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不好好讀書,哪里寫得出好的作品”。我的老師常常這樣講。如今我也成為一名老師,我才對當年老師所說的這番話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我覺得語文學科的教學不僅僅在課堂的四十多分鐘,一個好的語文老師還要學會引導學生熱愛讀書,觀察生活,并且能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文學的第一要素是語言,只有將閱讀中學到的知識積累起來,才能厚積薄發(fā),達到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境界。
自古以來,書就被譽為人類的精神食糧,如果說閱讀是收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是個人信息的錄入過程,那么,寫作則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也是一個人信息輸出的過程。語言技能的提高離不開語言輸入和知識積累,而閱讀正是學生獲得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離開了閱讀的寫作只能是無源之水。相信“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誰也不陌生,它展示了閱讀與寫作之間的一個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關(guān)系問題?!捌啤庇袃蓪雍x:一是要達到一定的量;二是對閱讀的材料要通透。目前的閱讀教學中,大部分的學生只是滿足于對所閱讀材料的理解而已,其閱讀的終極目標就是理解,很少有學生主動、有意識地從閱讀中汲取可用于寫作的營養(yǎng)。其結(jié)果是使閱讀與寫作脫節(jié),學生不能從閱讀中受益而提高寫作能力。因此,語文教師應注重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向著“閱讀—理解—欣賞—借鑒”這樣一個科學閱讀的過程發(fā)展。例如,閱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表達思想的方法以及遣詞造句的技巧。另外,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養(yǎng)成記筆記的習慣,把遇到的好詞佳句、表達方式等記下來,時常翻看,就可以把短期記憶轉(zhuǎn)化為長期記憶,寫作時就能自然用上。從而達到汲取閱讀中的精華來豐富自己的寫作能力的目的。
初中課本中有一篇文章是魏巍寫的《我的老師》,這篇課文對我的語文教學有著深遠的影響。其中的蔡老師一生都熱愛孩子,熱愛教育事業(yè),同時她還酷愛文學,有較高的文學素養(yǎng)。最主要的是她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蔡老師帶孩子們觀察蜜蜂采蜜的過程,教孩子跳舞、唱歌、寫詩。正因為她是這樣的老師,她才會在孩子小小的心靈里播撒下文學創(chuàng)作的種子??梢娨晃缓玫恼Z文教師甚至能影響孩子一生。
我在偏遠的農(nóng)村中學教書,我所教的學生大多來自農(nóng)村家庭,他們的父母忙于打工掙錢,無暇顧及孩子平時都讀了些什么書,也較少督促子女去博覽群書,在他們心目中能自覺完成家庭作業(yè)的孩子,就是一個乖孩子。再加上學校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我們老師又覺得早自習用來讀課外書簡直就是一種浪費,很少鼓勵學生看一些有益的書籍。久而久之,導致語文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脫節(jié)。受蔡老師的影響,我開始嘗試利用閱讀課和假期跟孩子們一起閱讀世界經(jīng)典名著。最主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個性、讀出理解、讀出自己的韻味和思考,力爭讀出文章的精彩,從而讓他們的個性得到張揚,心靈得到放飛。同時,要讓學生在閱讀時融入故事情節(jié)中充分享受文章的精彩,享受閱讀的快樂,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樂于讀書。通過閱讀我們不斷的豐富人生,收獲成長,共同經(jīng)歷著書籍帶來的喜怒哀樂。我們一起討論匹諾曹的優(yōu)缺點,一起爭論宋江的功與過;體會保爾對人生的執(zhí)著追求,拼搏奮斗的精神,以及堅定的信念;感悟魯濱遜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難時的勇敢面對;感受艾瑪做人的謙虛低調(diào);聆聽睿智的福爾摩斯為我們答疑解惑。同樣的心情讓我和孩子們貼得更近,我們像朋友一樣親密無間,無話不談。
人生百態(tài),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人生故事。觀察生活就是在閱讀別人的人生片斷,豐富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觀察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另外一種形式。領(lǐng)著孩子們觀察草木榮枯、候鳥去來、春夏秋冬的變化。觀察生活既是一種學習,也是一種感悟。把觀察到的感悟到的東西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體會其中蘊含的意義,充實自己的人生。這既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語文學習的一部分。所以說,生活處處蘊含著語文的學習。
當然,讀書也好,觀察生活也罷,這些都離不開老師的方法指導與引導。俗話說得好:“不動筆墨不讀書”。真正的讀書是將自己讀書時的收獲和感受記下來,正如孔子所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闭Z文教育家葉圣陶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眱A吐能否合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聯(lián)系。魯迅先生也曾說過,自己的作品大都仰仗于先前讀過的百來篇外國作品和一點醫(yī)學上的知識。葉老先生還告訴我們:“學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xiàn)他今天以前知識、思想、語言等等方面的積累。”可以說,一旦離開了生活實踐的積累、思維成果的積累、語言文字的積累,那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千尺之臺,起于壘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梢哉f唯有充分地閱讀,才能有精彩的寫作。不好好閱讀哪里能寫出精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