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菲菲
(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雅安 625000)
心理干預對腸造瘺口患者的應用效果分析
陳菲菲
(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雅安 625000)
目的探討心理干預在腸造瘺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直腸癌術后結腸造口患者2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0例。對照組僅采取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圍手術期心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病情康復程度以及患者焦慮悲哀程度。結果觀察組在病情康復以及心理健康方面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腸造瘺口患者手術前后實行心理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焦慮、悲哀情緒,健康樂觀的心態有利于患者積極配合院外延續護理,能顯著提高患者日后的生活質量。
大腸癌;腸造瘺;心理護理
隨著人們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大腸癌患者不斷增多。據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因低位直腸癌而行腸造口的患者達到10萬人以上,且有快速上升趨勢。全國腸造口病人達到100萬以上[1]。為保證低位直腸癌及膀胱癌患者的排泄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造口術成為了目前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造口術會使患者正常排便途徑以及體型改變,疾病和排便方式的改變都會使患者自尊心受到沉重打擊,對患者社會生活和家庭帶來一定壓力。為了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本文通過對腸造口患者20例實施圍手術期心理護理干預以及院外延續護理,分析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腸造瘺患者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直腸癌術后結腸造口患者20例作為研究對象,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資料中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齡55歲。
1.2 方法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均使用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方式的基礎上增加心理護理干預。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包括遵義用藥、病情觀察、口頭健康宣教、飲食指導、造口護理、解答患者疑問等護理方式。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術前術后心理疏導和造口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患者存在的心理情緒分析
癌癥患者心理情緒波動大,易出現焦慮、恐懼、自我形象紊亂、悲哀等心理情緒[2]。直腸癌術后常需要在腹壁做永久性的結腸造口,患者排便方式改變,大便不能得到自身有效控制,這將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和社交,給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同時,對于家庭來講,在經濟和照顧者心理方面也會產生較大壓力。一方面是治療費用的壓力;另一方面,是照顧者對患者健康的擔憂以及自身疲憊等問題。
1.2.2 術前心理干預
術前,觀察組患者在實施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心理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心理干預。醫護人員運用良好的溝通技巧,對腸造口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鼓勵患者將焦慮與情感表達出來。通過談心、解釋等方式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礙和悲觀情緒,使其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
1.2.3 術后護理
1.2.3.1 健康教育
術后對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術后護理知識,做好健康指導,包括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術后飲食習慣,術后積極進行腸道功能恢復訓練,為患者耐心講解注意事項,做好院外延續護理,教會患者對造口進行自我護理,以及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和處理方法。
1.2.3.2 術后鼓勵患者及家屬參與造口護理。
鼓勵患者在出院前掌握自我護理技能。患者及家屬積極學習造口的評估、貼袋、以及積極學習如何預防造口周圍皮膚合并癥。患者出院后,指導患者積極參加造口病友協會,多與類似疾病的患者溝通交流,逐步樹立生活的信心[3]。同時,醫護人員可以適當利用成功案例鼓勵患者,將手術部位恢復良好、心理健康的成功病例介紹給患者,以使患者孤立無助的情緒得到排解,使患者了解到只要進行恰當的護理,結腸造口的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是可以得到改善的,從而使患者的恐懼得以消除,增強其對治療的信心。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術后不良情緒,并通過患者家屬,以及患者出院后恢復情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患者出院后,醫護人員通過電話、郵件問卷等方式對患者進行焦慮和悲哀心理評分,同時對照顧患者的家屬進行焦慮和抑郁情況評分, 綜合兩項評分,進而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全面評估。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術后焦慮、悲哀心理情況比較。對照組在沒有心理干預性護理的情況下,焦慮,悲哀情緒明顯高于有心理護理干預的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焦慮、悲觀情緒測評比較例數(人)
雖然腸造口患者的護理近年來有了較大進展,醫護人員對造口患者所面臨的心理社會問題也增加了一些認識,但是腸造口患者的醫療和心理社會護理仍很不規范。因此,醫護人員在工作中有必要增加心理行為干預來改善現有護理狀態,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對腸造瘺患者實施有效心理干預不但能改善圍手術期焦慮、悲哀等心理,而且還能促使多數患者正確面對疾病,使自己盡快適應造口的存在。通過對造口患者給予及時的心理護理干預和合理健康指導,能使造口患者清楚地認識到造口的本質和身體受到的限制以及影響,讓患者早日面對現實,以積極的心態接受后續的治療和指導。通過資料顯示,術后患者自理程度越高,社會功能、業余活動等方面適應越強,生活質量也就越高。心理干預在腸造瘺患者的護理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緩解患者的心理障礙,還可以提高了患者對造口的認知及自理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1] 吳蘇光.直腸癌術后結腸造口患者的家庭隨訪口[J].天津護理,2011,12(1):44-45.
[2] 孫躍瓊.永久性腸造口患者圍手術期心理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01:306.
[3] 張俊娥,鄭美春.患者對結腸造口的反應與心理需求[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8,22(6):410.
本文編輯:趙小龍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04.1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