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發展和傳播渠道多元化,網絡主播成井噴式發展。以papi醬為代表的女大學生群體掀起直播高潮。“網絡主播”+“女”+“大學生”的模式,不僅涉及知識層次,更有性別以及女大學生群體形象等問題。本文以女大學生加入網絡女主播為例,通過對網絡女主播熱的原因探尋,解析消費主義對女性主義構成一定程度的沖擊這一問題。
關鍵字:網絡主播;消費主義;女大學生
近幾年,網絡上掀起直播狂潮。何為直播?直播現狀如何?女大學生的網絡直播面臨著怎樣的挑戰?接下來本文將一一探究。
一、網絡直播定義界定
直播即指在現場伴隨著事件的發生、發展進程而同步制作并發布信息的一種運作方式。《光明日報》指出,2015年國內網絡直播平臺接近200家,用戶達兩億,與直播相關的“網紅產業”2016年產值預計接近580億元,超過2015年中國電影440億元的票房[1]。網友戲稱2016年為“網絡直播年”。
網絡直播受觀眾熱捧,特性如下:
娛樂性。以聊天、歌唱等為主。網絡抹去現實中的真實,人們憑借網絡交流所獲得的其實“不是現實,而是對現實產生的眩暈”。[2]這種“眩暈”是在物質豐足、生活平淡且模式化的人生中人們渴盼的刺激。主播以年輕人為主,尤以年輕女性居多。目前網絡平臺男女主播的比例為1∶4,“90后”的主播占比超過六成。[3]網絡主播中專職主播約占網絡主播人數的40%,其次是學生主播居多,約占網絡主播人數的30%-40%。[4]
高收入性。在消費社會的“娛樂道德”——“深入開發能使自我興奮、享受、滿意的一切可能性”[5]的運作下,主播成了高收入行業。據某主播透露,在直播平臺虛擬禮物的收入有55%歸自己,折合下來每月約4至5萬元的收入[6]。網絡直播中,一夜暴富不再是神話。
二、大學生網絡女主播現象舉例
王瑞兒,平面模特,中央戲劇學院畢業。2013年世界超模大賽北京總決賽冠軍。2013年開通微博并靠性感照片攢下了114萬粉絲。2015年4月25日,因色情圖片過多微博號被封,粉絲一夜清零。2015年11月27日,王瑞兒開了直播賬戶,找到她“重生平臺”;2016年5月14日,因涉嫌不雅內容,她被斗魚禁播999個小時。
2009年9月,湖北省公安廳破獲了一起注冊會員近3000萬名、涉案金額近2000萬元的特大組織網絡淫穢表演犯罪案件。此案8名被刑拘的嫌疑人中,其中有6人屬“80”后,3人是網絡公司的CEO,均受過高等教育。主播很多都是在校大學生或大學畢業生。[7]
papi醬,網友封其為“2016年第一網紅”,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碩士班畢業生。其部分作品極具影響力,如“鍵盤俠”,就引起廣大同胞的共鳴。“網絡是我的保護色,鍵盤就是我的武器,我就是正義的化身???——鍵盤俠。”極具批判性。視頻通過變聲器,將視頻剪輯加速,瞬間戳中別人的笑點。這也就是為什么其短視頻能保持較高點擊量,并且居高不下的原因。據報道稱,2016年3月,papi醬獲1200萬人民幣融資,估值1.2個億。2016年4月羅振宇與其合伙人將其第一次廣告進行拍賣,2200萬成交。同年6月,papi醬獲得超級紅人節微薄十大視頻紅人獎。
程婧,大二女生,主持人校隊隊長。據其所說,“顏值”是當主播的必要條件。在她簽約的一個平臺,主播底薪按漂亮程度分為200到1000元一個月。消費美貌,難免引起非議,做直播的學生里好些人都不敢讓家里知道。程婧選擇“讓全家人都知道”,她去哪個平臺播,家人就下載哪個平臺追著看。“有時同時在線的家人能有十個,還給我刷禮物,”她說,“一方面是想看我,另一方面也是監督我不要變成色情主播。”
不同的人生價值觀選擇了不同的直播方式,不同的群體對于直播看法也不同。某些高校教師持積極肯定態度,認為關門禁止不如開門相授,學校應該積極開設媒介素養等課程。但許多家長持反對態度,認為網絡主播這一行業亂象叢生,學生不宜過多涉入。
三、網絡女大學主播熱原因探尋
女大學生主播現象已非個案,各界人士態度迥異,我們究竟應該怎樣來看這一現象?女大學生趨之若鶩的背后,原因何在?
