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雅麗
(廣西來賓市人民醫院腫瘤內科,廣西 來賓 546100)
探討循證護理預防腫瘤患者深靜脈長期留置導管感染的效果
覃雅麗
(廣西來賓市人民醫院腫瘤內科,廣西 來賓 546100)
目的觀察循證護理預防腫瘤患者深靜脈長期留置導管感染的效果。方法將2015年3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深靜脈留置導管的腫瘤患者140例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前組應用常規護理,后組應用循證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導管感染情況。結果觀察組出現導管感染患者2例,感染率2.9%(2/70);對照組出現導管感染患者8例,感染率11.4%(8/70),兩組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結論在行深靜脈長期留置導管的腫瘤患者中實施循證護理,能夠有效避免導管(堵塞及)感染等不良現象,可延長導管留置時間,最終提高腫瘤患者生存率。
腫瘤患者;深靜脈;導管;循證護理;感染;預防
腫瘤患者在接受治療時常行深靜脈留置導管,以此滿足化療藥物輸注、胃腸外營養的供給需求[1]。淺靜脈留置針時間通常在3~4 d,但深靜脈導管的留置時間較長,期間容易出現導管堵塞、感染等問題,加之人為的護理操作不規范,將會進一步提高導管感染率。循證護理又被稱之為實證護理,是以現階段最有效的科學證據為依據[2],予以患者全面的護理干預,以此達到規范護理實踐,提高腫瘤患者生存質量的目的。我院對行深靜脈留置導管的腫瘤患者實施循證護理,旨在預防導管感染,現作出如下報告。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3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深靜脈留置導管的腫瘤患者14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70例,男39例、女31例;年齡33~84歲,平均年齡(51.8±9.6)歲;行鎖骨下靜脈留置者62例、PICC置管5例、股靜脈置管3例。對照組70例,男37例、女33例;年齡35~83歲,平均年齡(52.3±8.7)歲;行鎖骨下靜脈留置者58例、PICC置管7例、股靜脈置管5例。綜合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循證護理,措施如下:
①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置管前與患者講解留置導管的重要性及置管過程的配合指導,置管者操作前應認真洗手,置管時做到最大無菌保障,置管后講解留置導管的注意事宜,叮囑患者及家屬切勿自行牽拉、拔除導管或抓撓導管附近皮膚,以避免導管脫落,在更換衣物、清洗身體時動作要輕,且禁止淋浴。
②導管的牢固性:每班交接班時檢查導管置入的長度有無改變,導管貼膜有無松動,潮濕、卷邊,穿刺處皮膚有無紅、腫、熱、痛,導管有無打折等現象,敷料有無過期使用,若有不良情況應對癥處理。1周至少更換一次透明貼膜,從上至下揭膜,重點消毒穿刺口周邊皮膚,消毒面積應大于貼膜面積;待消毒液完全自然待干后,以穿刺點為中心,單手持膜,向兩邊做無張力垂放,并將導管固定;若貼膜松動、貼膜內存在汗液、血液、滲液或積氣,應立即更換[3]。
③每次輸液之前都要例行檢查貼膜、導管插入情況,若發現導管移位,應通過觀察回抽血液來判斷導管是否在血管內留置,如果導管深度合適,只需重新固定即可,不能再做進一步的置入[4];用生理鹽水沖洗管道,若管道內存有血凝塊、纖維蛋白等,應先清除干凈再做沖洗;若導管有堵塞現象,則不可強行推入血管內,應進一步作溶栓處理或拔管處理。
④輸液與導管應連接牢固,每次輸液前使用2%氯已定棉簽或棉片反復擦拭肝素帽面部及四周,至少兩遍以上。于患者肩膀后固定穿刺處的輸液管,加強巡視,觀察輸液狀況是否正常;加強無菌操作意識,謹遵無菌護理原則,每周更換一次肝素帽,確保連接牢固;嚴遵一針一管的輸液原則,在封管時實時配置濃度為0~100I U/mL的肝素封管液;使用10 mL以上注射器以脈沖正壓方式進行封管,先將近穿刺口夾子夾閉,再把接管夾子夾閉;肝素帽使用無菌紗布進行保護,以防細菌侵入。
⑤在對置管腫瘤患者進行叩擊背部、更換體位等日常護理的過程中,應注意動作要輕,以防牽拉導管造成導管移位或者脫落;密切觀察、按時測量患者體溫,如果患者體溫在38.5℃以上,則全面查找患者高熱原因,如果排除掉其它因素導致的發熱,則提示有可能存在導管感染[5]。遵醫囑或結合患者病情癥狀選擇是否拔除導管,如果將導管拔除,則進行導管細菌培養。
1.3 觀察評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深靜脈留置導管感染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進行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深靜脈留置導管感染情況:本研究中患者均行深靜脈留置導管,觀察組出現導管感染患者2例,感染率2.9 %;對照組出現導管感染患者8例,感染率11.4%,兩組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深靜脈留置導管感染發生率比較(n,%)
長期以來的經驗式臨床護理,存在很強的個人主觀因素,缺少科學依據的指導[6],因此人為的護理操作失誤常常給腫瘤患者帶去不必要的痛苦。而循證護理是在參考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制訂出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其目的是規范臨床護理中的操作行為,實現了護理理論與護理實踐的高度統一[7],護理中的每一個步驟與環節均以“科學”為依據,為腫瘤患者術后的營養供給、輸液需求、后續化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患者不必經受反復注射的身心痛楚,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較為理想,因此整體的護理水平、護理效果都有明顯提升。與此同時,在制訂護理措施時,護理人員在查閱大量科學證據的過程中,豐富了專業知識、提高了學習水平以及臨床應變與決策能力。
本研究根據不同的護理措施將行深靜脈留置導管的腫瘤患者140例分為兩組進行觀察與比較,結果發現,應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70例,其中有發生了導管感染8例,感染發生率高達11.4%,患者的生存質量受到嚴重影響;而實施循證護理的觀察組患者,只有發生導管感染2例,感染發生率為2.9%,遠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行深靜脈長期留置導管的腫瘤患者中實施循證護理,能夠有效避免導管堵塞及感染等不良現象,可延長導管留置時間,最終提高腫瘤患者生存率。
[1] 韓林露.循證護理在預防血液透析深靜脈導管感染中的應用[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0(4):733-735.
[2] 舒亞花,吳鴻珠,沈志華,等.循證護理在惡性腫瘤患者術后深靜脈導管留置護理中的應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9):1254-1255.
[3] 薛玉英.循證護理在預防腫瘤患者化療不良反應中的應用[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06):172-173.
[4] 章 萍.循證護理在預防導管相關性感染中的應用[J].母嬰世界,2014,(16):83-84.
[5] 鄭靜霞,尹閨琛,馬世紅,等.循證護理干預在中心靜脈導管并發癥中的護理探討[J].按摩與康復醫學(中旬刊)2011,02(11):122-123.
[6] Linnemann,B.Management of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in cancer patients: An update[J].Seminars in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2014,40(3):382-394.
[7] 陳娟紅,姚惠萍,黃超蘭,等.循證護理在預防危重患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與康復,2016,15(10):965-968.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04.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