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艷
摘要:黨外知識分子是企業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圍繞如何在國有企業內團結帶領黨外知識分子,為企業發展提供智力優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黨外知識分子;三友集團
面對復雜多變宏觀環境和市場競爭嚴峻考驗,三友集團黨委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統戰工作部署,依托知聯會,深入開展“愛本崗、創一流、做貢獻”主題活動,大力營造同心同行迎挑戰,獻智聚力促發展的良好環境,廣大黨外知識分子為推進企業創新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領導重視,制度給力,為創新發展筑牢人才支撐
三友集團黨委始終高度重視企業黨外知識分子工作,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么志義同志非常關心知識分子和各類人才成長,每年抽出時間深入基層,親自參加有關座談會,與大家歡聚一堂,親切座談、傾心交流。特別是黨外知識分子孫雨昌和劉金龍被評選為集團勞動模范,全集團僅13人,極大地激發了廣大黨外知識分子忠誠三友的工作熱情。同時,集團在進一步完善、落實《主任(副主任)工程師制度》《技術創新獎勵辦法》等激勵機制的基礎上,實行了技術人才專家制,提高技術職稱津貼標準,高級職稱人員每月補貼由原來的600元增加至700元,享受范圍擴大一倍,為黨外知識分子充分發揮技術拔尖人才帶動作用,給予了更高的平臺和地位。
集團黨委以知聯會為依托,密切與黨外知識分子聯系,全面了解和掌握所思所想所盼,做好人文關懷。特別是,面對嚴峻市場形勢,集團仍然投入大量資金組織健康體檢、暑期休養和各類培訓,推進“四個放心”工程,讓廣大職工喝上放心的水、吃上放心的肉、糧食和蔬菜,省屬企業絕無僅有,并繼續解決大學生配偶就業難題,讓他們進一步感受到三友大家庭的溫暖。
二、強化學習,持續引導,為創新發展提供思想動力
三友集團著力深化知聯會的組織協調職能,不斷強化學習、持續引導,使黨外知識分子工作與生產經營、思想政治、文化建設和高素質員工隊伍建設等密切融合,為企業成功戰勝危機挑戰提供了強大思想動力。年初集中組織職代會工作報告主題宣講;每月黨政聯席(擴大)會等重要會議后,及時傳達學習,積極引導黨外知識分子為集團發展獻計獻策;舉辦“科技創新大家談”,組織集團知聯會成員撰寫心得體會文章,進一步增強了大家的責任意識、危機意識和擔當意識。利用企業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開辦“科技展臺”、“科普大篷車”等欄目,大力宣傳科技法律法規,充分展示集團科技創新的豐碩成果。
全國兩會期間,組織黨外知識分子收聽收看開幕式盛況,會后及時組織學習兩會精神,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要認真貫徹落實兩會精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各項目標任務上來,扎扎實實立足本崗,建言獻策、建功立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三、拓寬平臺,用活載體,為創新發展積蓄強大實力
集團深入實施青海大型純堿項目、濃海水綜合利用、粘膠短纖維二期、氯堿糊樹脂項目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為廣大知識分子成長成才提供了良好機遇和廣闊舞臺。韓立山、劉忠華、楊彩繼等積極參與完成的濃海水綜合利用、新節能蒸餾技術改造等,為國內首創新技術、新工藝;李秋玲、杜紅蓮等參與設計研發的世界最大8萬噸粘膠短纖維生產線一次投料試車成功;李全昶、王炳濤等成功組織研發了聚醚硅油、消泡劑、高沸硅油等8個有機硅下游新產品。
三友集團知聯會以科技創新為抓手,在廣大黨外知識分子中深入開展了“愛本崗、創一流、做貢獻”主題系列活動:組織科技創新知識競賽,1654人參與答題活動,提出科技創新建議1500多條,普及了科技法律法規,增強了科技創新意識;組織三場科技創新知識培訓,60多人次參加,進一步提升了科技創新管理水平;組織“推進三友科技進步優秀論文評選”活動,共征集177篇優秀論文,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展示了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