(一)消費主義的主導。消費主義(consumerism)是指人們一種毫無顧忌、毫無節制的消耗物質財富和自然資源,并把消費看作是人生最高目的的消費觀和價值觀。其盛行是導致女大學生主播這一問題出現的重要因素。
“互聯網+”媒體時代的強勢來襲,消費文化激發起人們對物質財富的狂熱追求。人們將高物質消費認定為個人體面和贏得社會尊重的標準。網絡直播除了部分正常的運作,不乏女大學生網絡主播將自己的青春美貌甚至身體物化,以此輕松地獲得高經濟收入。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大學生甘愿放棄知識與能力的競爭,轉回依賴青春與美貌這一身體資源,選擇放棄已經獲得的主體性角色,轉而向過去男權社會中規定于女性的性角色逆向游逆,折射出來的畸形消費主義應該引起人們的注意。
(二)網絡媒體的商業化。網絡媒體的商業化帶來的不良誘導,使得女大學生不能獨善其身。開放的網絡環境極大地刺激了人們的好奇心和窺探他人隱私的欲望。網絡媒體的利潤集團抓住這一點,看到其中可觀的利益,降低自身品質,迎合民眾的娛樂、獵奇以及看客心理,滋生大批忠實擁躉。因此,面對網絡直播亂象,2016年4月29日,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通報了最新一批網絡直播平臺涉黃案件,包括映客、在直播、秒拍、小咖秀等新一批網站,涉嫌傳播淫穢色情信息被查處。最后央視發聲:“監管加自律,才能直播明朗。”[8]
四、網絡女主播與女性主義意識的消長
2017年2月19日,由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發起的全國移動直播平臺“人民直播”正式上線。就在同一天,包含移動直播功能的新華社“現場云”、央視新聞移動網也相繼亮相。[9]政府監管部門的管控與主流媒體介入引導雙管齊下,我們期待直播內容將向嚴肅化、新聞化合理回調,直播業亂象和野蠻生長將走向終結。今后網絡直播中消極負面的影響,將會被積極引導或控制。
女性主義是在國際婦女運動中產生的,以反對男權中心思想,爭取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商業等社會各個領域中與男性平等的權力,反對一切對婦女的歧視和壓迫,肯定女性的尊嚴、維護女性的人格獨立,實現婦女的人生目標與自我價值為宗旨的思想意識。在中國,政治和社會的男女平等平權意識比較普及,女性獲得了極大的自我發展空間。隨著社會發展,男女兩性間的差別越來越小。女大學生加入網絡主播行列,除了經濟收益,也有因網絡人氣而帶來的自我成就感;像papi醬等。這是對于女性自我意識增強的有利方面。但與此同時,女性主義意識的某些方面卻遭到沖擊,放棄起碼的道德底線和人格尊嚴,在自以為“主宰”自己身體的同時,,淪為物質金錢的奴隸;自以為“游戲”“玩樂”、征服他人,自己卻淪為玩物、消費對象。
女大學生中部分迷失自我的“空心人”現象令人深思。女大學生作為知識分子群體,理應拒絕拜金主義,適度消費,實現自我價值的認知。擁有社會的良知和責任感,履行當代大學生應肩負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朱昌俊. 網絡直播不能“野蠻生長”.光明日報. 2016-07-15
[2]鮑德里亞.消費社會[M].劉成富等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3]網絡主播:虛擬空間里的別樣人生.人民日報海外版2016-05-12
[4]中國首份網絡主播大數據報告:女性主播占80% 山東省人數最多.北京晨報2015-12-26
[5]鮑德里亞.消費社會[M].劉成富等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6]虛擬空間里的別樣人生.人民網.2016-01-08
[7]甘麗華.昔日網絡精英因辦色情網站被捕-累積訪問量達7.3億.中國青年報.2010-01-07
[8]網絡直播平臺涉“黃”專項政治 新一批網站涉“黃”被查 新聞直播間.央視網2016-4-29
[9]信海光.“國家隊”出陣如何重塑直播生態. 人民日報. 2017-02-27
作者簡介:吳彬華,女,吉首大學文學院本科學生。
基金:吉首大學2016年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課題,編號20161053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