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翠蘭
摘 要:語文教學一直以來被人們認為是最輕松的一門學科,不用像數學教師那樣整天盯著枯燥的數學課本,也不用像英語教師那樣整天絞盡腦汁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只需要讀讀課文、讓學生做做題就行,但其實語文教學遠沒有那么簡單,它需要課堂上教師與作者的情感交流和互動,也需要教師用這種情感來帶動學生,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到樂趣,找到情感的共鳴,很多教師發現學生在學習語文時沒有興趣,就是因為教師沒有進行情感教學,沒有對學生進行情感的引導,所以他們覺得語文學習很無趣。語文教學中如果能加入情感教學,那么教學的有效性就會大大提高。主要講述初中語文教學中該如何施行情感教育。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學;原因;方法
情感教育即在教學時不單單是講理論知識,也要進行自己情感的融入,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課本中文章的深度和情感,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加以運用,也能夠增強自己的理解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對初中生進行情感教育是最有效的,因為初中生的身心正處于發育階段,他們對于很多情感都不清楚,但是有所感受,所以如果教師能在這時加入情感教學,學生就會更加輕松地學到很多知識,也能讓語文在他們眼中變得更有魅力,相比干巴巴的講理論或者是作者表達了什么思想,加入自己的感情進行分析能讓教學更加有深度。那么,該如何對初中生的語文教學進行情感教育呢?
一、教師在講課時加入自己的情感
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很多語文教師在教學時習慣跟著參考資料念一些話,比如,本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感情,或者是作者運用環境烘托了自己內心的孤寂等,這種過于官方的話學生不僅聽不進去,而且覺得難以理解,所以不愿意在語文的學習上下大工夫,教師一直不明白為什么自己的教學和努力得不到學生的喜愛,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教師在上課時所說的這些話都是別人已經總結出來的,都是別人的想法,教師對于文章沒有加入自己的情感,教師都沒有共鳴,更談不上讓學生來感受,所以對初中生進行情感教育的第一步就是教師在教學時加入自己的情感,比如,有環境的描寫時,教師可以問學生,當自己一個人特別難受的時候,是不是會感覺到周圍的環境都特別冷清,即使是自己平時最喜歡看的景色,也會變得黯淡無光,然后可以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講述自己的感受,講自己和作者相同的經歷或者不同的經歷,最后回歸到課文,這樣可以讓學生開始思考自己的情感,結合教師的感受回想自己的經歷,之后再讓學生讀課文,學生就能很容易體會到課本中作者的描寫和情感。教師在講課時加入自己的情感是很重要的,這樣不僅能夠帶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向學生展示自己對于這門課程的熱愛,讓學生重視這門課程,并且在教師講述自己的情感時,也更加容易吸引學生回歸課堂,提高他們的課堂學習效率,加入自己的情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必經之路。
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感進行分析
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第一步是教師在教學時加入自己的情感,這樣能夠培養他們在學習語文時的情感意識,但是對他們進行這種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教師自己每節課能融入自己的感情,充分感受作者的意圖,而是為了讓學生有這種意識,所以第二步就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感進行分析,教師可以在自己引導一段時間之后讓學生自己分析,可以是分組討論,然后派代表進行闡述,也可以翻轉課堂,讓學生大膽展示自己,通過自己的描述其他同學都能被吸引,并且快速融入課堂,這樣對于學生的情感教育就算成功了,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生的性格和思維、教師所想的可能大部分時間不一樣,這時教師不要急著否定,要聽他們說完自己的想法,然后對他們進行一步步的引導,把他們的思維引到正確的軌道上,只要他們前期能夠大膽表達,他們就值得鼓勵和肯定。語文的學習并不是很難,但也不是毫不費力就能夠學好的,學生必須要通過教育來更深層次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夠品味到語文中的美,對語文開始熱愛。
情感教育是很多教師都會忽略的一種方法,也有很多教師都運用不當,其實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學中的一朵奇葩,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只要方法正確,它能起到的作用會令人驚嘆,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困難的教師可以采取這種方法,這種方法絕對值得一試。
參考文獻:
[1]熊寶紅,代春如.讓情感教育浸潤語文課堂: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新課程(中),2015(4):20.
[2]劉兆翠,李香明.隨“感”潛入“心” 潤“情”細無聲:淺談在初中語文課堂上的情感教育[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1):11-12.
[3]劉麗芳,張春芳.以“情”入文 以“情”育人: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落實[J].神州旬刊,2012(1):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