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摘 要:英語作業是英語教學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分析了九年級學生英語作業現狀的基礎上,以《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指導,結合Go for it 九年級全冊(2011版)教學內容,在所任教的兩個班級中,設計了語言知識鞏固、語言能力培養、課外閱讀提升和語言實踐運用等形式多樣的分層式“趣味”英語作業,并實施了有效的多角度分層評價,從而使各層面的學生鞏固了英語語言知識,培養了英語學習能力,增強了參與英語學習的主體意識,體驗了英語作業的樂趣,并提高了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九年級英語;分層作業;分層評價
一、問題提出
隨著九年級英語知識難度的增加,同一班級里學生的英語水平差距明顯加大,部分學生甚至出現了厭學、不做英語作業的現象。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對所任教的兩個班級學生進行了英語作業的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71份,回收71份,回收率為100%。結果顯示:32.4%的學生對英語作業不感興趣,61.9%的學生認為英語作業內容枯燥,高達93%的學生喜歡有創造性和實踐性的作業,大多數學生希望作業能夠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并且可以選擇性和分層次地完成作業。另外,77.5%的學生認為作業評價單一,83.1%的學生希望作業評價能夠個性化和多樣化。對于作業難度,22.5%的學生認為簡單,還有35.3%的學生認為太難。調查結果還暴露出九年級學生課外閱讀量較少,聽、讀習慣較差等
問題。
可見,統一和單一的英語作業已無法滿足九年級學生的需
求,缺乏針對性,不利于同一班級里不同層面的學生開展英語學習。但是,作業作為九年級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通過作業來檢查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可以通過完成作業對已學知識進行鞏固和深化,并能通過作業來培養英語學習的能力和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作業分層是九年級英語教學的必然趨勢。
二、理論依據
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倡導“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性差異”
因此,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的學習差異性,并根據九年級英語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采取分層作業,讓不同層面的學生在英語作業中鞏固知識,提高能力并找到快樂。
2.教育家維果茨基提出“最近發展區”理論
兒童靠自己的努力,在現階段能夠將外部客體內化到現實的能力,但成人必須提供教學支架,幫助兒童挖掘潛能,幫助他們更多地內化,更好地發展。所以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著重找出每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他們確定相應的目標,設計不同層次的
作業。
3.曹秀華(2006)指出,過去教師給學生布置作業時“一刀切”
這種統一的作業要求與學生中客觀存在的個別差異之間形成了尖銳的矛盾,造成了所謂的“學困生吃不了,優生吃不飽”的狀況,這實際上也阻礙了各種不同層次和類型學生的發展,彰顯了分層作業設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曹文華(2009)指出,“分層英語作業是指英語教師在設計與布置學生的英語作業時,面對班級中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因人而異,設計出不同的并適合各層次學生的作業,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因此,結合九年級Go for it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作業現狀,筆者決定對所任教九年級兩個班級的學生設計語言知識鞏固、語言能力培養、課外閱讀提升和語言實踐運用等形式多樣的分層式“趣味”英語作業,并實施有效的多角度分層評價,從而使各層次的學生鞏固語言知識和培養學習能力,增強參與英語學習的意識,體驗英語作業的樂趣并提高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
三、實踐過程
1.了解學情,對學生合理分層
在實施英語作業分層中,首先師生共同根據學生的英語水
平、現有基礎和學習態度等將班級中學生分成三個層次:
接著,筆者和學生一起命名A層為培優組,B層為提高組,C層為基礎組,并且制定出不同組不同的評價方式。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使他們能充分認識自身的學習情況,并主動選擇不同的作業來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也為不同層次學生的“遞進”留有階梯。當一個階段的學習結束,根據學生英語學習情況的變化,筆者將對每個小組進行相應的調整,使每位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己的潛能,不斷進步,并在激勵中享受分層作業所帶來的樂趣和體驗成功的喜悅。
2.針對內容,對作業有效分層
(1)設計“活靈活現”的語言知識鞏固作業
常規的英語知識鞏固性作業一直是九年級學生的“主要的養分”,也是“枯燥的根源”。因此,在知識鞏固作業分層設計中,根據班級里不同層面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筆者充分結合知識點和興趣點,巧妙地把必做題和選做題有機地搭配起來,并賦予有挑戰性的評價,形成了“養分充足,樂趣多多”的“自選套餐”作業模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每天的學習情況,靈活地選擇,從而促使每個學生通過不同度和量的英語作業在原有的基礎上各有收獲,享受成功的喜悅。
作業實例1:在學完九年級 Unit 2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Section A 3a后,筆者結合教學重、難點和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設計了一份“自選套餐”作業:同學可以從作業菜單上的A、B、C
3個區塊中任意挑選題目,要求:A組學生選題分不少于100分;B組學生選題分不少于80分;C組學生選題分不少于60分,并且設計了一道挑戰題——以一種有趣的形式來談論自己同學的變化,并可以加30分。第二天,學生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作業,尤其是挑戰題,學生完成得很精彩(見圖1、2):有的學生以“外貌”為話題寫下了采訪的對話或短文;有的學生通過表格或漫畫的形式呈現了同學不同方面的變化并配以英文說明;還有的學生用chant或詩歌的形式來描述同學的變化。這種分層作業確實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并且給予學生極大的自主權,并促使各個層面的學生越來越有樂趣去完成每天的英語作業。
