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摘要:本文從就業困難群體的影響因素出發,以昆明理工大學本科畢業生為例,分析了欠發達地區理工類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的類型,建立了就業困難群體的分層指標(6項一級指標、9項二級指標以及21項三級指標),對就業困難群體進行分層量化研究,得出就業困難群體目標的量化值,從而在直觀數值上對就業困難群體的困難等級進行判斷,實現精準化幫扶。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mployment disadvantaged group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ypes of employment disadvantaged groups of graduates fro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in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 with the graduates of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and sets up the stratification index of the employment disadvantaged groups (6 first- level indicators, 9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nd 21 third-level indicators), for stratified and quantified research of the employment disadvantaged groups, and obtained the quantified value of the target groups, so as to judge the difficult grades of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and to achieve precision help.
關鍵詞:就業困難群體;類型分析;分層量化
Key words: employment disadvantaged group;type analysis;stratified quantification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3-0172-03
0 引言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就業是民生之本”,作為高校就業困難群體,他們在大學生就業市場上的劣勢非常明顯,對該群體的指導和幫扶,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高等教育的質量和聲譽。
以昆明理工大學為例,該校地處西南欠發達地區,學生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60%以上云南籍生源,本科貧困生比例達到30%以上,這導致就業困難群體占據較大比重。該校在學生就業工作“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建立精準化就業幫扶體系,構建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幫扶長效機制;就業困難群體是就業工作的重點難點,采取分層分類、精準化幫扶措施是提升整體就業水平的關鍵。
1 就業困難群體類型分析
1.1 家庭經濟困難型
這部分學生絕大多數來自農村或低收入家庭,背負著較大的家庭經濟負擔,一方面在掌握非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局限性使其降低了就業競爭力,另一方面,經濟困難家庭的孩子對就業期望值普遍較高,想要通過工作改變命運的愿望強烈,但是又由于本身條件有限等原因影響自身順利就業。
1.2 性別差異型
以昆明理工大學為例,對于這類工科為主的高校,用人單位會有崗位不適于女生從事等諸多原因,對于女性的需求量要遠遠少于男性,甚至有些條件相當優秀的女學生也會被拒之門外,導致了女畢業生成為就業工作中的困難群體。
1.3 學業困難型
學習資源利用率和自控能力不足,導致一部分學生學習上出現了困難,而學生的學業成績又是用人單位衡量畢業生能否勝任工作的重要指標。近年來,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英語水平要求越來越高,大多數單位要求CET-4,甚至有些單位要求CET-6。學業困難型畢業生中因為補考、重修科目較多,導致不能按時畢業或不能同時獲得畢業證、學位證,因而無法滿足應聘條件,失去就業機會。
1.4 綜合能力素質欠缺型
綜合能力素質較差的學生在校期間不善于利用學校的各種資源和平臺鍛煉自己的能力,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與人溝通交往能力欠缺,喪失了許多鍛煉自己的機會。因此這類學生在求職時往往會對自己做出錯誤的判斷,在用人單位面前不自信,沒有勇氣邁出求職的步伐,從而造成就業困難。
1.5 就業認知偏差型
就業困難群體在就業觀念和認知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缺乏對就業形勢的判斷能力,就業心態不容樂觀。對職業規劃目標的清晰程度影響到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現實狀況,對職業規劃目標的定位和了解越清晰越符合自身的狀況,就更容易獲得一份適合的工作。往往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對自己的求職目標沒有清晰的了解和準確的定位,在求職過程中容易處于焦慮和迷茫的狀態,產生畏難情緒。狹隘的就業行業、領域和地域選擇觀念,更加加劇了就業困難群體的弱勢地位,造成大學生就業市場上弱勢群體越弱的結果。
1.6 求職能力欠缺型
