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惠娜
(江陰市中醫院,江蘇 江陰 214400)
心理干預在肝硬化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探討
杜惠娜
(江陰市中醫院,江蘇 江陰 214400)
目的分析并探究肝硬化臨床護理服務中加以應用心理干預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觀察組實施常規護理+心理干預,對照組單純實施常規護理的肝硬化。結果比較兩組病患護理后的SDS評分、SAS評分,結果提示觀察組所得效果較之對照組有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病患護理總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肝硬化護理中加以實施心理干預可進一步提高護理效果,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心理干預;肝硬化;護理效果
肝硬化是臨床較為常見的慢性疾病,該病癥病程較長且較易反復發作。肝硬化晚期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繼發感染等癥狀,治療難度相對較大,加之目前尚未出現有效控制方法,故患者較易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種種不良情緒,甚至可能導致患者出現抵觸治療的不良情況[1-2]。此次研究將對本院接診的加以實施心理干預的肝硬化患者60例探究肝硬化臨床護理服務中加以應用心理干預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8~69歲,平均(45.6±3.2)歲。病程:2個月~8年,平均(2.8±0.6)歲。對照組男1 8例,女1 2例,年齡2 9~6 8歲,平均(45.5±3.4)歲。病程:3個月~9年,平均(2.9±0.9)歲。兩組病患均經臨床相關檢查確診為肝硬化,均無其他臟器嚴重疾病,均知曉此次研究目的及方法,均自愿參與此次研究。統計兩組患者臨床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均采取常規臨床護理服務,如患者入院后遵醫囑對患者使用各類藥物并在用藥前對患者實施基礎用藥干預指導,并告知患者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各項事宜,同時也要對患者做好營養平衡護理、飲食干預指導以及抗纖維化護理等護理操作。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護理基礎上對患者加以實施心理干預,如:①對患者入住病室進行環境干預,定期消毒,并更換床單,同時在病房中播放患者喜歡的相關音樂,同時也可在房間內擺放一些綠色植物,以便改善患者的心情,提高患者的診療舒適度。②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要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幫助患者盡快熟悉診療環境,同時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評估,依據不同患者對自身所患疾病了解程度的不同實施針對性宣教,避免患者出現因對該疾病的錯誤認識而產生的不良情緒。③護理人員要耐心傾聽患者的內心感受,了解患者的身心不適原因,幫助患者自我調節,以便消除心理障礙,以便確保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保持良好的心情,以便提高患者的診療依從性。④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家屬進行宣教,向其說明家庭支持對患者治療效果的重要影響,以便患者家屬可為患者提供必要的家庭支持,幫助患者消除悲觀情緒,樹立積極治療的信心。
1.3 觀察指標
SAS評分[3]:采用SAS評分量表對患者的焦慮情緒進行評價,量表中共設有20個題目,均設有4級評分法,總得分越高則表示焦慮程度越重。
SDS評分[4]:采用SDS評分量表對患者的抑郁情緒進行評價,量表中共有20個評價項目,每道題目均采取4級評分法,總分越高則表示抑郁越重。
護理滿意率:采用自制調查量表,表中共設有10道小題,每道題均“√”及“×”兩個選項,“√”選擇≥8個為非常滿意,“√”≥6個為滿意,<6個則為不滿意,非常滿意+滿意=總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比較,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對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sas評分及sDs評分的比較分析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SAS評分及SDS評分較之對照組均有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SAS評分及SDS評分的比較分析(n,±s)

表1 兩組患者SAS評分及SDS評分的比較分析(n,±s)
組別 n SAS評分 SDS評分對照組 30 40.6±2.8 39.2±4.6觀察組 30 37.7±3.3 36.8±4.1 t—3.670 2.133 P—<0.05 <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的比較分析
觀察組護理后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約為100.0%,較之對照組有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的比較分析 [n(%)]
肝硬化是臨床較為常見的慢性疾病,該病癥反復發作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彌漫性肝損害,目前我國臨床多見肝炎導致肝硬化,肝硬化所導致的肝損害會在極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生命質量,加之該病癥病程較長,病情反復的特點,且無有效的控制方法,因此患者較易在治療期間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甚至可能導致患者出現抵觸治療或自殺傾向,因此在臨床上對肝硬化患者加以實施心理干預十分重要[5]。心理干預是指在對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強護患之間的交流,同時對患者加以實施鼓勵、宣教等服務,從而通過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避免其因對疾病的錯誤認識而產生不良情緒,確?;颊吡私夥e極配合診療工作的意義,從而提高患者的診療依從性,確保各項診療工作的順利開展。有研究發現對肝硬化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后,患者的SDS評分降低至40分以下,而診療配合度則提高至92.4%[6]。在此次研究中觀察組病患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均增加實施了心理干預服務,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及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護理滿意度較之對照組也有明顯提高,此次研究結果同上述學者的研究結論具有較高的相似性。
綜上所述,在肝硬化護理中加以實施心理干預可進一步提高護理效果,幫助患者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診療依從性,確保各項診療服務的順利實施,同時有助于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故值得推廣。
[1] 王翠云,馬允利.心理干預在肝硬化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43(1):228-229.
[2] 馮秀娟.試論心理干預在肝硬化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7(9):1659-1662.
[3] 范曉文,孫海鷹.心理干預在肝硬化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51(16):260-262.
[4] 吳 寧,劉雪梅.心理干預在肝硬化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6,42(21):111-112.
[5] 夏運梅.優質護理干預在肝硬化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患者生存質量影響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6,35(20):237-238.
[6] 薛 冰,張家薇.針對性心理干預在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18(33):159-160.
本文編輯:趙小龍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04.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