(2)設計“繪聲繪色”的語言能力培養作業
英語中聽、說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需要一定的語言環境,但是英語是我們的第二語言,在學習中缺少語境。朗讀作業則是彌補這一語言環境缺乏的一種有效方法。但是,調查數據顯示,九年級學生課外朗讀情況很糟糕。于是,筆者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態,可以每次自由選擇模音朗讀并堅持登記朗讀記載卡(見表2),還采用總評分激勵學生參與朗讀。這種分層朗讀作業的設計既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較好地改觀了學生對朗讀作業敷衍了事的態度,同時又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提高了自我語音素質,體驗了語言的魅力,培養了良好的語感,為學生聽力水平和口語交際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業實例2:在學完九年級 Unit 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Section A 3a后,筆者設計了分層朗讀作業,要求選A層作業的學生將自己的朗讀錄下來在課堂上錄音展示,選B層作業的學生要求他們在課堂上直接朗讀展示,選C層作業的學生上交登記卡檢查。當筆者在課堂中播放選A層作業的學生錄音時,全班學生都認真聆聽,師生一起適時進行語音、語調的點評,這使被播放錄音的同學自信心倍增,那些沒有錄音的學生都躍躍欲試,并在課堂上積極地朗讀課文。這種分層朗讀作業的設計既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較好地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能力。
(3)設計“有滋有味”的課外閱讀提升作業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九年級學生要達到15萬字以上的課外閱讀量。近幾年,杭州市英語中考題目中也逐步加大了對學生課外英語閱讀量和限時閱讀能力的考核要求,這些要求使得“閱讀”的分量在九年級英語學習中比重增加。但是,學生在繁忙的九年級學習中無法自主地做到大量的課外閱讀,閱讀作業也成了老師的“疼”,學生的“傷”。所以,如何讓學生有“滋味”地閱讀,這個分層作業的設計著實花了筆者不少的心血。結合八、九年級的單元話題,筆者布置為期一周的課外閱讀內容和相關的主題作業(見圖3、4、5、6),這些主題作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極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的創作興趣和熱情,也使得學生養成了一些良好的英語課外閱讀習慣,培養了他們的思維品質,
并提升了他們的英語閱讀能力。
(4)設計“有情有趣”的語言實踐運用作業
正是有了前3種作業扎實的落實,筆者才大膽地結合九年級教材內容設計了多種趣味化的語言實踐運用作業(見圖9、10)。在設計這類分層作業時,筆者要求每次自由組合的小組要含有每個層次的學生,并合理調配,并會考慮讓每組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任務可做,發揮各自的特長,合力完成作業,共同體驗英語作業的樂趣并提高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作業實例3:在學完九年級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Section A 3a后,學生根據課堂上他們談論最想去的地方來自由
分組,各小組組員認領各自任務。筆者要求每組以PPT的形式做一個美景介紹的作業并要求在下星期課上用英文介紹并展示自己組的作業(見圖7、8)。各小組成員積極發揮自己的特長,共同制作出了精美的課件,有配樂的,有自己錄音的,有設計動畫的等等。并且課堂上負責展示的學生英語表述十分精彩,筆者給許多組做出了高度的評價,一節課下來師生情緒高漲,課堂氣氛融洽,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個作業不僅調動了各個層面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使不同層面的學生“樂有所獲”。
3.根據實際,科學分層評價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要求“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使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所以筆者認為,英語作業的分層也同樣需要評價的科學分層。在九年級,英語作業的分層評價對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著十分直接的影響。
(1)不同層面,不同評價
在評價過程中,筆者一直采用對不同層面的學生實施分層評價和個性化評價,特別是對取得“遞進”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鼓勵(見圖11)。如:對A組學生多采用競爭評價,堅持高標準,重能力,促發展;對B組學生,多采用激勵評價,揭示不足,指明方向,激勵上進;對C組學生,多采用表揚評價,尋找亮點,培養信心,體驗快樂。這樣的分層評價讓班里不同層面的學生在不同的起點上前進,有坡度,有可比性。讓不同層面的學生在多方面都獲得成功,也逐步幫助他們樹立了學好英語的信心,形成了英語學習的良性循環。
作業實例4:在學習完九年級Unit 5 It must belong to Carla.Section B 3a后,筆者在聽寫小測驗中要求學生選擇其中一道大
題來作為聽寫的內容,C層學生可以選擇一道大題中5個小題進行聽寫。筆者還鼓勵學生可以跨層進行挑戰(見圖12),并記入相應的總評分。小測試卷中選I題的學生要在句子中根據首字母寫出英文單詞;對選Ⅱ題的同學則要求,在篇章中寫出適當的英文單詞,并有形式的變化。這樣的分層聽寫檢測,最大限度地給予了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并獲得適當的總評分,也極大地鼓勵了各個層面的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樂”。
(2)不同作業,不同評價
對于班里不同層面的學生,筆者在每次不同的作業中都采用不同的標準以及多種方法來評價他們。而且,筆者一直堅持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把學生平時作業中積累的評價分按一定的比例算入學生最后的總評分中。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僅會加強學生完成英語作業的“內驅力”,而且讓每個學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與目標的差距和自己的發展情況,通過這些評價使學生在橫向競爭和縱向競爭中,不斷感受作業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作業實例5:在學完九年級Unit 9 When was it invented?
