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秀娟
摘要:新聞媒體作為主流的大眾傳媒,是傳播社會重要信息的窗口,具備宣傳、引導、教育組織、協調、監督等功能,這些功能對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對產業發展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推動著社會效益的實現,實現不同社會領域融合發展,同時也對經濟社會的相關側位面起到有效的監控作用。
Abstract: As the mainstream mass media, news media is the window to disseminate the important information of society. The news media have publicity, guidance, education, organization, coordination, supervision and other functions, which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for the moder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social development, promoting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 benefits and realizing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social fields. It also plays an effective monitoring role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aspects.
關鍵詞:新聞媒體;經濟社會;戰略作用
Key words: news media;economic society;strategic role
中圖分類號:G21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3-0177-02
0 引言
新聞媒體,尤其是傳統新聞媒體,從宏觀社會發展到微觀社會環境的構建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對宏觀社會發展的促進更多的體現在戰略層面。目前,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階段,因此,新聞媒體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價值就是其戰略作用的重要體現,而其促進價值主要表現在對產業的積極引導,促進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助力國家品牌戰略的落地、促進知名品牌的創建和實現對社會經濟的有效監控等4個重要方面。
1 新聞媒體通過符合國家產業布局、產業政策的宣傳推廣,實現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導向作用
我國的新聞媒體所承擔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為經濟發展服務,包括為經濟界提供信息、傳播信息、進行趨向預測、營造社會氛圍等,也包括對國家產業布局、產業政策落地的宣傳推廣,并基于此實現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導向作用,這種導向作用更多的體現在產業政策和企業發展的雙重關注上。
1.1 推動產業政策的宣傳與落地
在計劃經濟時代,無論是企業、商業、農業還是新聞傳播媒體,其生產與經營均在國家計劃的指令下進行,但即使如此,媒體作用依然重要。媒體的宣傳當時人們的行為起到了很大的導向作用,引導著公眾積極投身生產,從而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改革開放后,國家工作的方向向經濟建設傾斜,服務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也成為新聞媒體工作的重要環節,而且從我國改革開放后的社會經濟發展來看,新聞媒體在促進經濟發展中起到的作用是無法替代的。目前,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經濟社會的發展面臨著新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新問題,國家新的產業布局和產業政策的落地更需要新聞媒體起到基礎的引導作用。
1.2 引導企業市場發展新方向
隨著市場經濟的興起,新聞媒體對經濟發展的導向作用愈發明顯。中國的國情決定了新聞媒體既是人民群眾的輿論工具,更是黨和政府的喉舌,而這“喉舌”作用無意中提升了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若一個權威性高的媒體來宣傳某個企業或某種產品,其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一定能獲得巨大的提升,而后產生經濟行為。我國新聞媒體是經濟發展的風向標,對企業行為和市場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這種導向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調整和修正企業的形象和行為,協調并溝通企業與社會其他群體的關系;另一方面是對企業乃至整個經濟業界的行為實施監督與控制,使之規范運行。
由此可見,在當今中國,新聞媒體與經濟發展形成了一種血肉相連的磁性引力,各方產生了各種因果關系的“互動效應”。國家的相關產業政策需要新聞媒體的支持與宣傳,企業需要新聞媒體的引導與推廣,而新聞媒體則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和企業的資源支持,各方共同促進,共同發展。
2 新聞媒體強調社會效益,重視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共贏
新聞媒體社會關系連接的重要溝通平臺,通過傳播信息、引導價值等方式實現其社會價值和社會責任。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首先就是傳播真實信息,尤其是在經濟社會,新聞媒體所傳遞的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全面性、客觀性更顯得更加重要。大部分的新聞媒體能夠起到正向輿論引導的作用,在促進社會安定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上發揮著積極有效的作用;在營造友善、良好的社會氛圍上促進社會效益的實現。但是,隨著媒體市場化的程度不斷變化,新聞媒體的公信力,誠信危機等問題越來越明顯。制造輿論假新聞、娛樂炒作等導致新聞媒體的公信力也產生了相應的缺失,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之下丟失社會責任意識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因此,新聞媒體重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融合發展,對于媒體本身,對于企業、市場,乃至對于國家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2.1 堅持媒體真實性,以公信力增加經濟發展影響力
