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興
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飛速發展,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和信息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知識生產力已成為社會生產力、國家競爭力和經濟成就的關鍵因素。國家之間的競爭是建立在知識和科學知識技術資源的基礎之上的,知識的無國界性和無限供應性及非獨占性的特點,決定了知識經濟是一種全球化經濟,國際競爭的焦點是知識活動的過程,突出的表現就是知識人才的競爭,誰擁有數量多、質量高、創新能力強的人才,誰就能處于競爭的優勢地位。高校就是這樣一個培養高學歷人才的場所,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地,是知識競爭的前沿陣地。面對經濟時代的挑戰和機遇,面對“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更應深刻的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艱巨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對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面臨許多的新問題、新情況,要進行新的研究、新的思考。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的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最根本的是理想信念的教育,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理想信念是我們團結奮進、開拓進取的強大精神支柱和永不枯竭的動力源泉,同樣也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航標和動力。面對當前大學生自身的素質情況,我們思想政治工作者應如何面對?我認為要進一步充實思想教育內容,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思想教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政治理論教育,使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遠大的理想,能夠正確的面對現實,正確的評價自己,塑造和完善自己。
2 、加強獨立性、自覺性的教育和艱苦樸素教育。目前大學生中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依賴家庭和父母,自立能力不很強,不關心他人和外界的情況,同時缺乏自覺性。因此要培養全方位的人才,對這樣個性存在不足的學生要積極進行教育和引導。
3、發揚優良傳統,進行艱苦樸素教育。現在的學生家庭經濟條件不同,有的學生家庭經濟條件好,吃穿不愁、學費不愁,精神上壓力小,卻不能珍惜好的條件努力學習,而只是追求取得個畢業證,這樣的學生往往失去斗志和進取心,更談不上遠大的理想;而另有一些家庭經濟條件困難的學生卻只是羨慕人家的富裕條件,埋怨自身出身不好,思想負擔重,學習沒有精神,學不進去。對此,重視對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艱苦奮斗的教育,反對拜金主義,樹立吃苦耐勞、艱苦樸素,明確學習目的,度過經濟難關的決心的教育顯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4、針對所學的專業進行專業教育,培養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興趣,幫助學生指明專業的發展前景,激發他們以最大的熱情去學好專業知識,以真才實學去競爭謀職;同時進行公關擇業教育,提高競爭意識,增強危機感。
5、改進思想教育方式。除運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如上政治理論課、做報告、開班會、進行個別談心外,還需要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的經歷、家庭環境、經濟條件、求學目的、思想狀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針對學生不同的特點、不同的情況,有的放矢地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6、在學習、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要求和管理。在思想教育的同時,抓好學生的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從嚴管理,健全嚴格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以制度的實施推動良好的班風和學風,對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生活的自立性,工作的積極性起到強的督促作用。在學生管理上實行量化管理,對學生日常生活、學習、思想、工作、行為等各個方面進行考核打分,監督學生的行為規范,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教育和考核,以鞏固思想教育的果實。
7、豐富校園文化,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和鍛煉。校園文化是校風的外在表現,對學生的教育能夠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可多組織一些與所學專業知識對口的社會實踐活動,多請專家、學者做講座和學術報告,講經濟熱點問題,講青年學生關心的實事問題,聚攏學生的視線。同時組織開展學生群眾性的文娛體育活動,通過豐富多彩、健康文明向上的活動,寓教于樂,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愛好興趣,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更快更早更好的適應國家和社會的要求。
二、思想政治工作與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當今社會的競爭,歸結于具有高素質人才群創新能力的較量。因此,創造和改善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有益環境,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新時期知識經濟社會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項重要任務和時代的使命。
1、加強對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引導作用。培養高素質人才需要形成與之相應的教育觀念和培養方式,需要創設與之相應的環境和條件,給學生創造一個自我發揮的空間,沖破學科框框,正確引導學生主體創新能力的有效發揮,使我們從信息的提供者轉化為引導者。
2、培養學生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自己奮斗的細節目標。不少學生考上大學以后,還局限于中學時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認為只要學好專業書本上的知識就可以了,造成只學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動手能力不強,知識面窄,缺乏創新意識和能力。因此要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技能,通過如:計算機等級考試,外語過級考試等,鍛煉和培養多方面能力和特長,在相關學科領域中以求發展。我們培養的學生不能讓他們走出校門后不知所措、無所事事,而是希望他們都有一技之長,學以所用,學有所長,對他們所處的位置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學生的創新能力能為社會所用。
3、發揮政治工作者的主導作用。我們現在是講創新人才的培養,每個人不可能在德、智、體、美等各個方面都表現的特別出色,就象一個人不可能既是藝術家、科學家又是優秀的運動員,創新的人才也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差一點,在另一方面非常優秀,那么我們就要從這個“另一方面”加以雕琢,以促其成為一方面的專才。
