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婷
摘 要:近年來,我國征信行業有了快速發展,目前通過中國人民銀行備案的征信機構和評級機構分別近150家和120家。為更好地滿足社會對信息服務產品多樣化、多層次需求,促進征信行業運行效率提高、成本降低,作為優化市場監管的有效渠道,客觀上亟需建立行業自律組織。本文通過研究社會行業自律組織內涵、發展障礙因素,借鑒國外征信業自律組織建設經驗做法,對征信業協會構建路徑提出相關建議和思考。
關鍵詞:行業協會;征信
一、行業性自律組織概述
(一)行業自律組織的內涵及特征
行業自律組織是由某一行業的交易主體組成(會員單位)、不以營利為目的、服務于會員的群眾團體組織。行業協會是實現行業自律管理的重要載體,可以成為治理市場的其他手段。借助行業協會的力量對行業成員進行管理,促進成員集體自律,使行業自律和政府監管共同作用于市場,彌補政府監管不足,實現優勢互補,更好地進行市場治理。
(二)實現行業自律的途徑及方式
1.制定行業規范。行業自律組織通過制定行業內協會章程和自律公約,并采取多種有效手段加以落實,建立業內“法律”秩序。所有會員須遵守行業規則,這種規則是保證行業自律發揮作用的核心要素。
2.制定行業標準和技術標準。行業標準是對會員生產或服務行為的一種變相規范,通過標準管理行業更具專業性、科學性,并為消費者客觀評判產品和服務性能建立了客觀依據。對于保障產品質量、提升行業服務水準,提高行業核心競爭力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3.行業準入。市場準入是對市場主體進入市場的明確約束,從維護行業整體利益出發,以行業標準和技術標準為主要依據,設置本行業市場準入門檻,規定入行標準,進而達到控制市場結構和市場份額,進行行業管理的目的。
4.協調與解決爭議。協調與解決爭議時行業協會對有關協會內部事務或行業事務進行仲裁或調解的一種方式,有利于保護糾紛當事人的商業秘密和市場榮譽,助于協會及時掌握會員的信用狀況,服務于會員間互益、互助目的。
(三)行業自律組織的優勢性分析
全國性行業協會一般實力與規模較大,資源汲取能力較強,政府給予扶持較多,能夠發揮更佳的自律作用。行業協會的優勢效應,簡單來說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降低政府監管成本,這也是自律對政府部門最具吸引力之一;二是相較政府而言,行業協會更加接近于市場主體,能夠一定程度上克服信息失真短板,節約會員交易成本、信息成本,有效克服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三是規范業內行為,減少投機利己行為,促進會員誠信水平建設和信譽機制生成,助推激勵機制作用發揮。
二、國際征信自律組織發展模式
由于經濟、政治和文化等體制和傳統存在差異,各國征信業自律組織所表現出來的功能、組織結構等也各有特色。國際經驗表明,征信行業自律組織有利于促進征信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一)美國:自我管理為主、行政監管為補
美國無專門征信市場監管機構,美聯儲、聯邦貿易委員會、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等在各自部門行使管理職能。上百年的征信業發展歷程使得其在數據收集、信用報告制作和信息使用等方面都建立相應的自律組織,并構建了成熟的行業標準和行業準則,形成“以完善的法律法規為基礎、自我管理為主、行政監管為補”的監管模式。自律組織積極發揮協調作用,有效地促進征信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主要自律組織包括:消費者數據產業協會、全國信用管理協會、全國信用報告協會、國際授信和收賬者協會(見圖2)。這些協會主要作用是加強行業內部交流、爭取行業權益、協助立法和促進建立國家標準、提供專業教育和培訓、倡導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標準等。此外,四家大型個人征信機構艾可飛、益佰利、環聯和伊諾威斯還聯合建立“完整和準確信用報告在線處理系統”(OSCAR),為四家機構授權的信息提供者和消費者報告機構提供統一模式的自動化異議處理。這種“統一機構監管、分開市場監管”模式形成充分的監管和較完備的行業自律體制,積極發揮協調作用,有效地促進征信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二)日本:會員制模式的自律體系
