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晶
摘 要: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現實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現實生活,數學和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使得數學的應用價值得以體現。所以,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課堂,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數學;情景化;生活化;知識構建
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新課程改變了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導致數學課堂成為獨立于生活之外的一個特殊空間。《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學習要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深刻體會到身邊有數學,領悟到數學的魅力,感受到數學的樂趣。積極主動地學習有價值的數學。這就要求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把數學知識生活化,把生活經驗數字化,讓學生在生活中實實在在地體會到數學的存在,只有如此,才能讓凝固的數學變為生動的數學,讓理論的數學成為實踐的數學。在教學中,怎樣來架設數學與生活之間的橋梁?結合自己教學實踐,談點膚淺的認識與體會。
一、結合現實創設數學情境
《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從而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強烈愿望。為此,老師創設的情境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讓它成為一種愉悅的情緒體驗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小學生的情感最易于被激起,一旦創設的情境引起了他們情感的共鳴,學習就由被動變為主動,由“要我學”轉為“我要學”。創設積極思維的情境,讓枯燥的數學課堂煥發生機與活力,這樣能使教學過程對學生的注意始終有一種吸引力。如教學《厘米的認識》,可讓學生猜一猜教師身高。請大家用手勢比劃一米大約有多長、一厘米大約有多長,猜猜自己的身高,讓學生感受這兩種單位的具體長度,從而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量出課本的長與寬,這樣的課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
二、教學策略生活化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交流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一理念為我們指明了數學教學的正確方向:教學策略要盡量生活化,把數學學習融入生活中,教師要把原本枯燥的、固定的、沒有感情色彩的書本知識變成生機勃勃、富有生命力的生活材料,讓學生在活動中操作、探索、發現、解決問題,從而不斷積累學習經驗、掌握學習方法。如教學“三角形的穩定性”,安排讓學生動手拉用木條做成的四邊形和三角形,讓學生親身感受到“三角形的穩定性”的特征,然后舉例說說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并出示相應的實物畫面,接著讓學生動腦解決“怎樣使這個四邊形不變形”這個問題,這種“學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學”的方式,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且還充分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
三、數學應用生活化
學以致用是數學教學的一個基本原則。數學來源于生活實際,學習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學中,教師應聯系生活實際,尋找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將學生熟悉的蘊含著數學知識的生活實例引進課堂,豐富課堂內容,使學生親身體驗到“數學無處不在、處處存在著數學問題”,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引發學生自覺地運用數學知識、數學方法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如學習“長方形周長”計算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環節:(以)如果給長方形賀卡鑲花邊,該從老師提供的三種長度不同的彩帶的尺寸中,選擇哪種長度的彩帶最節省?(二)議一議:要準確確定、選擇彩帶的尺寸,要研究哪些數學問題?要收集哪些數據?從而引出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數學問題。然后,再讓學生通過測量、合作、實踐等方式參與長方形計算,求出花邊的長度,明確花邊的長度就是長方形周長。這樣,不僅把從生活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過程交給學生,讓學生體驗數學問題的生成過程,而且也據此讓學生主動地探索、解決問題,形成自主學習的動力。充分體現了數學教學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字化。
總之,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生活中的數學素材,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教師要想方設法改變教學方式,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生活經驗。寓數學知識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使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直觀形象、豐富多彩的客觀事物為載體,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的內在價值,感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著豐富的數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