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靜,穆清華
(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江蘇 連云港 222002)
舒適護理模式在肺癌化療患者中的應用觀察
付 靜,穆清華
(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江蘇 連云港 222002)
目的 探究肺癌化療患者應用舒適護理模式后所發生的臨床變化。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進行肺癌化療治療的患者45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在院期間患者接受的不同護理來分組:接受舒適護理的患者23例歸入研究組,接受常規護理的患者22例歸入對照組。組間對比護理效果。結果 就生活質量評分而言,對照組均高于研究組;就不良反應率而言,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為肺癌化療患者實行舒適護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其生活質量,降低化療不良反應給患者帶來的困擾。
舒適護理;肺癌患者;化療;護理模式;應用效果
舒適護理是一種具有個性化和人性化特色的整體護理模式,可以使患者實現生理與心理上的雙重愉悅,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恢復其社會角色[1]。而肺癌患者多因化療而出現毒副反應,雖然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期限,但是同時也為患者帶來了諸多的痛苦,其生理與心理均存在各種不良應激。而舒適護理模式的應用恰好可以減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選擇我院收治的肺癌化療患者45例,試觀察探究舒適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進行肺癌化療治療的患者45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在院期間患者接受的不同護理來分組:接受舒適護理的患者23例歸入研究組,接受常規護理的患者22例歸入對照組。研究組男11例,女12例;年齡28~82歲,平均(55.33±11.34)歲;分型:鱗癌8例,腺癌6例,小細胞癌9例;分期:Ⅰ期7例,Ⅱ期6例,Ⅲ期5例,Ⅳ期5例。對照組男11例,女11例;年齡29~81歲,平均(55.43±11.46)歲;分型:鱗癌7例,腺癌7例,小細胞癌8例;分期:Ⅰ期6例,Ⅱ期7例,Ⅲ期6例,Ⅳ期3例。兩組患者就分期、分型、年齡大小、性別構成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研究組接受舒適護理,具體包括:
(1)化療前
首先,護理人員應為患者進行生理、心理狀況的評分,責任護士需保證每日至少和患者交流30分鐘以上,以便為患者及其家屬全面傳達化療的相關健康教育知識。日常護理中應仔細觀察患者表現,鼓勵其表達自己的需求,從而針對患者的不良情緒給予有效疏導,必要時可播放舒緩音樂,以分散其注意力。若患者為初次化療,則應將藥物的毒副反應、骨髓抑制等明顯的不良反應給予重點介紹,以提高其依從性;若患者多次接受化療治療,則應建立良好的護患“指導-合作”關系,調動其主觀能動性,使其積極配合治療[2]。
其次,醫護人員應根據患者的飲食喜好、營養狀況進行飲食方案制定,確保患者口味得到滿足的同時,營養也可以得到充分的補充。總的來說,患者飲食應富含蛋白質,推薦使用豆制品、奶制品、瘦肉或蛋類,蘿卜、白梨等新鮮果蔬也是適宜的選擇。
(2)化療中
穿刺時需選擇適宜的靜脈,并在穿刺前進行局部熱敷,以擴張和充盈靜脈,提升穿刺成功率。穿刺后應為患者保持放松體位,并選擇刺激性較大的藥物進行優先輸注,并給予血管按摩、熱敷或冷敷,以預防藥物外滲、皮膚壞死、腫脹等狀況的發生。常規留置針當天置入當天拔,拔后避開針眼處用喜療妥局部按摩,減低靜脈炎發生幾率。
(3)化療后
化療前后120分鐘內應禁食禁水,以免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若患者不良反應明顯,可酌情則在化療前半小時、化療后為患者靜脈注射阿扎司瓊[3]。此外,化療期間可在每日早晨為患者安排清淡易消化的軟食或半流質食物,不可過于甜膩或油膩,以免患者出現感染、食欲不振等問題。若情況允許,醫護人員可通過調整色香味來提高患者食欲。若患者出現血小板下降等表現,可為患者使用生血藥物,并以紫外線為病房消毒,限制探視時間,做好隔離措施。疲乏患者則可多聽音樂,多進行有氧運動。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生活質量評分,其中生活質量評分的判定標準源自諾丁漢健康程度調查量表,內涵社交、情感、睡眠、精力以及軀體活動五個維度,各維度分值高低與生活質量優劣呈負相關聯系,即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差,分值越低則生活質量越好[4]。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良反應
研究組在各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上均要遠遠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良反應率的組間對比 [n(%)]
2.2 生活質量
無論是在精力維度、情感維度、交際維度,還是在睡眠和軀體活動等維度上,對照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均要遠遠高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生活質量評分的組間對比(±s)

表2 生活質量評分的組間對比(±s)
分組 精力 情感 睡眠 交際 軀體活動研究組(n=23) 35.79±3.01 13.97±1.12 10.61±1.97 15.24±1.76 6.09±0.93對照組(n=22) 53.49±5.89 22.95±3.14 18.38±3.29 24.49±4.88 12.05±2.26 t 12.777 12.891 9.662 8.532 11.662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肺癌乃常見惡性腫瘤,化療是臨床常見治療方法,但是化療期間所使用的藥物有著一定的毒副作用,會使患者產生血小板減少、惡心嘔吐、身體乏力等各種血液、皮膚、神經系統反應,患者不得不忍受不良反應帶來的各種痛苦,甚至許多患者因不良反應過于嚴重而放棄化療。對此,臨床可以為肺癌化療患者采用舒適護理模式,通過化療期間給予患者個性化、人性化的護理措施,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處于愉悅的狀態,進而配合治療,提高化療的療效,實現延長患者生存期限、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根本目的[5]。可以說,舒適護理是非常全面和科學的,以飲食層面為例,舒適護理考慮到患者提高免疫力的需求,為患者安排了卷心菜、香菇、西蘭花等蔬菜,患者自身免疫力提高,可以更有力地抗擊癌癥;由于肺癌患者肺部臟器功能較差,因此飲食護理中安排食用梨與白蘿卜,可以止咳化痰平喘,還能通肺經。而從心理層面給予的舒適護理,則可以減輕患者心理壓力,以免其產生厭世想法。總的來說,舒適護理相對于常規護理來說,其臨床價值要更加鮮明。見結果,研究組在生活質量上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不良反應發生率也全部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實際上恰好反映出舒適護理給肺癌化療患者帶來的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是一種“以人為本”的護理模式,其中蘊含了深刻的人文關懷理念與整體護理內涵,患者接受這種護理模式,可以大大緩解自身的生理與心理不適,顯著改善自身的生活質量。
[1] 李彩霞.肺癌化療患者舒適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J].河南醫學研究,2014,23(05):144-146.
[2] 彭 瑩.舒適護理在肺癌化療患者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04):80-81.
[3] 孟 巍.舒適護理模式在肺癌化療患者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6,39(04):81-82.
[4] 徐巧俠.舒適護理在高齡肺癌化療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29):96-97.
[5] 雷宇新.舒適護理模式在肺癌化療患者中應用的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05):226-227.
本文編輯:趙小龍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04.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