777 8,94.055 6,
85.888 9)
4.3 累減生成
灰關聯度法雖然能很好地刻畫曲線之間的幾何相似性,但是最終得到的相似性受到分辨系數的影響會出現變化,甚至會出現逆序現象;另一方面,灰關聯度法不能很好地解釋各曲線之間的正負相關性[10]。這是灰關聯度存在的主要缺陷,根據客觀事實要求,最終求出的相關度應該是一個不隨某參數變化的確定值,本文采取用斜率刻畫幾何相似性,采用累減生成方法,即對評價數據進行累減所得的數值作為評價數據的斜率[11]。
對參考數列進行累減,得到
Y0=(91.277 8,-1.444 5,2.722 3,-1.777 8,3.277 8,-8.166 7)
對每個備選配送中心評價數據進行累減,得到的累減矩陣為:
Y=91.277 875.944 464.277 8 -20.944 5 -8.333 3 625.555 5 5.444 524.944 5-0.611 1 -0.222 2 -1.777 8-19.944 4 8.722 2-2.944 524.777 8 -9.611 1 -1.944 4-26.166 7
4.4 計算比較數列和參考數列的標準差
4.5 計算備選配送中心和理想配送中心各評價值之間的關聯系數
4.6 計算備選配送中心和理想配送中心的灰色關聯度
5 結論
六安市目前以農業為主導產業,但農產品物流卻成為農業發展的瓶頸,如何提高農產品物流效率是提高本市經濟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基于定性和定量分析、理論與實證相結合的方法對六安市農產品配送中心選址問題進行研究。文章結合六安市實際情況,分析農產品物流現狀,探討了六安市農產品配送中心選址建模方法,建立成本最小化的離散型選址模型并計算結果,從而選出最合適的備選地址。然后通過灰關聯度評價體系進行檢驗,以說明選址模型具有實用價值。
本文選取六安市這樣的典型的中部地區地級市作為研究案例,所得的研究結論可以通過類推法進行涵蓋,如安徽省其他地級市、河南省地級市等中部地區地級市均可參照本文模型,根據當地數據進行農產品配送中心選址計算。
在本文的成本最小化模型中,對一些問題的考慮還不夠全面,有些成本費用沒有考慮周全;運輸費用假設與距離呈線性關系,但實際上運輸費用和距離是非線性相關的,需要通過編程來實現,由于筆者編程水平有限,本文假設運輸費用與距離成正相關。因此,本文構造的選址模型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完善,來提高模型的精確度和實用性。
6 參考文獻
[1] 劉昌祺.物流配送中心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2] 郜振華,陳森發,黃鷗,等.基于灰色綜合評價的物流中心選址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05,22(9):159-160.
[3] 孫曦.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的選址模型構建及其應用[J].北京農學院學報,2014(2):86-90.
[4] 賓厚.林副產品物流配送系統優化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2.
[5] 談益楠.層次分析法在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選址中的應用[J].科技和產業,2012(12):68-70.
[6] 鄧聚龍.灰色系統理論教程[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0.
[7] 鄧聚龍.灰理論基礎[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
[8] 王清印.灰色數學基礎[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6.
[9] 鄧聚龍.灰色系統基本方法[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87.
[10] 曹明霞.灰色關聯分析模型及其應用的研究[D].南京:南京航天航空大學,2007.
[11] 陳戰波,黃小舟,物流配送中心選址的改進灰關聯度評價方法[J].統計與決策,2015,23(3):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