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芳
(廣西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廣西 玉林 537000)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對小兒哮喘生活質量的影響
周金芳
(廣西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廣西 玉林 537000)
目的探討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對小兒哮喘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醫院兒科門診接收的哮喘患兒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常規護理和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對比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結果觀察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均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P<0.05),且兩組各維度生活質量評分干預前后及干預后組間差異均顯著(P<0.05)。結論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能顯著改善哮喘患兒生活質量并促進恢復。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小兒哮喘;生活質量
小兒哮喘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肺部疾病,以呼吸困難、喘鳴、反復性咳嗽為主要臨床癥狀,多數病例可伴有氣道高反應性。小兒哮喘對病人的身體生長發育和正常的學習均可產生嚴重危害。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小兒哮喘也常出現拒絕配合、哭鬧不止等情況,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1]。為了改善小兒哮喘病人的生活質量,本研究特嘗試在其臨床治療過程中引入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并將其恢復情況與生活質量評分與接受常規護理的哮喘患兒進行對比,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醫院兒科門診接收的哮喘患兒8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符合診斷條項及醫院倫理委員會標準,且家屬均簽署同意書;排除存在先天性疾病者,存在其它類型呼吸道疾病者,存在嚴重系統性疾病者,家屬拒絕配合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3個月~6歲,平均(2.3±0.5)歲,病程1個月~13個月,平均(7.2±1.2)個月;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3個月~6歲,平均(2.4±0.6)歲,病程1個月~12個月,平均(7.0±1.3)個月。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操作內容主要包括向家屬講解用藥注意事項及預期效果、按照醫囑給藥并觀察癥狀和體征變化、認真回答家屬的問題等。
觀察組: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操作內容的中心思想是充分發揮家庭的積極作用。首先鼓勵家屬給予患兒情感支持,通過擁抱、輕吻、拍背等動作安撫患兒的情緒;其次護理人員還應當及時告知患兒家屬保持患兒用藥依從性的重要作用,通過向家屬發放健康教育手冊、面對面指導等方式使其了解患兒疾病發展及治療的相關知識,并通過微信公眾平臺、QQ群或者其它網絡溝通軟件向其傳送哮喘患兒照護注意事項及相關知識,尤其應當注意給予詳細的飲食指導和康復技巧,促使家屬能夠對患兒實施全面的、科學化的照護;最為重要的便是出院前家屬指導,護理人員應當詳細講述哮喘的預防措施及嬰幼兒喂養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注意事項及哮喘常見的誘因,能夠幫助患兒家屬詳細了解該病的預防手段,從根本上減少小兒哮喘的復發情況。
1.3 觀察指標
觀察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并對比護理前后生活質量。其中生活質量采用兒科生命質量問卷進行量化評價,共分為15個條目,包括癥狀及活動兩個方面,均為5級評定法,評分越高則說明對應維度生活質量越理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
觀察組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分別為(5.6±1.1)天和(2185.6±142.7)元,對照組分別為(7.2±1.4)天及(2587.9±156.9)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生活質量評分
干預前癥狀及活動評分觀察組和對照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評分均較本組內對應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干預后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s,分)

表1 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s,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aP<0.05
組別 n 癥狀評分 活動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40 32.1±4.5 50.2±5.7a 30.9±4.3 51.8±5.3a對照組 40 32.3±4.6 41.5±5.2a 31.2±4.5 42.1±5.0at值 0.645 7.843 0.547 6.947 P值 0.435 0.000 0.509 0.002
在小兒哮喘常規護理操作過程中,其臨床癥狀能夠得到一定的控制且患兒的生活質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該模式應用效果并不理想,仍然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分析其中原因為:常規護理模式下并未考慮到患兒對于其家長的依賴性,并且對家長對于患兒維持治療、安撫心理和情緒等方面的作用也并未得到充分發揮和應用[2]。由此可知,常規護理模式在小兒哮喘中缺陷明顯,尚需積極開展更為創新、全面、高效的系統化護理方案。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的根本性質便是將家庭對于哮喘患兒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進而對診療依從性、患兒的情緒狀態和心理狀態等方面的改善均能產生良好且積極的作用[3]。經分析可知,相較于常規的護理模式,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最大的特色便是將護理人員的作用與家庭的作用相結合,并且將家庭照護作為護理的重點內容,而將護士定位在輔助及指導的角色上,可知該護理模式不僅更有創新性,并且對哮喘患兒的康復促進作用更為理想,還可以大幅度提升患兒的生活質量水平。本研究中,觀察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顯著少于對照組,前者干預后癥狀及活動評分顯著高于干預前及后者干預后,證實該護理模式在小兒哮喘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綜上所述,建議在小兒哮喘中引入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能夠有效促進恢復并改善生活質量。
[1] 楊曉燕.霧化吸入藥物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的療效及護理[J].中國醫師雜志,2014,20(z2):206-207.
[2] 王文明,李雪梅,蔡曉華等.全程護理干預對小兒哮喘霧化吸入治療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9):30-32.
[3] 李玉輝,林芳珠,張淑清等.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對小兒哮喘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1):151-153.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04.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