傳播的真實性特征,是新聞媒體存在的命脈。新聞媒體報道中的每一個要素的出現都必須符合客觀實際,能夠經的起核對和檢驗,不得有任何虛假的信息存在。只有真實的信息報道,才能夠贏得公眾的認同和信賴,同時對于新聞媒體本身來講,在進行自身品牌建設時,將獲得來的公眾的支持認可,以及增強在行業內、市場中和經濟社會上的影響力,獲得更多的傳播優勢。
2.2 把控正確輿論方向,以輿論方向引導社會發展方向
新媒體時代,新媒體不斷涌現、自媒體不斷興起,公眾參與度大大提高,互動性增強,多種思想意識形態相互交鋒碰撞。這也就要求新聞媒體在信息傳播上,不僅要求在傳播過程中符合社會正確輿論導向,同時也要符合社會大眾心理需求點,正確的思想輿論予以傳播擴散,虛假、不良信息嚴肅杜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所強調的:“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因此,無論是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方面,還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新聞媒體做好正面宣傳和正向傳播,才能更好的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從而引導社會發展的大方向。
2.3 明確目標定位,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共贏
就我國的新聞媒體的定位與目標而言,新聞媒體既是市場經濟的主要參與主體,又是國家政策的宣傳推廣陣地;既要服務于國家全面發展和公眾的社會收益,也要服務市場發展和經濟繁榮。由此來看,對于新聞媒體來說,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實現是“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自我國加入WTO以來,我國市場經濟,乃至我國整個社會環境的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市場經濟獲得更加深入的發展,而市場經濟的發展也不斷的沖擊著新聞媒體行業發展。各大新聞媒體組織重新改變其風格,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通過調整戰略、優化結構、整合資源等方式,以求達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協同發展的目的。
3 新聞媒體與各產業的互動融合,促進經濟健康長久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變革,傳統媒體不斷演進,新媒體的出現,促使人類社會在不斷進步和變革,各種媒體的發展深深的改變和影響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對新興行業的崛起、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影響巨大。如今,媒體之間相互融合的同時,媒體與其他產業的相互融合也正在積極展開,這些變革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
3.1 傳媒行業內的融合,加速傳媒產業的發展
新聞媒體之間相互融合、相互滲透使得傳媒產業鏈、產業分工和格局都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促進了新的生產模式和商業模式的出現:傳媒行業內的融合,促使稀缺資源的利用達到最大化;不同媒體之間的融合對改善整個傳媒產業分散經營的狀況有促進作用,防止惡性競爭,強化專業分工,進一步延伸品牌價值,通過輸出品牌以強扶弱的方式實現系統內媒體共同發展。
3.2 新聞媒體融合的新路徑,創造經濟發展新形態
目前,新聞媒體的融合之路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打造產業價值鏈,強大的產業鏈能夠整合更優質的資源才能強化新聞媒體自身,并對對經濟社會的發展甚有裨益;第二種是區域多媒體聯合,通過整合地域媒體資源,加速傳媒產業的發展和影響力,從而帶動了多種行業的發展。在未來發展中,新聞媒體融合的路徑還將不斷革新,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也將不斷增強。
3.3 新聞媒體發揮經濟紐帶作用,助力企業和品牌發展
新聞媒體在經濟發展中發揮紐帶作,新聞媒體宣傳推廣企業與品牌,使其發展壯大,監督企業行為,是社會各行業、各經濟部門聯結合作的催化劑。首先,新聞媒體進行傳播有利于擴大企業的知名度,提升企業的信譽度、增強品牌美譽度;其次,新聞媒體的傳播,實現企業與公眾的有效溝通,助力企業和品牌實現其經濟價值和品牌效益;再次,新聞媒體的宣傳促進品牌的快速建立、快速發展,并且通過信息的有效傳遞,實現不同企業、不同經濟主體間的相互認同,并以此為基礎展開合作,促進社會經濟融合發展。
4 新聞媒體使用監控機制,助力經濟調控與市場監管
新聞媒體自身具有告知性、廣泛性等特點,其憑借自身的特點對經濟社會上一些不法行為和事件形成獨特的輿論環境,對社會上的不法行為進行非強制性的鎮壓,助力經濟社會的正常而健康的運行。
4.1 以輿論監督作用,形成市場監管大環境
對市場的監管絕不是某個政府部門的獨立工作,而應該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要有政府各相關部門、市場活動主體、社會公眾和大眾媒體的共同參與,對市場進行有效監管的一個重要基礎就是要形成監管的輿論大氛圍和監管執法大環境,其中,對于輿論大氛圍的形成,新聞媒體起到核心作用。
新聞輿論是社會輿論的其中一部分,是一種最快捷、最普遍的社會心理控制機制,是一種非強制性的監督,憑借其廣泛的影響力及道德壓力,在社會上形成對企業行為、市場動態監管的大環境,也為政府監管經濟、公眾參與經濟活動提供必要的依據。
4.2 以有效的媒體手段,對經濟行為進行直接監督
媒體監督作用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市場經濟是一種道德經濟,沒有信用,沒有誠信,市場經濟也難以運轉。新聞媒體能夠使用各種有效的媒體手段,對各類市場參與主體的行為進行直接監督,對有助于社會經濟發展的行為進行大眾傳播,對違反社會經濟發展規律、損害經濟發展的行為進行披露和曝光,促進經濟參與主體講誠信、守信用,從而形成良好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制。
眾所周知,新聞媒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其戰略作用而言,主要通過宣傳路線,創造效益,促進合作和監督市場等方式產生價值。所以,無論是國家與政府、企業與品牌、公眾與組織都應該重視新聞媒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而新聞媒體自身也應該通過不斷的自我探索和革新,更好的完善自己,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張淑芹.新時期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研究[J].數字化用戶,2014(24).
[2]孫新峰.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分析[J].科技傳播,2011(19).
[3]曹繼東.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路徑[J].科技傳播,2014(20).
[4]董樹功.協同與融合: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互動發展的有效路徑[J].現代經濟探討,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