Section A 3a后,筆者根據“自選套餐”作業制定了評價套餐,以此來鼓勵不同層面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力所能及”地完成作業,也激勵同學們勇于挑戰,不斷突破自我。
四、實踐成效
1.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能力
筆者在實踐前、后分別以不記名的形式對所任教的兩個班級學生的英語作業興趣作了簡單的調查和統計(見表4)。
結果表明,在實施英語作業分層后,喜歡作業的學生人數明顯增多,相比之下不喜歡作業的人數就明顯減少。所以,通過為期一年的英語作業分層實踐,班級學生提高了對作業的興趣和積極性,增強了學習的主體意識,并且各個層面的學生在作業質量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普遍提高了英語學習能力。
2.增強了學生自信,拓寬了學用渠道
在英語分層作業的實施過程中,筆者給學生搭建了自主學
習、自主展示的舞臺,使每位學生的自尊心都得到了較好的保護,也促進了不同層面學生的個性發展。一方面,那些英語基礎較薄弱的C組和B組里不敢發言的學生在分層作業的體驗中,都品嘗到了作業所帶來的樂趣以及成功的喜悅,漸漸樹立了自信心,并在九年級英語學習中取得了不小的進步,還有不少學生在畢業時選擇了跟英語有關的職高專業。另一方面,基礎較好的A組學生及部分B組學生通過分層作業的鍛煉,不僅自信心大增,也進一步提升了自身的英語水平,并在中考英語學科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例如:筆者任教的某一班級的梁某某同學原屬于B層,經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成功跨越到A層,并在校英語語音大賽中脫穎而出,代表學校參加了區英語配音比賽并榮獲一等獎的好成績。在稍后的升學中,他憑借良好的英語口語被夏衍中學提前錄取,也成為年級當時的“傳奇人物”。
3.發展了師生關系,激活了英語教學
在英語分層作業的實踐中,兩個班級的學生與筆者的感情越來越融洽,在學校對學科教師滿意率調查中對筆者的滿意度高達100%。關鍵是班級里部分學生克服了對學習英語的畏難情緒,減少了兩極分化,并且更多的學生愿意參與到英語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僅享受了獲得知識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也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通過不斷的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實現了“不同層面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實現了師生心情皆愉悅,
同時也全面激活了九年級兩個班級的英語教學。
五、實踐反思
通過一年的實踐證明,英語作業的合理分層對九年級英語教學是有利和有效的,師生都受益匪淺。分層作業不但激發了各個層面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鞏固了學生的語言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了學生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而且還幫助教師達到了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筆者在品味改變帶來喜悅的同時,也感覺到分層作業設計和分層評價的操作過于繁瑣。在繁重的教學壓力下,九年級英語分層作業的實施無疑是一件很艱苦的工作,所投入的精力和花費的時間要很多。在同一班級內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如何更好、更合理地做好英語作業分層?如何突出英語分層作業的人文性,使作業成為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的一個重要載體?如何引導學生自己來設計分層作業,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等問題,仍有待于教師做更深層次的實踐和探索。
參考文獻:
[1]許玲.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的要求與策略[J].廣東教育(綜合版),2009(Z1).
[2]陳素娟.初中英語作業的設計與評改初探[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2).
[3]楊巧妮.分層布置作業,提高英語教學效率[J].考試(教研),2010(3).
[4]展鑫磊,劉永兵.不同類型中學英語作業布置與完成情況對比研究[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