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嵐 譚勇 陳倬 張闡軍


摘要:當前培養應用創新型物流管理人才目標引領下,在采購管理教學改革實踐的基礎上,通過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方式和以能力評價為核心的“小組合作式”多樣化學習評價體系,創新教學范式和學習評價模式,引導和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在學好理論知識在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努力成為應用創新型物流管理人才。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cultivating applied innovative logistics management talents,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practice of purchasing management teaching reform,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 case teaching method, role-playing teaching method and ability evaluation-centered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evaluation system, innovates teaching paradigm and learning evaluation mode, to guide and motivate students to learn independently, so that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practical skills and innovative abilities while learning theory knowledge, and become innovative logistics management talents.
關鍵詞:應用創新型人才;課程教學改革;學習評價指標體系
Key words: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learn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3-0191-03
0 引言
“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已明確指出,現代物流業作為復合型服務產業無疑將面臨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然而,物流業的發展與振興離不開物流人才的支撐。如何培養出理論基礎扎實,同時又具有出色的實踐技能和創新應用能力的物流從業人才,是目前高職院校必須重點考慮的一項課題。
應用創新型人才是指具有較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較強的運用專業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專門人才。它強調將理論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或者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相對于理論研究型人才來說,具備出色實際操作能力的應用創新型人才不需要掌握過于深奧的專業理論,但是知識面要有一定的廣度;無需具備就某一理論進行創新研究的能力,但必須掌握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技巧[1]。
課程教學是目前各大院校通用的人才教育模式。為了滿足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要求,需要改革當前以理論灌輸為主的課程教學模式。《采購管理》課程作為物流管理類人才培養的主干核心課程必應適應這一人才培養目標的變革進行相應的改革與調整。筆者結合自己多年在采購管理課程教學上積累的教學經驗以及教學改革實踐對《采購管理》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探討。
1 從應用創新型人才目標審視我國高校采購管理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的問題
當前,許多高校仍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角,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解理論知識,學生則“默默無聞”地聽從老師安排和指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嚴重依賴教材,缺乏創新性和對實際問題的審視,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輕實際問題的發現與解決。同時,課程的教學仍然是只靠課堂上的短暫時間,而沒有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其獨立思考與課外解決相關問題,沒有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1.2 “平時成績+期末成績”的學習評價模式問題
當前,許多老師課程的評價依然采用“平時成績+期末成績”模式,只要出勤率、作業與實驗報告達到要求,平時不努力學習,考前兩周突擊學一下教材,學生考試過關也不成問題。因此,這種靜態的“平時成績+期末成績”的教學評價模式以理論考試為主、能力評價欠缺,難以適應當前社會培養應用創新型人才的人才培養要求與需求形勢。
2 以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為目標推進《采購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方法
2.1 創新采購管理教學方法
《采購管理》課程是物流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是重要的職業拓展課程,具有涉及知識廣、運用能力強的特點。在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理念下,在高校采購管理教學中,應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遵循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樹立以能力培養為導向,以啟發式、探索式、互動式教學為重要手段的教學理念,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能力。應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培養模式,建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老師教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的潛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學習,整個教學過程促使學生能自覺自主的活動,并逐步完成自主構建。將理論授課和實踐練習、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合作學習與自主探究等結合起來,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之中,實現教與學、師與生的交流互動。
2.1.1 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為課堂增添新的活力,通過學習、討論、合作,一方面營造“讓每個學生進步”的學習氛圍,另一方面也能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鍛煉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通過組員間評價以及自我評價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學習上的不足之處。
