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偉
摘要:本文對新聞記者現狀及應具備的應變能力及其素養進行分析。談一下個人觀點及認知。
關鍵詞:新聞記者;能力;素養
一、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的能力現狀
(一)獲取新聞線索能力的缺乏
新聞線索是在生活中存在的,一個優秀的記者能夠隨時發現,但是有的記者就是缺乏這種發現新聞線索的眼睛,他們獲取新聞線索稿件主要是依賴傳統的新聞線索從媒體的熱線電話或者通訊員提供的線索中獲取。
(二)識別信息真偽能力的缺乏
年輕化的新聞記者群體缺乏經驗、經歷。政策水平存在的問題也需要提高,經驗、經歷通過自己或者間接獲取別人的經驗,但是我們大多數記者不重視這方面??梢酝ㄟ^學習來解決政策水平的提高,但是我們的一些記者感覺政策跟自己沒有太大的關系,以自己很忙為由忽略學習政策。部分記者為了第一時間搶發新聞,對新聞信息不加以核準,致使經常有假新聞公布。這就是記者為了急于搶新聞而沒有對信息去核準造成的,記者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去偽存真的能力。
(三)下基層與百姓溝通能力的缺乏
記者只有和接觸的百姓打得火熱,有話可聊,才能及時發現多種新聞線索,有針對性的選出好題、寫作好的新聞作品。 反之,部分記者走入基層后會發現沒有話題可聊,走馬觀花的過場無法找到有創意的新聞,即便寫出作品也缺乏新意。
(四)新聞記者溝通能力的缺乏
很多年輕作者過度依賴網絡,通過搜索網絡新聞,稍加修改完成任務。長久以往,他們必定缺乏直接溝通能力,無法將工作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還有的記者遇到采訪對象不善言談,不能主動引導問題發掘出有價值的新聞內容。
(五)人文關懷的缺乏
部分記者為了引起轟動效果,對相應報道加以放大。報道過程根本不顧及當事人的心里感受,有可能對當事人造成嚴重傷害。還有甚者,會直接問及當事人的痛苦回憶。這些情況都不應發生在新聞采訪工作中。因此,采訪過程需要更多的體現出記者的人文關懷。
二、煅煉新聞記者能力的相應對策
新聞記者在新媒體環境下,要提高自身的能力。筆者就如何鍛煉記者能力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相應對策。
(一)如何獲取新聞線索
新聞記者的能力相對有限,但必須具備捕獲新聞線索的基本能力。記者要鍛煉自己從其他渠道尋找新聞線索的能力,現在的網絡發展如此迅速,要利用人們經常使用的微信、博客、論壇等尋找新聞線索,能從平凡的生活當中找到題材,也可以鍛煉在一些記者報道過的事件中找到新的新聞點。
(二)如何辨別新聞線索
記者每天會從媒體熱線中獲取大量的新聞線索,但是這些大量線索中有一部分是沒有新聞價值的,還有的線索是假的。這就要求記者依靠自己積累的經驗去偽存真,必要時去實地考核它的真偽。
(三)如何提高記者隨機應變能力
隨機應變的能力是合格記者的基本能力之一。面對各種突發事件和不同的場合,記者需要應對自如。因此,記者要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應對各類突發事件,避免意想不到事情的發生,特別是傷及自身事件的發生。
(四)增強記者人文關懷的心
記者要在采訪時要保持一顆善良、憐憫的心,特別是采訪受到傷害的對象時,盡量不去傷害采訪對象,即不要一味的對采訪對象造成二次傷害。在撰寫稿件時盡量不去用血腥的場面,以避免當事人陷入痛苦的回憶當中。
(五)如何增強記者的口語文字表達
新聞報道成功的重要表現是連線記者、電視臺出鏡記者在出鏡時口語文字表達能力的表現。記者出鏡時口語的表達要邏輯性強、發音清晰,能清清楚楚的把事情發生的經過表達出來。這就需要記者在平時苦練普通話、多練口才,鍛煉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
三、電視新聞記者在處理突發事件時應具備的職業素養
基于以上對當前電視新聞記者在應對突發事件時的能力問題分析,筆者認為要想提高突發事件報道效率和質量,必須從提高電視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方面著手。
(一)電視新聞記者應當具有快速反應能力和新聞敏感性
對于突發事件而言,通常是不可預料的,在發生事件之前,電視新聞記者是沒有任何準備的,可以說是始料未及的;當突發事件發生以后,需第一時間趕往事發現場采編,這要求電視新聞記者必須具備快速反應能力和高度的新聞敏感性。在各類突發事件發生時,作為電視新聞記者應當有直觀的價值判斷,并且能夠準確衡量該突發事件報道的新聞價值性,能夠快速捕捉有效信息。作為一名電視新聞記者,評價其能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面對突發事件時的綜合判斷能力,同時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所報道的突發事件質量。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電視新聞記者的第一職業素養就是能夠及時、準確地捕捉有價值的突發事件。
(二)高水平的新聞采編能力
較之于普通的新聞內容而言,突發事件有其特殊性,尤其表現在其不可預料性方面,因此在突發事件新聞報道時,根本沒有事前準備;對于各種始料未及的問題和突發狀況,電視新聞記者應當有過硬的采編能力,能夠客觀、準確地對突發事件進行撰寫。第一,應當確保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客觀性;第二,應當有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社會公眾對突發事件提高了關注度和警覺性,電視新聞報道的效率是電視媒體高收視率的保障,所以在爭分奪秒的報道過程中,主觀臆斷以及道聽途說現象難以避免。實踐中,應當對此加強重視,避免出現民眾恐慌、不和諧因素。電視新聞記者在面對各種類型的突發事件時,應當從整體上對突發事件的本質進行全面的審視,從大局出發,對突發事件進行理性的報道;同時,在報道過程中應當根據事件的重心做出適當的調整,以此來增強新聞報道的深度、廣度。
結論
綜上所述,新聞記者必須隨著新聞媒體的不斷發展來提升自身綜合能力。但是,記者的這些能力是需要平時積累、鍛煉得來的。電視新聞記者應當第一時間深入事件發生現場進行客觀、準確的采編和報道,從而樹立正確的深化輿論導向。作為一名合格的電視新聞記者,應當擔負起社會媒體工作人員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歐陽華.《淺談電視新聞記者在突發事件中應具備的職業素養》[J]新聞傳播.2013
[2]葛逸飛.《淺析電視新聞系列報道》.佳木斯學院學報.2010(10)
[3]趙東旭.《淺談新聞記者在突發事件中應具的職業素養》[J]《才智》201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