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月賓
(來賓市人民醫院,廣西 來賓 546100)
探討循證護理在手足口病患兒護理中的應用
黃月賓
(來賓市人民醫院,廣西 來賓 546100)
目的探討手足口病患兒在治療期間接受循證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兒11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接受常規小兒護理;觀察組接受循證護理。比較兩組患兒手足口病治療總時間、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事件、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兒手足口病治療總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期間僅有1例出現不良事件少于對照組的9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達到94.5%,高于對照組81.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足口病患兒在治療期間接受循證護理,可以縮短治療時間,減少不良事件,提高家長滿意度。
手足口;小兒;循證護理;效果
手足口病屬于近些年來在臨床小兒科較為常見一種傳染性疾病,5歲以下的嬰幼兒屬于該疾病的高發人群,大多數情況下是由于柯薩奇病毒和腸道病毒感染而最終導致發病[1]。發熱、潰瘍、皮疹屬于該病患兒的主要癥狀表現,還有一部分患兒在發病之后會出現神經系統和呼吸系統癥狀,個別病情程度嚴重的患兒會由于病程的進展速度較快而導致死亡。臨床及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對手足口病患兒在治療期間給予循證護理,可使病死率水平降低,使療效提高[2]。本文主要探討手足口病患兒在治療期間接受循證護理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兒11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年齡1~5歲,平均(2.3±0.5)歲;男31例,女24例;病程1~8天,平均(3.4±0.7)天;觀察組年齡1~5歲,平均(2.1±0.3)歲;男32例,女23例;病程1~6天,平均(3.1±0.4)天。對照組和觀察組患兒一般指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小兒護理;觀察組接受循證護理,具體內容包括:(1)循證問題:明確護理難度,主要包括口腔、神經系統、飲食、皮疹、出院等多個方面的護理問題。(2)循證支持:針對找到的一些護理服務過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利用網絡、數據庫等渠道查閱資料制定措施,并結合實際情況實施。(3)循證護理:①病情觀察: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每隔1 h對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動脈血氧飽和度等進行一次測定,判斷意識、神志、并發癥。有呼吸急促、惡心嘔吐、頭痛、腦膜刺激征等癥狀出現的時候,及時告知醫師進行救治。②口腔:就餐前后均應該采用濃度為0.9%氯化鈉注射液對口腔進行徹底的清潔,潰瘍處涂蒙脫石散+維生素B2膏。③飲食:以清淡、維生素豐富、溫涼、易消化流質或半流食為主,避免進食一些辛辣、過咸、油炸、過熱、過冷等刺激性相對較強的食物,保證做到少食多餐,盡可能多的飲用溫開水。④皮疹:皮疹處保持清潔、干燥,避免抓撓,用聚維酮碘溶液進行徹底的消毒。臀部皮疹在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手足部皰疹涂爐甘石,破潰可涂抹0.5%聚維酮碘。衣著清潔、寬大,床鋪干燥。指甲剪短,包裹雙手。⑤消毒隔離:加強消毒隔離管理,病房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經常通風并消毒。玩具、餐具及其他物品需消毒,餐具保證做到專人專用。⑥出院護理:出院前,對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出院后定期隨訪[3]。
1.3 觀察指標
手足口病治療總時間、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事件、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1.4 滿意度評價方法
在小兒手足口病治療結束,患兒出院當天采用不記名打分方式調查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100分為滿分。60分以下為不滿意,以上為基本滿意,80分以上為滿意[4]。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足口病治療總時間
對照組患兒手足口病共治療(13.69±2.50)d,觀察組(10.47±2.51)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事件
觀察組治療期間出現不良事件1例少于對照組的9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觀察組患兒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94.5%,高于對照組的81.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情況比較 [n(%)]
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廣、傳播速度快屬于臨床乃至全社會公認的小兒手足口病的基本特點,該病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就能夠造成較大范圍的流行。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兒的病情在經過積極的對癥治療之后均能夠得到較為理想的控制,病情能夠自然痊愈,但在實際臨床工作中仍然有一少部分患兒的病情會在治療期間出現腦膜炎、肺水腫、循環衰竭等嚴重的并發癥[5]。
循證護理模式主要是針對某一種疾病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具體臨床問題,通過科學的途徑查詢權威資料,并與臨床實際相結合,制定護理服務的干預計劃,以便能夠為廣大患者在治療期間提供有效護理。對于手足口病患兒在治療期間實施實施循證護理,應該對患兒的病情變化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實施充足的機體營養支持,飲食護理干預措施要有意識加強,對機體必要的水和營養物質進行補充,對患兒的早日恢復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還應該特別注意患兒的皮疹護理,消毒隔離相關制度的執行必須嚴格,積極預防各類感染事件的發生,使該病的傳播得到有效控制;加強遠期護理,使家屬掌握病因、預防措施,降低復發和并發癥的可能。由于手足口病患兒的年齡相對較小,通常情況不能夠完全通過語言表述的方式說出內心的感受,病情的不斷變化會使患兒的神態變差,有哭鬧、吵鬧等癥狀出現。護理人員在護理期間態度應該保證和藹,適當對患兒的背部進行輕撫,以肢體動作代替語言,使患兒能夠在短時間內平靜下來。同時,加強家屬宣教,耐心講述病情變化情況和相關的注意事項[6]。本次研究中的觀察組患兒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達到94.5%,明顯優于對照組,這一研究結果可以充分說明,對手足口病患兒實施循證護理干預的重要性。
[1] 楊麗莉.循證護理應用于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的護理要點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31):350-351.
[2] 王文丹.小兒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與超敏C反應蛋白的臨床檢測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1):4.
[3] 謝安慰.循證護理在手足口病住院患兒重度口腔潰瘍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12):1417-1419.
[4] 魯 丹,高 鸞,郭金興,等.循證護理在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患兒中應用[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9(4):272-273.
[5] 宋鳳美.循證護理在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13):125-129.
[6] 趙 玉,劉玉華,陳淑媛,等.循證護理在手足口病患兒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4):26-27.
本文編輯:趙小龍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04.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