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贊
(吉林省樺甸市紅石林業局醫院,吉林 樺甸 132405)
改良縱切橫縫術應用在慢性肛裂患者治療中的價值分析
楊 贊
(吉林省樺甸市紅石林業局醫院,吉林 樺甸 132405)
目的分析改良縱切橫縫術應用于慢性肛裂患者治療中的效果。方法將我院2014年07月~2016年05月救治的慢性肛裂患者8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3例,對照組采用開放式內括約肌切斷術,研究組采用改良縱切橫縫術治療,然后對兩組療效進行對比分析。結果治療后,研究組水腫、疼痛例數比對照組的少,且愈合時間低于對照組的;同時研究組感染率4.6%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7.9%,研究組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慢性肛裂患者中推行改良縱切橫縫術治療措施,具有操作簡便、恢復快、安全性高的特點,有助于提升患者救治水平,具一定的推薦價值。
改良縱切橫縫術;慢性肛裂;價值;生活質量
在臨床上,肛裂也是較為常見的疾病,該疾病是由于下肛管皮膚裂開而引起的慢性感染潰瘍性病變,主要表現為肛門周期性劇痛、便秘、便血癥狀,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所以,對慢性肛裂患者進行合理、有效的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改良縱切橫縫術在治療此疾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具有療效確切、恢復快、不良反應率低等優勢。本文筆者選取因肛裂入住我院治療的慢性肛裂患者86例展開研究,通過改良縱切橫縫術治療,期待能夠提升患者救治效果?,F將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來自于2014年07月~2016年05月我院收治治療的慢性肛裂患者86例,將其分為以下兩組:對照組43例,男女比23:20,年齡20~60歲,平均(35.2±5.2)歲;肛裂位于前側4例,位于后側33例,位于前后側6例。研究組43例,男女比26:17,年齡19~58歲,平均(34.7±4.9)歲;肛裂位于前側3例,位于后側35例,位于前后側5例。全部患者均參照《肛裂的診斷標準(2002年,試行草案)》標準,且符合Ⅱ~Ⅲ期;排除內分泌系統、合并嚴重血液系統、精神障礙性疾病者。研究經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而且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差異不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開放式內括約肌切斷術治療,研究組采用改良縱切橫縫術治療,具體措施如下:
對照組給予對照組患者實施開放式內括約肌切斷術治療。首先取肛門截石位5點的位置,在肛門的附近做1 cm左右的縱形切口,然后在其上方與齒線平面水平的位置取彎止血鉗,緊接著插入切口內。操作者在直視的情況下觀察患者病變情況,并分離與切斷內括約肌,讓其形成通暢的引流兩端窄、中間寬的切口。在操作過程中,要注意手法輕柔、認真止血,避免有菌操作。如果發現患者有肛乳頭瘤、合并前哨痔,必須及時處理。
研究組給予研究組患者實施改良縱切橫縫術治療。該手術切口操作與對照組一致,在觀察患者病變情況后,以左手食指作指導支持,然后再以紋式鉗在肛門的括約肌溝上方把內括約肌下緣挑出,長度介于0.5~1.0 cm之間,并在切口內重復操作,直到完全切斷,則可采用電凝止血。如果患者合并肛乳頭瘤,就使用結扎切除;如果患者合并前哨痔,就依據外痔切除術的方式進行處理。然后就縫合手術的切口,并采用橫行縫合的方法,術后即可加壓包扎切口。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水腫、疼痛情況,并對比兩組術后愈合時間和傷口感染率。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借助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意義。
研究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其中該組傷口感染率4.6%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7.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療效比較
由于肛裂的發病原因比較復雜,此類患者經保守治療后雖然能夠得以一定的緩解,但是效果并不客觀,仍然需要進行相應的手術治療。然而對于慢性肛裂患者的手術治療方式有很多種,例如肛裂切除術、皮膚移植術、開放式內括約肌切斷術等[1],但是因為肛門后位受力較強,而供血的條件差,屬于肛裂好發的位置,因此大多數研究認為,在進行手術切斷肛門括約肌時應選擇側位。而從有了改良縱切橫縫術的治療方式,該方式的操作是經過橫向牽拉切口,并縫合好,防止術后切口出現水腫。在縫合時,并不影響傷口愈合,還可有效防止感染現象。而且改良縱切橫縫術操作難度不高,易于掌握,取得了廣泛人們的認可,值得推廣。筆者此次經研究得出,研究組救治效果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改良縱切橫縫術應用于慢性肛裂患者治療中的效果良好,不僅降低并發癥發生率,還縮短治療的時間,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1] 胡海平,高 亞,陳喜麗.改良縱切橫縫術對慢性肛裂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外醫療,2016,03(14):43-44,47.
本文編輯:吳宏艷
R657.14
B
ISSN.2096-2479.2017.04.1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