2.1.2 應用創新型物流管理人才應該具有較強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應變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教學過程中,可運用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任務驅動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以核心技能培養為重點,建立模擬仿真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模擬仿真的教學中帶著任務學習,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以模擬采購談判為例,筆者設置一情景,針對這一情景要求學生進行采購市場調查、采購預測、采購成本分析、采購談判策劃以及最終環節采購談判的展示。通過這種教學環節的設計,一方面將幾乎全部的課程教學重點置于一個教學任務中,另一方面結合這種情景設置,讓同學身臨其境,明白自己所學理論知識點在實踐中的具體運用,鍛煉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2.2 設計多樣化的采購管理學習評價體系
學生專業課程學習效果的評價是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過程以及專業知識的掌握、專業技能的提升等多方面的綜合評價[2],是激勵學生加強學習、努力提升專業能力的有效途徑,客觀、全面的學習評價結果能夠對學生的學習和調整具有正確的導向作用。所以說,評價內容應該是多元化的,并且不能局限在單一的評價方法上,評價結果應該成為素質教育的參考,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且有助于激發其創造意識[3]。但是目前仍有許多高校尚在沿用“平時成績+期末成績”的學習評價模式,這種評價模式在客觀性、全面性方面所達到的效果遠不及學習效果評價模式,對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的提升所能產生的導向作用有一定局限性[4]。
2.2.1 多樣化學習評價體系的設計應該滿足如下評價原則
①多樣性的評價方式。基于采購管理課程特點及其所采用的教學形式,根據評價的主體、內容、手段、過程、情景等因素,在傳統的卷面評價和出勤表現的基礎上,綜合使用多種學習評價方式。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評價環節;評價時點除了包括期末綜合評價,還有針對教學過程的實施評價;評價對象既有對團隊整體工作效果、組織協調能力和學習氛圍的評價,也涉及學生對技能、知識的掌握程度,方案的設計以及在方案實施中的組織協作水平等細致的評價。
②全程化和動態性的評價過程。相對于傳統的期末“一次性”靜態評價方式來說,采購管理課程的評價采用的是全程化的動態評價(如圖1),也就是針對每個教學階段都設定了階段性學習評價內容,力求對學習評價和教學全程進行跟蹤協調,以促使學習小組之間以及小組內部形成持續而緊湊的學習氛圍,從而對學生起到一定的監督指導作用,督促其認真參與教學實踐過程。
③建立全面性的評價目標。采購管理課程的學習評價不僅要反映學生對課程的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準確地評價學生與課程相關的專業實踐能力,同時,還應能展示出學生的創新意識、團隊協作能力、口頭及文字表達能力等與采購管理課程間接相關的綜合素質。因此,學習評價體系的目標應從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等三個方面進行。
④建立科學性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科學性的評價指標體系應設計合理性、引導性和激勵性的評價指標,客觀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的評價標準。
2.2.2 《采購管理》課程的學習評價指標體系
筆者結合物流管理專業特征、人才培養要求以及課程內容與進程,設計了《采購管理》課程的學習評價指標體系(如圖2),該評價指標主要從能力水平評價、知識水平評價、個人表現和團隊表現這四個方面進行,傳統的以理論知識掌握水平為中心的考核方式在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比重只占40%,能力水平的測試主要從案例討論(采購管理經典案例美好生活俱樂部、采購成本分析等)、外賣服務市場調查與預測報告的書寫與展示、模擬招標、模擬談判等環節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在指標體系中占比達到40%,加上團隊表現和個人表現的評價使得能力評價的的權重(60%)高于傳統的以理論知識的評價,能力評價在學習評價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期望藉此能真正發揮學習評價體系的引導、督促和激勵作用,培養出滿足社會實際要求的應用創新型人才。
采購管理的學習評價模式主要是對各學習小組的完成情況來進行評價的。這種評價方式有機地結合了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通過先評價小組總體學習效果(比如根據各小組的各項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和展示效果決定小組的總成績),然后將小組總成績按比例計入小組成員的個體評價成績。這種評價方式,讓學生始終置于學習小組的影響、約束和幫助的團隊協作氛圍之中,并形成各個小組之間良好的競爭比賽氛圍。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而且能夠全面提升他們的組織、溝通、計劃、團隊協作等綜合素質和能力,充分發揮出小組式學習與小組式評價的優勢。
2.3 校企共建采購管理課程
校企共建是一種能夠將學校資源和企業資源有機結合,發揮各自優勢,實現資源互通、利益共享的教育形式[5]。武漢輕工大學物流管理系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辦學定位,堅持走“產學研”聯合的培養途徑和“多元化、多樣性校企融合”的培養體系,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已經構建了非常好的校外實踐性教學基地。利用現有合作,《采購管理》課程授課教師邀請合作單位的管理者、專家作為企業指導老師共同進行課程分析、制定教學大綱、設計教學環節、研究授課方案、提出質量標準和考核方法,讓課程內容融入職業元素。邀請工作在企業第一線的總經理、部門管理者們走進本科課堂,傳輸其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如何進行供應商的選擇、如何進行供應商的細分、如何進行供應商關系管理,如何利用EXCEL制定采購計劃或進行采購預測)。此外,與企業指導老師一起共建一個開放的、圖文并茂的案例庫,案例庫采用邊構建、邊應用的策略,既可用于學生培養,也可用于企業員工培訓,實現互利共贏。在共建的過程中,學校專任教師提前一個月根據教學內容擬定主題,并將教學目標、擬定的主題通知企業指導老師,企業指導老師據此引導小組學生搜集典型案例、進行小組討論,學校專任教師完成學習小組的案例匯報和總結。
3 結論
社會急需應用創新型物流管理人才,武漢輕工大學物流管理系也積極探索培養應用創新型物流管理人才的路徑,并與企業共建了教學實踐基地,取得了一點成績。作為物流管理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采購管理》的課程教學也做了相應的改革探索與實踐。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法,運用案例教學、角色扮演、任務驅動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創新采購管理教學方法;建立多樣化的、動態的、科學全面的采購管理學習評價體系;校企共建,采購管理課程內容融入職業元素。通過這些探索與實踐期望能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應用創新型物流管理人才,使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陳小虎,劉化君,曲華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及其定位研究[J]. 中國大學教學,2004(1):59.
[2]潘菊素,王海燕,奚誠平.構建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的探討[J].中國大學教學,2004(6):47-48.
[3]劉文,楊麗珠,鄒曉燕.大學生學習評價體系的改革與探索[J].遼寧教育研究,2002(5):48-51.
[4]侯宏霞.多元化學習評價模式的構建與探討[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3):13l-132.
[5]王燕,孟繁潔,胡燕,等.校企共建老年護理專業方向辦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4,9(6):664-666.