4、為學生創造發揮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空間和機制。我們仔細觀察一下學生,特別是從社會上取得成就的人身上來考察什么是最好的學生,就會得出結論。實行獎優罰劣的制度,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巧妙結合,有利于創新人才的發展;引入競爭機制,學習上競爭、工作上競爭、活動中競爭,沒有競爭機制,就沒法鼓勵創新,就難以培養創新性人才。我們在教育方式上要實行寬進嚴出的教育方式,給學生以充分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三、積極探索,開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針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新趨向和特點,滿足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的需求,為社會培養一流的合格人才,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刻不容緩的一件大事。
1、轉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由單純注重知識型向注重知識、思想、體育等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型人才培育的軌道上來。知識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對人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大學生不僅要有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同時又要以積極的人生態度主動適應知識經濟的社會環境。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要有樂觀向上、積極進取、銳意創新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和意識。要根據高校的培養目標和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及當代青年的成長規律,制定操作性較強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從心理素質、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等多方面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情”和“理”并用,以真摯的感情啟迪人,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情理交融,循循善誘。當代大學生思想還沒有完全成熟,社會閱歷淺,分析問題的能力不強,對社會和世界還缺乏深層次了解,對知識經濟不太適應,因而思想上有很大的波動性,比較情緒化;再加上遠離父母、親人,自己獨立生活、學習、人際交往等一系列問題,且多為獨生子女,心理比較脆弱,如果刻板冷峻地說教,只能導致逆反心理,只有把深奧的剛性道理以淺顯明白的方式植入學生心坎之中,實行隱行教育和顯性教育有機結合,全方位、多渠道的將思想政治教育展開,尋找更多的思想教育的切入點,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廣度和力度,達到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境。
2、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人才應具備的素質是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因此,要適應時代和社會的需求,加強學生完整人格的塑造,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造能力,使當今大學生在政治、思想、法律、意識和道德方面以及人際交往,求職就業、日常行為等方面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指導。長期以來,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上機械的照辦上級精神,過于空乏,沒能準確、充分的反映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發展的要求和大學生成長的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嚴重滯后。而當今的大學生思想活躍,觀念新,信息靈,這都是迫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多色彩,多容量。因而,我們當今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當今大學生的內心世界神奇而又單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的了解當今學生的內心世界,從學生最關心的思想、政治、生活、工作、學習和就業的問題入手,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生活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教育同服務結合起來,作學生的貼心人,加強實踐教育環節,以便學生能盡快進入角色,以適應現代社會快節奏的工作與生活方式,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3、積極尋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開創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在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新聞媒體是一重要載體,網絡教育更是一種富有時效性的教育載體。因此,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和網絡載體的作用,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進一步利用網絡載體的多采性和時效性,逐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和信息網絡,將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4、開展心理咨詢教育,培養健康心理素質和健全人格。
知識經濟的到來,為新穎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了機遇和條件,同時也使競爭更為激烈。由于競爭的激烈,學習的壓力,就業的壓力等一些因素,造成目前一些大學生中患有不同程度的心里障礙,患有重度神經病、輕度精神病的學生人數也在日益增加。一些學生遇到困難就退縮,一失戀就想不開,甚至想自殺,這樣的人智商再高,缺乏健康的心理,也將一事無成。可以看出,隨著現代社會的日益復雜和高速發展變化,一個人的成功越來越并不完全取決于他的知識,而更多的取決于他的非智力因素。因而,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們應將心理咨詢活動和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加以重視,開設心理健康講座、成立心理咨詢中心,培養心理咨詢人員,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人人都成為心理輔導老師,幫助學生們處理好學習、人際關系、家庭生活、戀愛、身體健康、求職等方面產生的心理矛盾,預防學生中各類精神疾患和變態心理的產生,減少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增強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快速適應環境的能力。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高校教育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這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長足發展,需要我們的堅持不懈;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共同配合和努力。我們必須抓住機遇,適應時代的要求,迎接挑戰,努力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