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銳,張琴慧
(江蘇省丹陽市人民醫院普外科,江蘇 丹陽 212300)
心理護理在直結腸癌患者造口的臨床應用價值觀察
冷 銳,張琴慧
(江蘇省丹陽市人民醫院普外科,江蘇 丹陽 212300)
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在直結腸癌患者造口的臨床應用價值,為其進一步推廣使用提供理論依據。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直結腸癌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就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20人,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者實施心理干預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及依從性。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抑郁、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出現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心理狀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總體依從度為78.9%,觀察組患者治療總體依從度為94.7%,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心理護理應用于直結腸癌患者造口治療中,可顯著降低患者抑郁、焦慮狀態出現,提高患者依從性,鞏固療效。
心理護理;直結腸癌患者造口;臨床應用價值
直結腸癌是嚴重危害人體消化系統健康的惡性腫瘤疾病,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直結腸癌在我國的患病人數明顯增多,成為繼胃癌、食管癌和原發性肝癌的第四大惡性腫瘤疾病[1]。本文通過探討心理護理在直結腸癌患者造口的臨床應用價值,旨在為直結腸癌造口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直結腸癌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就對象,所有患者均經過臨床醫師直腸指診、實驗室糞便隱血實驗確診為直結腸癌疾病,臨床癥狀為排便習慣改變,血便等;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20例,觀察組男12例,女8例,年齡40~72歲,平均(55.4±3.5)歲,病程3個月~4年,平均(3.1±0.6)年;對照組男14例,女6例,年齡41~72歲,平均(58.5±3.1)歲,病程4個月~5年,平均(3.3±0.8)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排除嚴重心肺功能障礙、不具有造口手術適應癥的患者。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手術護理服務:護理人員術前協助患者作術前準備,如進行全身沐浴;檢查患者身體各項指標(心率、血壓、脈搏、血糖等)將患者機體指標調整至手術適應狀態;術中協助麻醉師完成 患者的麻醉過程,將患者安置為仰臥位,配合主刀醫師完成患者手術,小心縫合患者傷口;術后;送患者至專業病房修養,協助患者完成日常必須活動,如洗漱、小范圍活動、排泄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常規手術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心理干預護理:(1)術前通過聊天詢問方式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對有需要的患者實施一對一的心理輔導,將直結腸癌健康教育知識制作為簡單易懂的漫畫宣傳圖冊,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紹為其治療的主治醫師的專業性,及既往治療成功史,平復患者焦慮疑惑心情。(2)對患者家屬作專業陪護指導,強調家屬在患者治療期間要平和用語,盡量少出現負面情緒,多與患者進行肢體語言及口頭語言溝通,對患者的治療態度持支持肯定心態;(3)護理人員根據術前了解到的患者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為患者實行個性化護理,每日晚間巡視時詢問患者治療存在問題,高效快速解決,多與患者家屬溝通,發現患者心理稍許變化及時采取鼓勵、分散注意力措施,在患者住院期間鼓勵患者多聽舒緩音樂,平復無聊及焦慮心態[2]。
1.3 觀察指標
(1)患者心理狀態:患者抑郁、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出現次數;(2)患者依從性:完全依從: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能完全遵從醫囑按時服藥,在治療過程中主動配合醫護人員執行治療計劃,規范自身行為;部分依從:患者在醫護人員的監督協調下遵照醫囑治療;不依從:患者對醫生的醫囑完全不遵從,在治療過程中頻繁出現醫療抵制行為。總依從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及依從性比較分析
觀察組患者出現抑郁、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的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且觀察組患者總體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對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及依從性作統計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及依從性比較分析
造口外科手術是控制患者癌細胞擴散,延長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療手段,但在實際應用中由于患者治療是所處的心理狀態,易對治療結果造成重大影響,根據臨床研究的不完全統計,患者進行直結腸癌造口手術時處于平穩心態,其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將下降10%~15%,依從性將提高15%~20%,平穩積極心態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3]。
心理護理是基于患者心理狀態層面的護理,其出發視角由單一的軀體狀態轉移至患者精神層面,更加符合新時代下社會醫學及倫理學的服務標準,心理護理是人文關懷醫學的具體實現措施,在患者治療整個過程中增加患者心理認同感,糾正患者不良情緒,使患者處于心理健康層面,降低患者對醫療活動的陌生感、恐懼感,減少抵觸行為的出現,有利于激活患者生理層面的最佳狀態,實現患者手術傷口快速愈合的目標[4]。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后,患者負面情緒顯著減少,治療依從性明顯提高,患者主體滿意度明顯上升。綜上所述,將心理護理應用于直結腸癌患者造口治療中,可顯著降低患者抑郁、焦慮狀態出現,提高患者依從性,鞏固療效。
[1] 朱早香.心理護理在直結腸癌患者造口的臨床應用價值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39:52+56.
[2] 鄭 雙.延續護理對出院后直結腸癌永久性腸造口患者的作用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06:665-667.
[3] 樂艷芝.腸造口護理技術在直結腸癌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25:241-242.
[4] 戴彥英.直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循證護理的效果觀察[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24:240-241.
本文編輯:趙小龍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04.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