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作業能夠讓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內容進行重申、再現、延伸,學生作業中的錯誤不僅暴露了學生知識層面的漏洞,還反映了學生思維上的不足,因此,作業評講課顯得尤為重要。結合一些實習老師在數學作業評講課中的問題,淺談數學作業評講課該怎么上。
關鍵詞:作業評講課;反思;針對性;發展性
自從教十幾年以來,我發現幾乎所有的老師最初都會安排實習老師上作業評講課,然后再安排他們正式上新課。因此,許多實習老師認為上評講課比上新課容易。實際上,評講課不僅是回顧課本知識的復習課,還是探索方法、拓展思路的新知課,而學生在課前已經了解過作業內容,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作業評講課不僅重要,而且難上。那么數學作業評講課究竟該怎么上呢?本文結合一些實習老師在數學作業評講課上的問題,回顧反思,淺談一下數學作業評講課該怎么上。
一、充足的課前準備
很多沒有教學經驗的實習老師在初次上作業評講課的時候都會采取通講的方式,實際上,對于一些簡單、基礎的問題,大部分學生并不會犯錯誤,反復強調此類問題不僅浪費課堂時間,還容易消磨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對于這類問題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為了避免做無用功,老師要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首先,老師在批改作業的時候,要對學生的作業情況進行分析,了解學生對于某些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分析學生的錯誤原因,從中確定哪些題該講,哪些題不用講,哪些題該細講,哪些題該粗講,從而使作業評講課更具有針對性。其次,在評講作業之前,老師應該先讓學生對自己的錯誤進行修正,并對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做好標記,這樣有助于讓學生對錯誤進行分析、糾錯、反思,從而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學生調整自身的學習狀態。最后,老師要選取一些錯誤率低、書寫工整的作業,意在正式上課時,鼓勵學生向這些做得好的同學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充分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
我的許多實習生都向我反映作業評講課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課堂上幾乎都是處于“聽老師講,做筆記”的狀態。由于學生在課前就已了解了本堂課的內容,加之評講課比新授課略顯枯燥,所以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比較低。實際上,老師在開始上課前可以先向學生闡述這次作業的基本情況,并向學生展示做得好以及有明顯進步的學生的作業,給其他學生樹立榜樣,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讓其在學習小組內部糾錯、互相幫助,解決小組成員在自我糾錯后還遺留的一些問題,從而增進學生間的交流、互動,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幫助學習能力弱的學生,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
三、突出知識點
如圖,數軸上A,B兩點表示的數分別為-1和■,點B關于點A的對稱點為C,則點C所表示的數為 。
■
我帶過的一名實習生在評講這道題時,只是指出點B關于點A的對稱點為C,因而得出A=■,即C=2A-B=-2-■,得出答案。而當天的課后作業里有一道與此題類似的問題:如圖所示,數軸上表示2和■的對應點分別為C,B兩點,點C是AB的中點,則點A表示的數為 。
■
通過批改作業,我發現此題的錯誤率較大,這表明了學生并沒有弄懂此類題目的考點。實際上兩道題的考點是相同的,即中點問題:數軸上有三個點分別為A,B,C,它們的值分別為xA,xB,xC,若點C是AB的中點,則有xC=■。
很多實習老師會在評講課上犯一個巨大的錯誤——就題論題,評講作業如果僅僅從問題本身出發,而沒有突出問題中的知識點,學生很可能會忽視問題的本質,當題設發生變化時,學生很可能還會犯相同的錯誤。因此,老師在評講作業的時候一定要將問題本身的考點闡述清楚并在黑板上板書出來,突出知識點,這樣才能讓學生認清題目的本質,鞏固已學的知識。
四、注重變式與延伸
不少實習老師在評講作業時不會注重對題目進行變式、延伸,因而學生對于問題中的知識點的認識也就不夠深刻。我帶過的一名實習生,在講解下面這個問題時,沒有對題目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從而失去了一次拓展學生思維的機會。
在△ABC中,AB=AC,∠A=60°,點D是線段BC的中點,∠EDF=120°,DE與線段AB相交于點E,DF與線段AC相交于點F,若DF⊥AC,垂足為F,AB=4,求BE的長。
題目中的∠EDF若在保持120°的前提下,繞點D旋轉,可以得到三角形中一些邊之間的關系:
當∠EDF繞點D順時針旋轉時,若點F在線段AC上,則有BE+CF=■AB,若點F在線段AC的延長線上,則有BE+CF=■(BE-CF);
當∠EDF繞點D逆時針旋轉時,若點E在線段AB上,則有BE+CF=■AC,若點E在線段AB的延長線上,則有BE+CF=■(CF-BE)。
此題的難度并不大,但如果做適當的變式,可以很好地啟發學生的思維,從而加深學生對于幾何問題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若老師能夠讓學生通過旋轉得出上述結論,讓學生學會在動態問題中尋找不變量,通過不變量解決動態問題,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對于作業中的題目,老師要充分挖掘其背景,注意對問題中知識的總結、拓展與延伸,使知識得到升華,讓學生學有所思,啟發學生的思路,讓學生思有所得,探索規律,加強對知識的認識,從而勾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正式上課前,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作業情況,分析學生出錯的原因,選取具有針對性、典型性的問題。在課堂中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評講時要做到突出知識點,啟發學生的思路,轉變學生的角度,對于一些問題要做適當的變式與延伸,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這樣做才能讓數學作業評講課變得精彩,才有可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朱志輝.例談“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教學理念在復習中的應用[J].中學生物教學,2013(Z1).
[2]楊麗華.淺談信息技術在數學問題化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電教(下),2012(11).
作者簡介:王淳(1976—),女,漢族,四川蓬安人,中學高級教師,學士,成都市中學數學骨干教師,成都市新都區學科帶頭人;新都區特級教師。
資助項目:成都市新都區教育科研課題《初中數學情感教育的實踐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