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沙來提·夏米西
摘要:新高考方案的實行推進了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目前,大多數學校采用了“部分走班”的形式,依據學生的選考科目分班、分層教學。新高考對中學物理傳統教學模式提出了挑戰,要盡快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本文從五個部分展開新高考形勢下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轉變及對策研究。
關鍵詞:高考;高中物理;教學模式
新高考方案出臺后,許多教育工作者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高中物理的教學改革上去。筆者通過對高中物理教學模式轉變的思考,主要從五個方面闡述了物理教學改革實踐中應把握的要點,希望對高中物理的新型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一、由傳統灌輸式教學向互動式教學轉變
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老師負責將知識灌進學生的腦袋中。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不僅提高不起來,還會對老師產生一種依賴的心理,不會主動思考學習,教學效果往往不好。許多時候,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取決于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理解力是否夠強,這就導致許多學生在物理方面的基礎薄弱,也體現了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弊端。其實,課堂教學的主體不僅有老師,還有學生。課堂教學不能只是老師向學生單向授教的過程,而應該是師生之間互動學習的過程。互動過程可以以對話、聊天、討論的方式進行,這較傳統的枯燥空洞理論說教要更生動。學生將自己在預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以在課堂上提出,老師也可以鼓勵其他學生對該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決辦法。這樣,在很多情況下,老師不需要講太多學生就能自主的解決了問題,而且理解更深刻,學生和老師都輕松。
二、上好初高中銜接課,激發高中新生的物理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高一學生來說,物理不再是一門新學科,初中物理的知識量相對較少,學習較為輕松,他們帶著對高中物理濃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來上課,如果處理不好,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因此,開學前應精心設計,要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在上第一節課時就對學生明白:高中物理對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是重新的開始,和初中物理有聯系,但知識的學習和應用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高中大家都又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老師對每一個學生都會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充分利用榜樣的力量來激勵學生,列舉最近高二、高三的一些學生雖然之前學習成績比較差,但通過一段時間的刻苦努力,物理成績明顯好轉,以此來鼓勵學生,幫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在上新課前采用幾個典型的實驗把學生帶入學科的大門,學生都會發出贊嘆聲,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驚異和喜悅,這些直觀的演示,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高漲的情緒,為新課的講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需要有一定的過程, 在教學中將這一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 教師吸引--學生產生興趣--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創造性學習。如何使吸引學生對課堂學習產生真正的興趣是教師的首要任務。雖然興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但是有個好的開頭是非常關鍵的。如《功》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內容, 它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 如果在課堂上一味地和學生們談理論 ,肯定無法引起他們的興趣。因此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從日常生活的一些場景出發, 引入功的概念 ,同時借助各種手段,比如圖例、多媒體等, 做到直觀、形象、易于理解、深入人心。此外, 還應開展師生互動的實驗、娛樂, 從中探究規律, 在對現象的解釋、分析中感悟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加強實驗,還物理教學的本來面目
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靈魂,新教材在這方面有重大突破。但是,能否完全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有待物理教師認識和實驗能力的提高。筆者認為,教師不僅要重視做好教材中規定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更應以敏銳的洞察力和感悟力,把身邊發生的自然現象引入物理課堂。要適時開發、補充課堂演示實驗,布置學生課外實驗作業。這樣,才能真正避免把物理當作數學應用課,還原物理教學的本來面目。同時,在實踐、動手中讓學生體驗物理研究的成功與快樂。比如《探究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一節時,筆者將學生帶入實驗室或將實驗儀器搬入教室(每小組一套)進行上課。上課時,先讓學生閱讀材料,明白教材中的幾個實驗怎么操作,需得出什么結論,再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完成而且要學生們通過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從而探究出物理規律。這種方式比教師唱獨角戲更易接受,能讓學生動手探究實驗,親身體驗物理實驗過程,進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注重內容設計選用,營造以學生為主的課堂
無論是作為老師還是作為學生,我們都知道理科性知識很難理解,盡管語言簡潔,但理解起來卻不是那么容易。只有不斷創新和思考高中物理新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進高中物理教學策略,幫助廣大高中生培養良好的理論知識理解能力和實驗知識實踐操作能力 ( 實驗能力) ,加強學生的親身體驗,才可以在短期內提高他們的物理成績,同時也提高我國高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以此作為物理老師的我們在備課的時候要充分理解教材,并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研究教材中的每個活動以及活動的內涵,弄明白每個探究性活動之間的結構及前后聯系,這樣才能更好的勾勒出一條清晰的探究規律的,并且基于科學課程標準要求的活動線索;同時還要將教材內容和廣大高中生的現實生活更好地聯系起來,以促進廣大高中生更好地運用自己來自現實生活中的個性化經驗去理解和把握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從而為打造以學生為主的課堂而做好教材準備;除此之外物理老師要在具體的物理概念教學中要注重自己的教學方法,注重摒棄以前那種比較單一的傳授知識的方法,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注重在具體的物理課堂上創造比較開放,并且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不斷互動的互動式課堂;同時要注重創造探究合作式的課堂,通過探究合作的方式逐個解決,并在探究中掌握學習的方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如,在教學高中人教版選修課《氫原子光譜》時候,為了更好地營造以學生為主的課堂,在上發射光譜的時候,可以通過學生自己在課堂上觀察白熾燈發出的光,發出的連續的亮線,并且同時觀察它發出的色光以更好地理解連續光譜,而相應的明線光譜的亮線則不是連續的,進而使廣大高中生通過自己更好地理解發射光譜的相關知識。
結語:課程改革最終一定是通過具體的每一節節課來實現,對教學模式的研究就是為了上好每一節課,結合一線教學的實際,充分體現新高考形勢下新的教學理念,并進行經驗積累和成果積累,力爭做到拋磚引玉的效果,論文的研究成果,必將為未來高中物理的優質教學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慶杰;姜楠.探討高中物理新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思考分析[J].亞太教育,2016(07).
[2]《青海教育》編輯部.2009西海教育縱覽(下)[M].青海人民出版社,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