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偉,姚麗坤,高紅巖
(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人民醫院,吉林 遼源 136200)
綜合性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
李 偉,姚麗坤,高紅巖
(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人民醫院,吉林 遼源 136200)
目的分析綜合性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4年3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14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數字表法分為常規組和綜合組,各72例,常規組行常規護理,綜合組行綜合性護理,比較兩組生活質量。結果綜合組情感職能、社會關系、生理機能、心理狀態等評分與常規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性護理可顯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療效,改善其生活質量,臨床可將其作為理想護理方法積極使用和推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質量;綜合性護理
COPD在老年人群中并不少見,其亦是臨床常見病,具有病程長、遷延不愈、治療難度大、預后差等特點。常規抗感染等基礎治療對病情嚴重者效果不佳,隨著病情不斷發展和加重,患者會出現氧分壓降低、CO2聚集、Ⅱ型呼吸衰竭等情況,其對患者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極大。相關研究發現[1],COPD患者的死亡率高達35%左右。因此臨床必需對該病的科學有效治療給與高度重視。臨床實踐證實[2],系統全面的護理對提高COPD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改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144例作為研究對象,現進行如下分析和匯報。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144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完全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COPD的臨床診斷標準[3];②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簽署相關協議書。排除標準:①惡性腫瘤、血液疾病或腦梗死者;②先天性心臟病、肝腎功能障礙者。按照數字表法分為常規組和綜合組,各72例。常規組男40例,女32例,年齡49~75歲,平均年齡(60.8±7.5)歲;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9±2.6)年。綜合組男38例,女34例,年齡50~74歲,平均年齡(61.1±7.3)歲;病程2~12年,平均病程(6.8±2.5)年。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分析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組行常規護理,實施止咳化痰、平喘、抗感染等對癥治療,對患者生命體征相關指標(脈搏、血壓等)定時進行監測;發現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癥狀時及時予以鼻氧管吸氧,控制好輸液速度,加強飲食指導。綜合組在常規組基礎上行綜合性護理,具體內容:①健康宣教:將COPD病理知識、注意事項等介紹給患者,提高其認知能力,囑其及時改變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禁忌煙酒,堅決抵制對身體健康不利的行為。逐漸增加健康宣教的頻率,創建健康教育專業小組或通過觀看視頻、圖片展示等方式強化宣教內容。②環境指導:提供干凈、衛生、舒適的病房環境,定期進行消毒殺菌,防止細菌定制,降低感嘆發生率。做好口腔衛生清潔,定期為其吸痰,確保呼吸道暢通。③心理干預:患者住院期間要對其心理狀態進行密切觀察,增進醫患間的交流溝通,盡量滿足患者各方面的合理需求。對其家庭情況、文化程度、社會背景等進行充分了解,制定個性化心理護理措施;重視缺少家庭關愛的老年患者的心理感受,消除其焦慮、煩躁等負性情緒,提高其治療依從性。④行為指導:對患者強化行為干預,依據其具體情況,由護理組長和責任護士共同制定適合患者的活動計劃。囑其保持規律休息,勞逸結合,控制好飲食。⑤出院健康指導:醫護人員在患者出院時需要為其制定針對性康復方案,定期進行隨訪,囑患者準時回到醫院進行復查,以便對其病情變化全面掌握,加快病情康復速度。
1.3 觀察指標
系等4方面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定,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綜合組心理狀態、生理機能、社會關系、情感職能評分與常規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分析并比較兩組生活質量評分(±s,分)

表1 分析并比較兩組生活質量評分(±s,分)
組別 情感職能 生理機能 社會關系 心理狀態常規組(n=72) 14.5±0.6 14.4±1.7 14.3±0.8 14.7±0.6綜合組(n=72) 19.9±0.8 17.8±2.2 20.4±1.0 20.3±0.4 t 45.8205 15.3553 40.4179 40.7459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相關研究發現[4],老年COPD患者中焦慮、抑郁情緒的發生率在25%左右。鑒于COPD病情反復發作、病程周期長以及經濟壓力大等因素的影響,患者極易出現不良心理狀態,從而對生活質量產生不利影響。
綜合性護理干預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休養環境,并通過心理干預、健康宣教等減輕了患者的精神壓力,提高了其治療依從性,行為干預等又顯著增強了患者的配合能力,增進醫患之間的良好溝通。相比于常規護理,其優勢更為明顯[5]。
本組研究發現,綜合組的心理狀態、生理機能、社會關系、情感職能等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綜合性護理可顯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療效,改善其生活質量,臨床可將其作為理想護理方法積極使用和推廣。
[1] 馬 萍,朱 聰,陳 敏,等.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及復發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5,36(22):133-136.
[2] 陳思夢,王莉莉.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2):34-36.
[3] 張愛華.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5,45(19):135-135.
[4] 范如柳.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保健文匯,2016,52(3):86-86.
[5] 羅天秀.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01(19):83,89.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04.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