日本實行行業協會會員制模式,將行業準則上升到法律層面,以行業協會為平臺發揮自律管理職能。會員向協會信息中心義務提供自身掌握的信用信息,協會中心也僅限于向會員提供信用信息查詢服務。政府在監管中定位為咨詢,提供客觀、公正、有序的市場環境,而行業協會則被定位為行業主要監督、協調者,維持征信市場正常運轉。日本之所以形成會員制征信體系監管模式,主要是由于其行業協會在國民經濟中具有較大影響力,自律管理程度高。
日本主要征信業協會包括銀行個人信用信息中心、株式會社信用卡信息中心及株式會社日本信息中心。其主要特點包括:一是增強個人信用信息透明度,防范行業經營風險,促進成員間經濟活動健全運行;二是采用個人信用信息網絡,實現三大信用中心跨行業個人信息交流和共享;三是獲取個人信用信息必須經本人同意,具有較強保密性;四是協會信用信息中心不以營利為目的,只收取成本費用,確保公平、公正性。
(三)德國:民營征信行業協會實現行業自律
德國征信市場屬于混合型模式,即公共模式、市場模式及會員模式并存,其中會員模式在征信市場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一方面,利于會員之間實現信用信息共享與互換;另一方面,監督管理各成員單位在信息平臺的信息提供、披露等行為。最具代表性的是通信信用保險保護協會,即德國規模最大的民營征信機構Schufa(夏華),也是唯一一家信用評鑒及保護機構,幾乎吸納了該國所有的金融機構。其95%的數據來自各會員,5%的數據來自法院、郵局等公共機構。協會建立了面向會員的信息共享平臺,同時負責監督管理各會員在信息平臺的信息提供、披露等行為。作為會員,同時也是信息提供方,金融機構將消費者負面信用信息數據傳送至協會信用信息數據庫,該數據庫為會員提供個人和企業信用信息,實現信用信息征集、使用及共享。
三、建立我國征信行業協會的建議
目前,我國雖然已有中華資信評估聯席會、中國信息協會信用專業委員會,各地也均建立信用評級機構總經理聯席會等組織,但規模和影響都較小,尚不能起到征信行業協會的作用。結合目前存在的問題,借鑒國際經驗,提出以下建議:
(一)完善自律機制
1.保證自律準則的有效實施性。以我國征信業發展頂層設計為依托,了解行業成員的實際情況和訴求。構建完備合理的協會章程及配套自律準則,尤其應加入會員違規懲戒措施、糾紛處置、社會責任及監督等條款,并盡可能保證規章的可實施性。
2.設立專門的自律部門。建議在協會抽調人員,內設如自律辦公室、自律委員會等專門的自律部門,助推自律工作專門化、專業化,同時也利于及時了解會員狀況,減少信息不對稱。
3.建立違規行為審查渠道。為規范各會員征信市場違規行為懲戒機制,建議強制性建立定期匯報制度,協會定期向政府匯報自身運營狀況、學術活動開展情況、會費支出情況及對會員進行自律管理的情況等。另一方面,可通過設置舉報箱、投訴熱線、網絡投訴專欄等,方便會員和社會各界的檢舉。
(二)注重公信力建設
1.提高征信行業代表性。設置合理、公平的入會標準,保證各類規模的征信機構、評級機構均具有平等的入會資格,建議在經人民銀行備案的各類機構基礎上,不斷擴大會員覆蓋率,保證決策透明度,增強征信協會行業代表性。避免因會員覆蓋率不足、大會員過度控制帶來的會員歸屬感缺失。
2.引導實現差異化服務。借鑒國際經驗,通過積極搭建行業內中立、開放的交流平臺,引導會員應對征信行業發展所面臨的挑戰;以舉辦商業信息論壇、年會及各種專題研討會等為契機,組織各類會員機構探討業內關注議題,并向其提供信息披露、信用風險管理和解決方案、行業報告及新聞等。同時,引導會員在數據采集和業務產品上差異化發展,在特定細分領域精耕細作,提供專業化征信服務。避免數據收集和服務同質化,在初級市場領域惡性競爭。
(三)打造會員信用評價體系
建立協會會員信用評價體系,保證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的全面性、可操作性,例如應包括行業違規記錄、業務開展記錄、社會榮譽記錄、異議及投訴記錄等,最終搭建會員信用信息公開共享平臺。同時,建立信息披露機制,保證信用評價結果的透明開放性,通過聲譽激勵、政策激勵、欺詐失信懲戒等手段,加大社會監督、深化自身約束,提升行業自律水平,塑造協會組織良好形象。
4.逐步向市場化運作過渡。建議借鑒國際自律模式中的政府定位,結合我國征信市場發展實際,在協會成立及運作過程中,隨著自律體制的不斷發展與完善,逐步淡化監管手段,下放行政權力,實現由政府牽頭搭建,向市場化運作過渡。政府應尊重協會的自主性、獨立性,在對協會進行金融政策導向管理的基礎上,指導其在發展過程中逐步成為自籌經費、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組織。
參考文獻
[1]郭薇.政府監管與行業自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