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愛花,黃 花*,馮國光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崇明分院,上海 202150)
結腸造口患者臨床護理路徑的研究
林愛花,黃 花*,馮國光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崇明分院,上海 202150)
目的總結結腸造口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臨床價值。方法選擇2013年11月~2016年6月因大腸惡性腫瘤而實施永久性腸造口的患者78例隨機分為臨床護理路徑組(A組,研究組)40例和常規護理組(B組,對照組)38例。出院時采用問卷形式進行健康教育達標率的調查和滿意度的調查。結果2組患者在健康教育達標率和滿意度調查2個方面來比較,臨床護理路徑組結果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為結腸造口患者健康教育提供了更有效的指導,提高了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
結腸造口;護理路徑;健康教育
近年來,隨著我國大腸癌發病率的不斷增高,需要做永久性結腸造口術的患者也不斷增多。雖然結腸造口術式的改進提高了造口的成功率,但也存在諸多造口并發癥,如造口狹窄、造口周圍皮炎、造口脫出、造口壞死等。造口并發癥的發生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的護理質量,對防治造口并發癥的發生具有十分重要意義。我院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腸造口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1月至2016年6月因大腸惡性腫瘤而實施永久性腸造口的患者78例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齡54~82歲,均無腦、心、肺、肝、腎和嚴重疾病及術后并發癥者。隨機分為臨床護理路徑組(A組,研究組)40例和常規護理組(B組,對照組)3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嚴重程度、手術方式、文化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護理組:采用整體護理+一般健康宣教的方法。包括術前護理(入院介紹、一般護理、腸道準備、心理護理等)、術后護理(一般護理、病情觀察、結腸造口護理等)和出院指導。給予床邊隨機的口頭健康宣教。
臨床護理路徑組:本組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具體內容如下。
術前護理:入院第1天,入院介紹,評估患者(自理能力、聽力、視力、心理狀況、自身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的能力),全面心理護理,增強患者配合治療的信心和飲食指導,提高手術耐受力。入院2~3天,完善相關輔助檢查。講解疾病知識對以后生活的影響及術后可能出現的情況及處理方法。選擇合適的健康教育方法:文化程度高可采用專家講座、醫學手冊、CD及墻上宣教欄,文化水平低的采用分段式反復加強指導。提供舒適合理的環境,避免在公眾場合。手術前1天及當日,腸道準備,用藥、飲食指導。皮膚準備:避免手中污染,術后腹脹和切口感等。術日晨置胃管和留置尿管。測量生命體征,手術標示及腕帶核對,心理護理。
1.2.1 術后護理
術后第1~3天,觀察生命體征、引流管,臥位、飲食指導。觀察造口情況,進行造口護理;指導家屬及患者進行造口觀察、評估;講解護理方法;術后第4~8天,術后腸造口開放或排氣排便及時:指導患者和家屬觀看清理,清理造口袋內容物色質量味,正確觀察保護造口粘膜。術后第8~12天,患者講造口和造口周圍常見并發癥及應對措施。講解造口產品的特點、造口產品的儲存及購買對產品要求,提供相應的產品供其選擇。讓患者示范造口換袋,評估患者自行換袋情況。
1.2.2 出院指導
指導患者適當修養后積極回歸社會角色,適應社會生活。告知患者出院后可能出現的問題,囑患者出院后如有異常及時就診。
1.3 效果評價
1)患者出院時,由護士長、責任護士共同對2組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達標率的調查和滿意度的調查。2)健康教育達標率調查表和滿意度調查表均為自制問卷,健康教育達標率調查表每個間題按“掌握、基本掌握、未掌握”3級評分。3)滿意度調查表每個間題按“滿意、較滿意、不滿意"3級進行評分。掌握為患者全部能復述或演示,基本掌握為患者大部分內容能復述或演示,未掌握為患者少部分或全部不能復述或演示。滿意度調查在90分以上為滿意,90分以下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統計學分析,2組患者在健康教育達標率和滿意度調查2個方面來比較,臨床護理路徑組結果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教育達標率與滿意率對比 [n(%)]
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人們的健康觀和生活質量的提高被引人了醫學界,大腸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生率位于消化道腫瘤的第3位,好發部位在結腸和直腸,以直腸癌多見,多發生于40~50歲,其中50%一60%直腸癌患者需要做永久性結腸造口術,近年來國內外發病率逐年上升。美國每年永久性造口手術約10萬例,至今已有腸造口75萬例,我國估計每年新增永久性腸造口患者約10萬例,且今后有增加趨勢[1]。
結腸造口是治療低位直腸癌的必要手段,由于結腸造口改變了排便途徑,且排便不能自主控制,導致了患者的軀體功能、生理功能、精神狀態的改變,從而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為提高造口患者生活質量,提高健康教育的效率,護理同仁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實施臨床護理途徑。隨著時代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及健康知識的需求也在提高。故多位學者提出了臨床護理路徑在腸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中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4]。
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結腸造口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實現了結腸造口患者從入院到出院整個過程的圖表式管理,不遺漏任何一個護理和健康教育細節,使每一個護理環節都能切實地落實到患者身上,讓整個護理和健康教育工作成為一個標準化的程序,從而切實有效地提高了護理質量和健康教育的效果。從本研究結果來看,臨床路徑護理組健康教育達標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也證實了臨床護理路徑應用的優越性。通過臨床路徑程式化和人性化的應用,讓患者和家屬預先知曉了下一步的內容,能主動參與到護理計劃中來,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使護理工作更加有效,從而也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從本研究結果來看,也證實了臨床路徑護理組的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外科手術治療的成功,離不開高質量的圍手術期護理,建立結腸造口的圍手術期臨床護理路徑,將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有利于外科學科建設和發展。
[1] 喻德洪.我閏腸造口治療的現狀和展望[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6);415-417.
[2] Burch J.Stoma management:enhancing patient knowledge[J].Br J Community Nurs,2011,16(4):162,164,166.
[3] Burch J.Management of stoma complications[J].Nurs Times,2011,107(45):17-20.
[4] 7 D'orazio M.Ostomy management and quality of life[J].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11,38(5):493.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04.52.02
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