面試表現直接影響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第一印象,成為用人單位衡量畢業生能否勝任崗位的重要理由。面試能力和心理素質的欠缺,很大程度上會直接導致應聘失利。由于求職能力欠缺導致的心理失衡和心理自卑,是就業困難群體在求職競爭中低承受性的表現,這是造成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形成的內生因素。
2 就業困難群體的分層指標確定
2.1 家庭經濟條件。按照我校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程序,通過學生家庭經濟情況調查和所在專業班級評議的結果,按家庭經濟的困難程度將學生分為特困、貧困、困難以及非貧困四個等級。該數據由我校學生工作處資助科提供。
2.2 性別差異。按照男女性別進行分層。
2.3 學業成績。學業成績主要分為文化課成績、第二課堂成績兩個方面。文化課成績主要指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的基礎課和專業課所取得的績點;第二課堂成績主要指學生在校期間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技能培訓等所取得成績,包括英語和計算機等級水平、發表的論文、專利以及各類競賽成績等。該數據由我校教務處和學生摸底數據調查獲取。
2.4 綜合能力素質。綜合能力素質主要用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兩個方面衡量,實踐能力主要表現在學生主動參加校外實習實踐活動的次數(以企業單位兼職實習為主)、參加校內外各類比賽、競賽以及社團活動的次數以及擔任學生干部的情況。人際交往溝通能力主要集中表現在學生的性格方面,能否在與人交流過程中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愿,一方面是理解別人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表達自己的能力。該數據由學生摸底數據調查獲取。
2.5 就業認知。就業認知主要用求職積極性、期待職業的局限度以及職業規劃目標的清晰度三個方面進行衡量。求職積極性主要體現在參加招聘會和有目的性投遞簡歷的次數;期待工作的局限度主要體現在求職者對期待職業在地域、行業、待遇以及單位性質等方面上的個性化要求;職業規劃目標的清晰度是指求職者對自己未來職業是否有理性的認識和清晰規劃。該數據由學生摸底數據調查獲取。
2.6 求職能力。求職能力主要通過面試能力和求職心理素質兩個方面進行衡量。面試能力主要指學生在求職面試過程中表現出的溝通交流技巧。求職心理素質表現為求職者在求職競爭中心理承受性,主要用逆商(AQ)來衡量。該數據由學生摸底數據調查和逆商測試結果獲取。
3 就業困難群體的分層量化
根據就業困難群體的分類分析,本文選擇家庭經濟條件、性別差異、學業成績、綜合能力素質、就業認知、求職能力等6項一級指標、9項二級指標以及21項三級指標對就業困難群體進行分層量化研究。本文采用的量化分值的劃分是依據昆明理工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調查數據得出。具體量化指標和量化值詳見表1。
4 就業困難群體目標的量化值確定
G=■Ai(G為就業困難群體目標的量化值,值越大,表明就業越困難;n為三級指標的數量;Ai為三級指標的量化值。)
5 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幫扶建議
①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型就業群體,要做好摸底調查和建檔的工作。一方面通過獎學金助學金的發放、設立經濟困難畢業生就業補貼等方式,盡量減少其經濟負擔。另一方面,可以從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鼓勵學生在校期間多參加校內外的實習實踐活動、行業培訓以及工作所需職業證書等。
②對于學業困難型就業群體,要做好跟蹤幫扶的工作。鑒于目前專職職業指導教師配備的不足,可以聚集各方面的力量,充分發揮專業導師、科任老師、班主任、畢業設計指導老師等多方資源,對其進行多對一或一對一的指導,形成跟蹤幫扶和成效反饋機制,幫助其順利完成學業。
③對于綜合能力素質欠缺型就業困難群體的幫扶,需要貫穿整個大學生涯規劃教育。在校期間,可以多推薦參加校外實習實踐、校內各項活動,多接觸社會,積累經驗,鍛煉其組織協調和人際交往能力,增強其就業競爭力。
④對于就業認知和求職能力欠缺的就業困難群體,要有系統的、有針對性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教育。一方面合理規劃,儲備職業知識,培養自己的職業能力,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悅納自我,進行職業分析和職業定位,另一方面在求職期間為學生開展簡歷制作、模擬面試、面試禮儀、面試技巧等培訓以及就業心理咨詢服務,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求職能力,增加面試成功率。
6 結語
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能否順利就業事關學生的成長、學校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需要高度的重視。根據分層分類量化研究結果,可以從直觀數值上對就業困難群體的困難等級和困難環節進行判斷,實行“重點指導、重點服務、重點培訓,優先推薦”,同時提出預防性的職業指導措施,提升就業素質和能力,實現精準幫扶,爭取就業困難群體在離校前實現順利就業。
參考文獻:
[1]郭連鋒.大學生就業難歸因及對策研究——基于社會流動的視角[J].現代教育科學,2011(03).
[2]吉興華,周明星.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援助制度實施策略探析[J].天津工程師范學院學報,2010(03).
[3]陳彥珍.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就業指導路徑分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